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意大利最大电影审查是市场

来源:北京日报
2011年04月23日09:49
 


  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称赞首届北京国际电影季并建言:

 
  北京电影季不用模仿别人

  马可-穆勒,这个名字早已为中国电影人所熟知,他对中国电影的偏爱在国际电影界是出了名的。北京首次举办国际电影季,这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立即赶来捧场,又一次表现出中国电影人老朋友的热情本色。

  昨天,他身穿一身黑衣,越发凸显出他的白须白发。他年龄不过58岁,担任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的威尼斯电影节主席却已进入第8个年头。在北京国际电影季即将开幕之际,马可-穆勒接受了媒体访问,他用流利的中文大加称赞北京国际电影季,认为“老电影节的概念已经过时”,北京国际电影季则是一个呈现全新而独特的电影平台。

  电影季办主席论坛很独特

  马可-穆勒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最重要的幕后推手之一。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张元、贾樟柯……一代又一代中国导演走向了世界电影的大舞台。在欧洲电影圈里,他对中国电影的青睐早就声名在外。此次来京参加北京国际电影季,他毫不掩饰脸上的喜悦神色,打起招呼来格外熟练。

  这届北京国际电影季与绝大多数国际电影节不同,并没有设立影片竞赛单元。“一般的电影节概念早就过时了,一般的导演都只想参加比赛,好像电影节的其他项目不重要。”马可-穆勒认为,北京国际电影季却体现出一种新的电影逻辑和形式,把所有活动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种活动设计形式非常重要,在亚洲就很少见。

  他举例说,其他电影节都没有电影节主席论坛,而北京国际电影季此次邀请20余位国际电影节主席和高层人士,汇聚一堂举办论坛,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性。马可-穆勒还敏锐地指出,北京出了很多电影人,在国际上拔尖儿的导演也很多。“通过北京电影季,中国电影人能更平等地跟国外电影人交流,这是一件大好事。”

  尤其是他看完北京国际电影季展映电影的名单,认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很好的电影。“一般电影节一届只有30多部电影展映,而北京国际电影季展映的电影数量很大,让观众去判断,享受银幕上的乐趣。”他还建议,北京国际电影季可以参考其他电影节的举办经验,但不要模仿,不要走它们所走的老路。

  每年要看60多部华语片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马可-穆勒就跟中国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经由他的推动,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中国电影都先后登上世界级电影节的领奖台。中国电影一度在国际电影节上独领风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但是,近几年华语片既拿不到国际大奖,在国际版权销售方面也不见好。

  马可-穆勒直言不讳,上世纪90年代,华语片在国际上特别受欢迎,但现在国外发行商不太重视华语片。“以前很多国外中小公司都喜欢发行华语片,但如今的发行商敢冒险的很少,不愿意花钱来为影片做宣传。”他介绍,去年徐克导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影片质量很不错,但国外公司仍然觉得发行此片有风险。尤其让他觉得不满的是,现在一部影片在电影节上展映时,发行商只是根据观影结束后观众掌声的长短,判断影片是否有市场潜力。

  在马可-穆勒的眼里,近些年中国电影的数量越来越多,类型也多样化。他透露,现在每年他都会看60多部中国电影,不同风格的都看,也能看到不少艺术片。他对姜文赞不绝口,认为后者的几部电影很有成就,《让子弹飞》更是结合了欧美西部片的风格。

  而在意大利,影片风格比较单一,只有喜剧片能进入院线赚票房,其他都是低成本的艺术片,票房也不太好。马可-穆勒觉得,有时电影需要把艺术和大众化结合起来,此次来北京展映的美国片《黑天鹅》就是一个好例子,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跟影片导演很熟,还跟他说过他好像拍了一部伯格曼诗意风格的电影,但用了美国恐怖片的形式,很有意思。”

  想找中国导演合作拍片

  在担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以来,马可-穆勒曾让华语片连续三年夺得金狮奖。今年已是他任期的最后一年,很可能会挑选更多的华语片参赛。说到此处他颇有点儿动情,表示很多中国导演都希望陪他一起走过电影节主席最后一程,威尼斯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可以多一点儿。

  他还深情回忆,当年正是因为看了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从此真正爱上了中国电影。“他的电影把苏联电影、美国电影和中国美术融合在一起。那时中国电影成了我的梦想。”甚至他还表示,没有中国电影,就没有他这个电影节主席。

  马可-穆勒还肯定地表示,在卸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之后,他将想办法找一位中国导演拍一部中意合拍片,把不同民族的文化结合起来加以呈现。他会继续从事跟中国电影有关的活动,中国电影每隔四五年都会出现一批新鲜风格的电影,让他感到很满意。本报记者 周南焱

  “意大利最大的电影审查是市场”

  跟中国电影有审查制不同,意大利电影几乎没有审查制,只有分级制,14岁和18岁以下有不同分级。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审查制度,电影都可以进入院线放映。意大利最大的审查是市场。你拍了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但发行方却不敢发行你的片子,觉得有市场风险。这样导致电影市场的多样化就消失了。

  现在意大利电影院放映的电影没法看,60%是美国片,40%是意大利片,都是一些喜剧片和黑帮片,没什么好看的。意大利现在也没有电影俱乐部,没有人感兴趣,除了一些大学生。中国都市里的观众水平比国外高,会通过各种渠道看电影,会看不同风格的电影。 ——马可-穆勒

(责任编辑:UN1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