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陈东琪:“瞭望”中国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1年04月25日16:05

  “经济发展如此迅速有许多原因,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体制机制改革。这种改革是一种革命性的、根本性的变化,它不是一般性的机制性变化,而是整个大的体制发生变化。”陈东琪将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奇迹主要归功于改革开放。

  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00多亿元,到2010年已经达到39.8万亿元,平均每年实现10%左右的经济增长。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80元,到现在超过26000元,按美元算已经达到45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下限门槛。

  在陈东琪看来,前三十年,中国走好了重要的一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并不意味着改革进程的结束,中国还面临着新形势下新的改革任务。

  这位向来擅长于以长周期、大视野来分析、判断经济走向的宏观经济学者再次为《瞭望》新闻周刊分析了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他认为,未来三十年,尤其是前两个五年规划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的方向依然是更加公平、民主、有效的市场体制建设,还是要围绕着加快深化市场化推进,要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体制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体制,使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更好地融合。

  这位“嗅觉”灵敏的宏观经济学者,在近些年诸多的关键时点都为本刊撰稿或是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适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站在中国未来十年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时节,面对中国经济增长未来动力何在的问题,多次参与五年规划研究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陈东琪,自信地为《瞭望》新闻周刊分析说,过去30年,中国GDP增长,最快三年半翻一番,最慢不到七年翻一番,“按照最慢速度翻番来算,2020年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是有可能的。”

  “按照创新和技术革命周期的变化,下一个十年,中国还处在30~50年长周期的发展阶段。”这一次,陈东琪的判断依据是城市化继续快速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化、民营经济壮大、金融业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结构快速变化,这些都是中国经济长周期繁荣的支撑力量。

  早在2005年年中,新一轮经济增长在经历了三年上升期后,陈东琪就在《瞭望》新闻周刊撰文指出,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温和调整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经济增速温和下调。宏观调控应在扩大消费需求和服务业对内开放上更多着墨。

  2004年8月,面对国外学者的中国经济“崩溃论”,陈东琪公开回应,以《中国怎样在2008年前后避免经济大萧条》一文提出了自己的分析,以中美简单类比,表象相似,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中国经济还是一个正在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还处在转型过程之中,它的政府干预力要比美、欧等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更强一些,而这正是避免萧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力量。”这场激烈的学术争辩以陈东琪胜出告终。

  近期,针对中国可能重蹈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覆辙的担忧,陈东琪再次通过《瞭望》新闻周刊发出了自己的判断:中国是人口大国,需求旺盛;人均收入较低,发展空间巨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力量很强;地方经济增长潜力大,地方政府发展欲望强。因此,中国不会步“中等收入陷阱”后尘。

  陈东琪曾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副局级干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1999调任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2003年起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现任副院长。

  他曾两度获孙冶方经济学奖。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997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为“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专家成员。

  在《瞭望》新闻周刊创刊30周年之际,陈东琪也表达了对《瞭望》的期待。他认为,《瞭望》给自己的深刻印象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好窗口。“《瞭望》无论对于国内读者还是国外读者,都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国家的大的政策方针、重大的措施安排、中国及世界大的趋势展望,这些都能够通过《瞭望》这一窗口得以了解。《瞭望》总是能实时地呈现出方向性的信息。”陈东琪认为,这也使得《瞭望》在国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二是新视野。“《瞭望》传递出的信息总是紧跟潮流,甚至是引领潮流。文章涉及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方方面面。许多的文章新颖而又精致。”

  三是高平台。“《瞭望》的平台比较高,许多的内容非常权威。从整本刊物来看,既有百姓关心的、来源于草根基础的内容,同时又有站在国家角度、宏观角度、长期角度、全局角度的独到的分析和见解,诸多大的领域也总能听到重要的权威的声音。总之,这一本杂志的导向性功能非常明显。”

  陈东琪最后说,《瞭望》基本上与中国的改革同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大型时事政经新闻刊物,希望《瞭望》在中国的改革事业上,继续发挥舆论引领和信息导向的作用,促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朝着更加平稳、更加有效的方向推进。(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仁贵)

(责任编辑:杜伟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