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际先驱导报》专区

中国人留学代价有多大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4月27日15:46

  亲情成本高消耗

  越来越多的家长不顾成本、不计得失地将孩子送出国,却似乎忽略了留学的风险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连的顾晓宁(化名)因没有考上省重点高中,父母觉得孩子未来上重点大学无望就在2006年将她送到了澳大利亚悉尼读书。由于语言不通,只能先就读该校的语言班。“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觉得很恐惧很茫然,但是这种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为一种放纵”。读语言班的大部分是来自中国、韩国和中东的一些学生。“中国学生每天都聚集在一起,很快刚出国的那种恐惧感就消失了,可英语并没有长进,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并不重要。”晓宁说。

  后来,一心希望孩子通过出国“镀金”成才的顾妈妈怎么也不会想到,倾其国内所有并忍受母女分离之痛换来的,是女儿因为多科成绩不通过、出勤率不达标和吸毒等原因被学校勒令退学的通知。

  根据天津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针对“留学不可盲动”话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600名有过留学经历和正在留学的青少年中,有35%的孩子已经放弃留学或者正准备暂停留学。其中有一半孩子的家庭年收入不足8万元,沉重的经济压力让这些孩子们不得不放弃留学。

  对于那些普通工薪家庭的孩子来说,出国留学还可能意味这些孩子承受比别人更重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学有所成,便无颜面对含辛茹苦、筹措资金的父母,无法偿还父母的爱和债。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调控能力,在家中当惯“小皇帝”的留学生常常会迷失在陌生的环境中。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对记者说,她将儿子送到法国读大学,出国前拿出了35万,之后家里省吃俭用地将大部分工资寄给儿子。可是儿子由于法语水平低,进了大学后课程赶不上,经常旷课,与周围人也不接触,常躲在房里和几个中国同学“砌长城”。

  而忍受着思念之苦的家长们并不能对孩子们的心理、生活等各方面问题感同身受。承欢膝下、倾诉聆听被隔膜、冷漠取而代之。当内心的压抑长期得不到释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爆发出来,后果就往往不堪设想。据了解,汪吉鑫在读大学之前性格还是比较开朗的。高中毕业后他就去日本学习语言,并考上了当地的大学。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变得不喜欢跟别人交流,而是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上网。当母亲情急之下说出“没有钱”时,亲情被几年时间的分离消弭得荡然无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杜伟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