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以大变求大赢空军某后勤训练基地加快转变培训模式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4月28日08:14
  本报记者陈丽平本报通讯员臧立谦邵常军李伟

  空军上海某后勤训练基地,是一个主要担负空军油料专业兵培训、新装备教学的教学训练单位,在空军甚至全军众多的行业兵教学训练单位中并不起眼。近年来,该基地培养出来的专业兵不但深受基层部队欢迎,其科研革新成果也同样受到青睐,并频频被空军或全军推广。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玄机,近日,记者走近该基地,揭开了这支部队在危机中加快转变学兵培训模式,以大变求大赢的发展历程。

  从守好摊子到找准出路

  2008年年初,空军第二代油料装备陆续装备部队。不久,该基地业务部门的电话差点被“打爆”,原因是多数单位不会操作,只能电话咨询或请求技术支援。明明按上级要求对各单位的专业学兵进行了业务培训,可为什么会出现毕业学兵不懂装备操作?

  是学兵没学好吗?新组建的基地党委班子发现,翻开教材,教学内容仍停留在老装备上,教学设备仍围绕老装备转,教学方式仍然是我讲你听……“形势发展严峻而紧迫。部队建设已经到了不改革就要支撑不住的地步!”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他们重新修订了学兵的培训标准,调整了专业工种设置,增加了新装备基本原理、维护保养、故障排除等训练内容,修订教材、编写补充讲义100多万字;在训练模式上,采取“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组合教学,让学兵同时掌握3个不同工种的技能;在实习操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十步实习教学法”、“模块化教学”等实习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学兵岗位任职能力的实际需求,拉近课堂与部队的距离。同时,建立全军第一家油料专业远程教学平台,为一线部队提供网上教学、信息咨询和学术交流等服务。

  从传授知识到培训技能

  “要迎头追赶空军转型建设步伐,保持与时代发展合拍,除了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必须在打造高素质的教员队伍上下足功夫,并给这支队伍一个准确的职能定位。”政委苏康向记者介绍了近年来基地教员队伍的变化:7名教研室主任“青一色”的“小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5岁。而在并不壮大的教学队伍中就有4名博士和28名硕士研究生。

  为提高教员队伍的能力水平,该基地定期安排教员到部队、工厂和科研院所见习。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教员的层次、眼界和业务素质,该基地还翻译编印了《北约空军油料保障》、《美国空军基地油料设施维护规范》、《美国空军加油技术与油料保障》等外军油料保障资料,以全面了解掌握外军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这些资料不仅为我军油料教学单位提供了第一手研究素材,也为一线部队新机种油料保障训练改革提供了参考。

  为盘活资源和激发干劲,该基地打破论资排辈的惯例,对年轻教员大胆扶持启用。化验教研室主任位置空出后,党委“一班人”权衡部队建设利弊,最终把地方研究生许志国安排到了这个主任岗位,通过一段时间的帮带,不但其教学水平往上窜了一大截,由他牵头研制的“航空液压油固体颗粒污染检测仪”,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保部队被推广使用,如今还被列入总后重大科研项目,开辟了由教学训练单位承担全军重大科研项目的先例。

  从边缘项目到热门话题

  教学训练单位的工作模式既不同于院校,又与部队有较大区别。针对新装备应急状态下的保障、维修技术还缺乏统一规范和标准,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革新工作,他们将一批年轻的博士、研究生教员推向前台,围绕油料新装备应急保障分队应用研究集智攻关。很快完成了《油料应急保障队应用规范》的研究,在我军首次以标准化的形式对应急油料保障人员和装备定位及使用进行了规定,支撑了我军应急油料保障能力体系建设的日趋完善。

  与此同时,他们又把目光盯在“分队战术油料应急保障勤务研究”上,集中优势兵力,收集翻译了近百万字的外军资料,全面了解掌握了最新的战术油料保障技术、保障方法和保障技能,他们制定的《分队战术油料应急保障勤务研究方案》已通过了空军专家组评审,极大地推动油料新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向高层次、前沿化快速发展。他们研发的《空军油料人员安全作业能力测评系统》也在全空军推广使用。

  近年来,作为空军专门培训油料技术兵的训练机构,该基地主动转变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内部活力,先后有15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2项获二等奖,3项成果取得国家专利,尤其是部队油料新装备的大量引进,该基地又率先成为新装备保障专业培训的“领跑者”,为部队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技术骨干,受到总部、空军和基层官兵的广泛好评。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