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徐林 通讯员/何晓灵)汶川地震三周年即将到来,广东省地震局昨日举行媒体开放日,省地震局副局长梁干以及多位专家就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地震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记者了解到,《广东省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建成《规划》)已经出台,未来5年广东将基本形成综合地震观测系统,建成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系统,对我省东部及其近海和珠江口外海潜在震源区的地震,10至20秒内发出预警。
防震减灾存诸多不足
根据《规划》,广东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是华南地区地震多发的省份,历史震害严重。《规划》同时列出了当前防震减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地震监测预警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全省地震监测台网密度不足,每万平方公里不足4个,大约是世界先进水平的十分之一。强震台网密度不及日本的十五分之一,不能满足烈度速报的需要。
其次,广东城乡建筑物抗震性能存在安全隐患,老旧民房抗震能力依旧低下,有不少城市建筑及重大工程,是在国家出台新的建筑规范以前修建,存在较大的地震安全隐患。此外,抗震救灾指挥和救援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等尚待提高。
地震预警向日本看齐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广东要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覆盖我省陆地及近海的综合地震观测系统,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其中粤东地区达到1.0级。建成全省地震烈度速报和珠江三角洲地震预警系统,对我省东部及其近海和珠江口外海潜在震源区的地震,在10至20秒内向珠三角地区发出预警。未来5年,广东将新建300个烈度观测站、120个井下观测地震台、改造47个地震台。
针对珠三角地震预警系统和南海海啸预警系统,梁干说,广东的地震预警研究部分借鉴学习了日本的做法。在今年的日本大地震中,海啸预警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广东希望能用5年或更长的时间达到日本目前的水平。
地震避难场所建设方面,“目前广州已建成5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但总体来说避难场所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梁干表示,由于国家对学校建设标准的提高,未来,我们可以考虑把学校建设成为新的避难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