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职校学生变工厂童工 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

作者:孙继斌
2011年05月04日09:29

  来源:法治周末

  是职业学校亦是劳务派遣公司。学生招进来只上了10天课,就组织他们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外出打工

  年龄不够?改年龄。地址不符?改地址。姓名还不符?再改姓名———他们只用了半个月,就从一所院校的入校新生,,转眼变成苏南一些工厂里的童工;一个个十四五岁的童工再被改头换面,变成一个个书面上合格的打工妹、打工仔

  学校虽已关门,但两三个月的打工遭遇,对百名农村学子的影响却是挥之不去的。同时,在对民办学校监管的缺失的现现实下,是否还有类似的事件在上演

  4月29日,山西省临汾市临汾平阳职业学校已是大门紧闭、人去楼空。但学校的牌子和正凯劳务派遣公司的牌子依然竖立在门口。

  《法治周末》记者把学校已经被停止办学的消息告诉洋洋、娟娟和华华3个女孩时,她们显得很惊喜。

  去年,她们还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现在洋洋、娟娟已经转学;华华已经辍学,在临汾一家超市打工。

  3人中,最小的洋洋刚满15岁,娟娟和华华都是16岁。就是说,去年入学和打工的时候,洋洋才14岁,另两个女孩15岁。

  3个女孩回忆,去年9月到10月,她们每天要在工厂工作十多个小时,有时还上夜班。而大多数人只拿到了几百元钱的“工资”。

  面对《法治周末》记者,她们讲述了近百人如何从平阳职业学校的学生,被改头换面成为苏南工厂里的工人。

  没有课本的学校

  这些来自临汾各个县市的农村孩子,怀揣着“学得一技之长”的求学梦想,来到平阳职校这所民办学校。但入学几天后,他们最初的梦想开始破碎。

  学生们发现,学校远不是招生广告宣传得那样———学校很小,没几间教室,也没有多少学生。教室也很破败,场地狭小。和她们想象中的学校千差万别。

  10天的军训结束后,“校长齐老师让我们往学校介绍学生,并说招来一个学生,付你们300元钱。不让给别人说。”娟娟说。

  齐校长叫齐国光,是临汾市尧都区教育局的退休干部,被学校的董事长刘徐强聘请为校长。

  学校没有课本,“让我们自己去找初三下册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课本。等我们找齐后,就给我们上初三的课。”洋洋说:“入学的时候我们交了1460元,就包括书费。”

  “总共上了10天课。电脑课只上了两节,老师就组织我们说,要到外省去勤工俭学,时间是两个半月到3个月。也有老师说,我们是去实习。”娟娟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而电脑课却没有电脑,只讲一点概念。”

  不去实习怎么办?“不去的话,就要给学校交2300元,也就是一年的学费”。

  十四五岁成“合格”工人

  于是,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近百名学生乘大巴车到了河南省洛阳市,后又改乘火车到了江苏省苏州市,住进了一栋专为打工者居住的公寓楼———环保园。

  据《法治周末》记者了解,近百名学生中,有七八十人是2010年招进来的新生,有十几名是上年级的学生。

  计算机专业的新生华华说:“一个当地中介所的女老板,和我们带队的老师谈了一会儿,老师就让我们交个人的一寸照片,说是办证要用。交了照片后,老师又要我们的户籍证明。因为我们年龄不够,没有身份证号,老师就给我们改了名字、住址和年龄。年龄不够的都改成18周岁。”

  《法治周末》记者从学生家长提供的几份学生“户籍证明”上看到:14周岁的学生,被改成18周岁;本来姓张的学生,被改成了姓李;真实住址有的被改成了尧都区,有的则是“老师让我们家长找,我妈就找同村的王××,用她的身份资料”来代替。

  1996年出生的学生杨某来自临汾市浮山县,学校提供的“户籍证明”上的信息被改成1993年出生,地址改为“尧都区西关园××号”,并盖着“尧都区公安局南园派出所”的大红“公章”。而据记者调查,尧都区根本就没有“南园派出所”这个单位。

  “除了照片是我们学生本人,其余资料完全是一个我们不认识的陌生人!”洋洋说。

  此外,“老师要求我们记住改过之后的身份资料,必须背熟。”之后,“背熟个人资料”便成为考试的一项内容,以备有人随时抽查。

  15天时间,他们从一所院校的入学新生,转眼变成苏南工厂里的童工。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杜伟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