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各类“年度大学排行榜”又频繁地冒出来。这不,因连年制作年度大学排行榜而被置于风口浪尖的武书连又公布了他的2011大学排行榜榜单《中国大学评价》。在这份榜单中,浙江大学以207.91分排在全国高校综合实力榜首,把北大清华都甩到后头去了。
看武书连的排行榜
北大清华算啥子,只能排第二第三
浙大高居国内高校榜首,这不仅让很多人吃惊,就是在武书连自1993年为国内大学打榜以来,这也是首次排名第一。
在这次他的综合评分中,北大得了200.34分,排第二;曾经连续14年排名榜首的清华大学以190.25分掉到第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分列4到10位,电子科大排名40位。
武书连还列出了中国大学教师人均效率排名和中国大学师生人均科研效率等其他排名:在教师人均效率排名和中国大学师生人均科研效率排名中,清华大学均排名第一;在高端成果以及专业第一排名中,均是北大排名榜首。
听川内高校的反应
“排名年年有,不完全科学。我们不在意”
在今年的“武书连版”榜单中,四川大学排名第十。在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四川大学被排到全国第12位。
四川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不是很在意这些排名,“这些排名每年都有,但它也不是完全科学的。它的排名只能代表某一个机构组织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偏颇性,仅供家长参考。我们学校本身并不是对这些排名很在意。”
同样,在武书连榜单中,电子科技大学的6个本科专业在全国706所普通本科高校的258个本科专业中突围,排名进入前10位,其中传统的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还名列全国第一。对于这样的排名,电子科大方面没有觉得意外。“现在有多家社会机构对高校进行排名,电子科大作为电子信息类高校的排头兵,我们更看重的是学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以及为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电子科技大学相关领导表示。
●质疑
排行是不是有潜规则哦?
武书连:过去现在将来都不可能有
对于层出不穷的大学排行榜,公众议论不少,主要集中于评价指标以及是否存在“潜规则”等方面。武书连说:“完全透明公开的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以及任何人都可以重复和检验的结果,使得《中国大学评价》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潜规则。”
武书连还表示,他的榜单是迄今惟一公开全部原始数据、惟一开放编制过程的大学排行榜。他大量采用了教育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按同样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数学模型,重复和检验《中国大学评价》的结果。
对于评价指标是否能完全真实反映大学实力的问题,武书连在发给成都晚报记者的一封邮件里说:“囿于我国大学评价的尴尬地位,在评价较有缺陷但指标体系完全透明且可重复,与评价更准确但指标体系重复较困难之间,笔者无奈选择了前者。”
成都晚报记者 刘祎 唐奇 杜灿
●新闻链接
武书连曾被曝
收某高校“赞助费”
武书连是我国民间大学评价和排名领域的知名专家,《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系事业单位课题,非国家课题)组长,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系事业单位,非国家机构)研究员。人民日报等媒体机构曾公开曝光其大学排名黑幕,其排名方法及客观性饱受各界质疑和嘲讽。
2009年,《人民日报》批露武书连两次收取某大学的“赞助费”,使得该校在大学排名中名次上升了14名。他回应该校支付的数万元是劳务性的“咨询费”而不是“赞助费”。
●同步播报
“全国最受欢迎百佳教师榜”
川大3名副教授入选
走的都是笑星路线
在第三方教学评价网站评师网联合搜狐教育频道日前发布的“2010全国最受欢迎百佳教师榜(211院校部分)”上,四川有3人入选。这3人均是四川大学的副教授,他们可不得了,个个有“笑点”。
3人中排名最靠前(第20名)的是川大“民法王子”张晓远,不久前他曾入围该校首届“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候选人。为了听他晚上7点的课,学生们会在早上7点到教室占位子。昨天从成都晚报记者处听说自己上了这个榜,张老师表示他很高兴,“非常感谢同学们的厚爱。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生动幽默的讲课方式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会更容易接受知识。”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范逢春在榜单中位列40名。此人粉丝众多,粉丝团名叫“稀饭团”,他们给老师取了个“范范”的昵称,并整理出了“范式语录”“我是凉粉,以前有个学生讲了张靓颖一句坏话,期末扣3分!”;“领导我很懂,但不一定能当好领导。就像有些人,生理学得很好,不一定他消化就好。”范逢春还不时拿本校一些现象调侃,引得学生们会心一笑。比如说到学生素质,他说:“有人说我没什么综合优势,就在川大睡了几年。这地方睡几年都不一样,你想一下,这都是些什么人陪你睡了几年。”给学生布置作业,他说:“谁得罪了川大一时,川大要得罪他一世。所以呀,安排的还是要去做。”
入围3人中唯一的女性是川大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蒲小琼(排名35)。和两位男同事一样,授课风格轻松幽默是她深受学生欢迎的不二法宝。 成都晚报记者 刘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