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再审上诉案件直线下降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5月07日00:30
  本报记者 周文馨 本报通讯员 李鹏年 王多志

  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不断产生新观点,这种情境被称为“头脑风暴”。

  在位于河西走廊的甘肃省武威市,一场场“头脑风暴”伴随着复杂疑难案件及新型案件在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掀起。

  甘肃省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方维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该院在审判委员会和合议庭之间成立复杂疑难案件的业务骨干研讨会,通过“风暴法研讨会”建立符合人心理特点的研讨氛围,让每一位参与法官在轻松的环境中不断发表意见,从而激励更多的观点产生,使案件的疑难点在法官的“意见海洋”中越来越明晰。

  


  研讨会成观点“集散地”

  “受大家踊跃陈述观点的感染,自己也有了发言的冲动。”一场刑事业务骨干研讨会刚刚结束,从会议室走出来的董德奎依然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在这场研讨会上,作为书记员的他在两个小时内记录的各种观点已达近百条,内容包括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对案件处理结果的建议。而自去年7月开始试水复杂疑难案件业务骨干研讨机制,武威中院目前已经举办类似研讨会20多场。

  武威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许宝善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业务骨干研讨会分刑事、民事、行政3类,由对应的主管副院长担任会长,全院大会推举产生的约10名业务骨干共同参与,保证了研讨会相对较高的业务水平。

  据介绍,自启用“风暴法”研讨机制以来,该院再审上诉案件直线下降。其中,递交审委会讨论案件数量下降三分之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案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许宝善说。

  


  “风暴法”激活法官思维

  与以往的业务座谈会不同,武威中院在研讨会中首次引入“风暴法”,即鼓励利用他人的观点产生新观点,以意见的广度和数量为最终目标。

  该机制自实施以来受到法官们的喜爱。该院民一庭庭长赵永忠坦言:“每一次研讨都是一次酣畅漓淋的"头脑风暴",感觉自己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学习的同时,也增强了办案的信心。”

  尽管拥有17年的法院工作经历,但武威中院刑二庭审判员马奎山依然难以在审理过程中做到“自信百分百”。

  “常年办案的确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碰见一些复杂疑难案件时,在证据的采信、法律适用方面仍然不自信,担心自己拿捏不准。”马奎山说,通过“风暴法”集思广益,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应对同类案件的系统思维方式。

  


  不参与“审”和“判”

  由业务骨干参与重大疑难案件讨论是否与审委会讨论案件的职能重复?

  针对记者的疑问,许宝善解释说,介于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之间的“风暴法研讨会”不参与“审”和“判”,主要对一些新型案件和复杂疑难案件的观点进行阐述,为审判委员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审委会委员不可能是"万事通",加之审委会讨论的案件数量过多,容易出现"讨论走过场"、"责任大家担"等问题。”许宝善说,采取“风暴法研讨会”的方式,旨在让法官们公开陈述自己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最后审委会再糅合法官们的群体智慧作出最终裁决,有利于案件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武威中院主管刑事的副院长朱进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截至目前,他已经就刑事疑难案件主持了近十期业务骨干研讨会。他发现,许多意见在最终参与审委会讨论时起到很大的启发作用。

  “"风暴法研讨会"目前已经成为法官交流学习的园地,同时也成为审判委员会的"智囊"。”许宝善说,该院将不断完善并形成制度,逐步在全市法院推广。

  本报武威(甘肃)5月6日电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