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影视剧,当“幸福”来敲门(组图)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5月07日02:17
  “幸福”二字成了2011年电视剧的关键热词,记者发现,尽管幸福剧数量越来越多,幸福的叫喊声也越来越高,但关于“幸福剧”却需要冷思考
《幸福来敲门》剧照
《幸福里九号》剧照
《老大的幸福》剧照
《老大的幸福》剧照

  从白岩松十年磨一剑著书《幸福了吗?》到去年范伟的《老大的幸福》荧屏大热,再到央视及地方台跟风不断的以幸福为符号的电视剧,如《下一站,幸福》、《幸福里九号》、《幸福来敲门》、《幸福密码》……幸福成了人们想像、享受、追求并珍藏的一个目标,到底什么是幸福?幸福的具象是什么?幸福是物质的满足还是纯粹的精神慰藉?抑或是二者兼而有之?……作为爱领风气之先的影视工作者,都争着抢着把幸福用艺术形式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以至于表现“幸福”及追逐、表达幸福的影视剧蜂拥而出,但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我们真的能够从这些影视剧中得到答案吗?幸福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滋味?众多影视作品又带给人们什么感受?

  “幸福剧”一窝蜂占领各地荧屏

  去年,《老大的幸福》大热,究其原因,观众渐渐感受到剧集所传递的幸福理念。幸福是什么?这是观看此剧后,每一个人都应静下来思考的问题。这种现象似乎也启发了影视从业者,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对平凡现实的思考,这些才是电视剧最本质的回归,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于是,幸福剧蜂涌而出,很快占据各地荧屏。

  有人曾经预计,“老大”的大热,将会带来一拨电视剧市场的“幸福”跟风潮,果不其然,继“老大”幸福后,“幸福”果然形成冲击波,“幸福”急切地来“敲门”还交出了“幸福密码”,似乎眼见得“幸福生活已经在招手”了。但也有人担心,真正能像“老大”这样让观众们爱不释手的电视剧能有几部?因为太多的电视剧,是以现实之名行娱乐之风。那些欠缺诚意的“幸福”之作,一样难讨观众的欢心。同时,这些“幸福”之作的创作者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和诠释是否准确?作为艺术作品,这些电视剧是否起到了应有的引导及定位作用,还值得探讨。

  幸福剧vs情感剧、家庭剧

  长期以来,大量的家庭剧、情感剧、亲情剧已经濒临滥(海量)、俗(内容)、烦(观众反应)的谷底。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情感剧越来越没有市场,内容雷同,制作简单,有很多作品是拍脑门拍出来的,观众烦了也很正常。

  幸福剧出现伊始是很打动人心的。一开始聪明的创作者抓住了人物的新命运,开始对家庭剧认真地重新包装,出现了三方面的相同:同样的情感(父母、子女、恋人、朋友之间);探讨同样的问题(情感、矛盾、冲突);得到同样的市场效果(高收视、高评价、高市场回报),这说明,无论什么题材的剧,只要拍得好,无疑是有市场的。而两点不同的是,其一,不同于以往的家庭剧,它更真实,用《老大的幸福》总导演李路的话来说,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其二就是,它从以往一些剧的家长里短里蹦出来,更有哲学意味,更具有文化含量。对幸福剧来说,这种丰富和发展不但开辟了新市场,也为我国的影视剧找到了新出路。

  “幸福”剧走入误区

  我们的影视作品总是在表达一种概念,有关幸福的电视剧更是如此,幸福到底是什么?观众会在观看完电视剧后能有某种认同感或有所启示吗?

  一些贴着幸福标签的电视剧没有深入挖掘幸福的内涵,片面地解读幸福,把观众引至快乐就是幸福的层面上;还有的电视剧爱情至上,主人公在爱情上患得患失;更有的电视剧用贫富的定义来划定幸福,把幸福观物欲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或者说我们的电视剧应该赞美和宣扬一种什么样的幸福观?美国学者泰勒·本一沙哈尔博士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幸福就是“快乐+意义”。细忖起来,无论富贵还是贫贱,之所以不快乐、不幸福,是因为人们对幸福的错误定义和对生活的重重误区。我们的影视作品之所以在一个选题上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其实就是对于一个概念的理解上有误区。

  回望我们的家庭剧,走入的就是这样一个误区,只追求快乐,不讲意义;只展示现象,没有任何文化内涵--也就是走入了娱乐至上的误区,观众可能对第一部作品有新鲜感,但到了第二部、第三部,到后来的第N部,如果创作者没有对作品及作品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及挖掘,没有在形式上及内容上有更大的变化及进步,没有一群有文化含量的人脚踏实地“接地气”,那么其结果可想而知,“寻找”幸福的人很可能就会变成“苦恼人的笑”。本报记者 刘杰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