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16岁高中生质疑广州地铁翻新 引发全民讨论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05月23日14:47
陈逸华扛着写有诉求的横幅,在地铁站口呼吁市民支持其观点。
陈逸华扛着写有诉求的横幅,在地铁站口呼吁市民支持其观点。
5 月,广州地铁一号线。
5 月,广州地铁一号线。
 广州地铁一号线公园前站换乘大厅。
广州地铁一号线公园前站换乘大厅。
1999 年1 月,开通前的广州地铁一号线农讲所车站大厅。
1999 年1 月,开通前的广州地铁一号线农讲所车站大厅。

  原本简单的个人化行为,最终上升为一场民意的动员与官民的对话。“广州现象”虽不能随意复制,但其中所附带的范本价值,无疑具有普适意义

  一场全市参与的地铁翻新事件

  一个16岁高中生扇起的蝴蝶翅膀,可以改变什么?

  本刊记者/庞清辉(发自广州)

  16岁的广州十六中高一学生陈逸华一“举”成名。

  5月5日放学后,他来到广州地铁一号线的烈士陵园站B1出口,拿出事先写好的大牌子,用粉红色的大字写着:请支持联名反对“统一”化翻新行动。

  陈逸华没有想到,自己扇动了一下幼小的翅膀,最后竟引发了一场全市参与的大讨论。对于广州地铁一号线翻新的质疑,从最开始陈逸华反对的“抹杀一站一景风格”“是不是劳民伤财?”到“地铁翻新项目的立项、评审、招标等程序是否合法?”最后追诉到“国企谁来监督?”

  一个高中生的“反对牌”

  陈逸华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到要举牌反对。

  事实上,早在2010年6月,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地铁公司)就发布了招标公告。公告显示:拟对1997年开通的一号线16个车站进行总体翻新改造,投资概算9277万元,预计2013年底完成。

  这个消息最初没引来多少注意。直到半年多后的2011年初,坐地铁路过杨箕站时,陈逸华发现站厅一夜被拆掉了一大半。“我觉得好心痛。”这个16岁的高中生后来描述当时的心情,“我是和广州地铁一起长大的,每个站都去过,对一号线有一种日久生情的感觉。”

  一直以来,广州地铁一号线保持着一站一景的特色。比如,为呼应亚运会游泳项目,体育西路站设计了蓝色主题墙,农讲所站则是带有革命色彩的红彤彤的车站,而东山口站则是大气的棕色,广州市民大多有识颜色上下地铁的习惯。

  从这天起,陈逸华每天都到杨箕站和体育西路站拍照片,连续拍了半个多月。他甚至去捡废弃的瓷砖和墙片。这些别人眼里的垃圾,被陈逸华当成时代的印记,他也努力想象着,统一装修后变成统一的灰色地铁站台,将是什么感觉。

  这不是陈逸华第一次留意地铁里的细节。比如,他曾看到,杨箕站里的盲道等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开关警示不足导致无辜乘客被夹等。他通过电话、在意见箱里投卡片等方式,将自己的建议反馈到地铁公司,但每次得到的答案几乎相同:会跟进,但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这一次,陈逸华觉得不能消极等待。4月,他开始在微博和地铁爱好者论坛“地铁族”上发表看法。除了反对风格的变化,他进一步提出:“一号线是否需要全面翻新仍有待商榷,并不是所有站都残旧到要翻新的地步,且翻新工程庞大,会产生大量烟尘污染地下空气,劳民伤财,而地铁公司常说盈利困难更应谨慎。”

  收效甚微。

  5月份时,他发现经常路过的体育西路站也进入翻新,原来象征游泳馆的蓝色墙面渐渐变成灰色的大理石墙。他开始着急,迫切希望自己的担忧较快得到关注。想起学校对面的中山附属医院门口,曾有病人家属因医疗纠纷举牌抗议,他觉得,或许这是个办法!

  5月4日、5日,连续两天放学后,在学校附近的地铁站,陈逸华举起了那块后来被传播甚广的反对牌。没经过太多思量,他几乎将自己的所有想法都写了上去:地铁一号线特色将抹;站站统一或致识辨难;三年完成劳民伤财的全体翻新工程;铲去原来墙面及天花板换作“统一”的灰色石板;请支持联名反对“统一”化翻新行动。因为又要举牌子,又要发传单、征集签名,他后来干脆把牌子捆在书包上,远远看去,仿佛他背着一块牌子在人群中穿梭。

  行动最初并不顺利。在地铁农讲所站,很多人以为他是派广告的,不屑于拿他的传单,自然也没人签名。忐忑了很久后,陈逸华看到一个比较面善的人,鼓起勇气冲上去,讲明情况,请求签名。

  这是他获得的第一个签名。两天时间里,陈逸华共征集了300多个签名。大多数听他讲述情况的人,都赞同他的观点,“上年纪阿姨的角度是‘浪费钱’,年轻人的角度是‘很可惜、同时浪费钱’。”有一位男乘客给陈逸华留下深刻印象。陈逸华两天里都遇上了他,“我苦口婆心在讲,他都很认真在听。第二次签时,我发现这个名字昨天看到过啊,才想起昨天他已经签过了。”陈逸华有种“被认可”的感激。

  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是在网络中获得的。5月5日当天,文质彬彬、戴着黑框眼镜的陈逸华,双手将反对牌高举过头顶的照片出现在网络上,并不断被转载。按照惯例,网友们也给陈逸华起了个一目了然、易于传播的名字:举牌哥。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杜伟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