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5月2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湖北,江苏,江西,浙江……伴随着数十年一遇大旱的蔓延,三峡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月20日到24日,三峡水库按日均出库 每秒1万立方米的水平开闸放水,以保障长江中下游地区抗旱用水及航运安全。
三峡放水量加大 7秒填满一个“水立方”
从今天凌晨开始,三峡水库的放水量进一步加大。三峡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海昨晚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沈静文采访时介绍,在处于调控峰值的白天时段,三峡放水量有望达到每秒1.3万立方米,也就是相当于,三峡送出的水,每7秒就能填满一个“水立方”。
王海:从本月25日到6月10日,三峡日平均流量下限达到一万一(立方米)。有一个调控量,白天跟晚上不一样,白天会高一些,晚上会低一些,高的一万三左右,低的九千左右。
根据国家防总公布的资料,年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4至6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平原龟裂,三峡担重任,从20号至今,从每秒1万立方米到1.3万立方米,王海对放水抗旱的效果充满信心。
王海:应该说这次补水主要是为下游抗旱的需要,主要是荆南四湖。从长江干流向洞庭湖分流有几条分流口,基本上八千(立方米)以上就会有水流过,一万多的话对几个分流口肯定是有益处的。
缓解航道低水位 对抗旱作用不明显
然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王光谦昨晚接受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沈静文采访时则认为,三峡放水只能缓解长江航道低水位的困境,对于缓解旱情,并不能产生明显作用。
王光谦:三峡工程放水之后它是增加下游河道的水量,把水位抬高。像鄱阳湖现在干得很厉害,放水以后对鄱阳湖补一些水,对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有一些好的作用。但是对大的旱情以及气候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只能说有一些补救的措施,对生态有一些正的影响,对缓解旱情关系不大的。
距离三峡越远 航道获益越小
每秒1.3万方水,对中下游航道究竟意味着什么?在长江湖北黄冈段戴家洲水域,持续的低水位使得往来船只通行艰难,挖泥船不得不连续两个月加班加点清淤、疏通。长江黄石航道处副处长陈勇昨晚介绍,尽管目前黄石段的水位正在持续上升,但距离完全通航还有一星期之遥;上游1.3万的巨大数字,到了这里,只剩可怜的30厘米。
陈勇:三峡补水以后我们这一块水位上升1.5米左右,最低时我们这一块是2.6米,现在涨到4.1米,比去年同期低6米,去年24号黄石站的水位是10.37米。三峡补水对黄石辖区影响不是很明显,涉及到支流河段的影响,水位上涨有个综合的因素,上游来水只是一个条件,三峡离我们这里几百公里,放水以后我预计三天以后才能到我们辖区,估计如果三峡泻流量达到13000(立方米),我们这里的水位提高30公分,黄石站的水位持续在5米左右,就能够保证我们这一段的正常。我们升高一米的话,三峡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下泻一万个流量,而现在看是不可能的。
陈勇所说的“30厘米”,建立在以每秒1.3万立方米水流下限的基础上,这种理想状态几乎不可能实现。陈勇的悲观却得到了王海工程师和王光谦院士不同程度的认同。王光谦认为,航道距离三峡水库越远,从放水中获得的益处就越小,而王海同时表示,加大航道水深并不是三峡这两轮放水的首要目的。
王海:(放水)应该说对通航缓解有所帮助,但是这主要是为下游抗旱的。下游主要是靠两湖来水,洞庭湖、鄱阳湖来水占的比重比较大一些。三峡补水对下游附近的地区通航来说是很有好处的,对远处一点作用就会小一些。
水位巨变或使稳定地段现险情
“水库里面没剩多少水,怎么放?放完了,怎么办?”这是昨晚采访的末尾,王光谦的两个问句。而这恰恰也是国土资源部的隐忧。国土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昨天接受中国之声记者冯会玲采访时表示,控泄造成的水位急剧下降,有可能使原本稳定的地段出现险情。
关凤峻:三峡库区都是西南地区的深向坡结构,由于长江长期的水流的作用,使三角地带地下有掏空的情况,容易导致上面的滑坡下来。还有就是库岸的塌陷,泄洪会造成水位急剧下降,原本靠水位支撑的边坡、岸边可能会带来险情。在蓄水之后,水位随着汛情的变化进行涨落、消涨,冲刷库岸,造成库岸边坡的不稳定,也可能使原来已经形成稳定的地段又出现险情。
加强监测排查 重点地区24小时驻守
对此,关凤峻表示,除了加强监测和排查外,重点地区要实行24小时驻守值班。
关凤峻:一个是要求加密监测,加密巡查,保证信息的及时上报沟通,另外要加强排查,对原本看来有险情、进行监测的地方,要加密进行排查,进行24小时的驻守值班。
一个是要求加密监测,加密巡查,保证信息的及时上报沟通,另外要加强排查,对原本看来有险情、进行监测的地方,要加密进行排查,进行24小时的驻守值班。
滚滚三峡东逝水,浪花能否淘尽旱情?万里长江水渐涨,轻舟如何飞过重山?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