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察:咆哮体私奔体等微博流行语引发语言文字担忧|媒体倡区分场合
本报讯 “有木有”、“伤不起”、“我勒个去”、“尼玛”,一百个字不到的宣传文案里反复出现类似的网络词语,还有大量感叹号。昨天一家住南京江宁东山街道上坊社区的网友发帖称,去银行取钱时发现ATM机上贴有江宁上坊派出所的“咆哮体”宣传单,提醒市民防范电讯诈骗。由于近期电讯诈骗案件高发,南京江宁、白下等地警方先后使用“凡客体”、“咆哮体”、“汤姆猫”等新潮的网络文体和宣传方式向市民进行预警。有市民认为,电讯诈骗的受害人主要是不怎么上网的中老年人群,这样新潮语言的宣传让他们“看不懂”。
据了解,这些文案大多是派出所的民警编写的,印出数千份放到辖区各大银行、超市、商场和社区等地。警方称,受害人资金被骗的最后一道关口就是银行,警方此前也在银行、ATM机旁边的墙上等处张贴了防骗提醒,但那些略显教条的提示似乎并没有多少市民关注,甚至有市民就在防骗提示下将钱汇给了骗子。东山派出所此前也编写过“凡客体”的防骗提醒,但警方认为,对于已经上当即将汇款的人来说,“凡客体”似乎略显“温柔”,只有“咆哮”才能他们醍醐灌顶。而“咆哮体”问世后,从报案数量上来看,电讯诈骗案件确实比之前有所下降。有一些市民认为,电讯诈骗的侵害对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身上,而这些年龄层的市民很少上网,所以这样新潮的宣传方式突然出现在银行里可能会让中老年人不知所云,“看都看不懂”,更别提什么宣传效果了。(焦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