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卫生部门监测 预防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6月01日10:26

  中新网6月1日电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应急办日前发布通知防控输入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通知指出,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病例的监测,一旦发现有临床表现且有旅行史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并留取粪便及其他相关标本以备检测。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是一种罕见血清型,患者以急性腹泻、腹痛起病,之后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继而可发生多器官受损,甚至死亡。

  通知要求切实做好中国可能出现的输入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防治工作。要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病例的监测,发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痛病例,或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临床表现的病例,应询问近期有无赴德国或其周边国家的旅行史。一旦发现有上述临床表现且有旅行史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并留取粪便及其他相关标本以备检测。疾控机构在核实病例信息后,要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并开展实验室检测。

  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做好病例医疗救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合理用药,切实预防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一旦出现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时,应及时组织专家会诊,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上述病例报告后,应组织专家对接诊医疗机构救治工作提供指导。

  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疫情多属食源性疾病暴发,一般无须对患者进行隔离。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易引起感染,因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做好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教育,要求其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要做好患者排泄物的消毒处理和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及时开展健康教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感染因其可导致溶血性尿毒症甚至死亡,已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各地要切实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醒2011年4月以来有德国及其周边国家旅行史者,如出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泻后无尿或少尿等表现,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同时,结合夏季肠道传染病防治宣传,引导公众注意个人卫生,严把病从口入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也发布了关于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感染暴发的健康提示。

  据德国卫生部门发布的消息,德国发生一起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暴发疫情。截止5月26日,德国已报告276例与此次暴发相关的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病例,其中2例死亡。瑞典、丹麦、荷兰和英国也有上述病例报告,这些病例均有近期赴德国的旅行史。经德国卫生部门初步调查,发现此次疫情是由于食用被O104:H4血清型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的黄瓜等食物所致。该病菌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一般不发生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播。今年4月份以来,中国赴德人员有感染该病菌的风险。

  疾病特点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的一种,因其能产生志贺样毒素而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3至8天,平均为3至4天。临床表现主要有:腹部绞痛和腹泻,一些病例为血便样腹泻。多数病人10天内康复,少数病人特别是幼儿和老年人,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以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为特点的溶血尿毒综合症。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主要寄生在牛、羊等家畜和其他其它反刍动物体内。人类主要通过食用被人畜粪便污染的食物,如未经烹调或烹煮不彻底的肉馅制品或未经消毒的牛奶等被感染。受人畜粪便污染的水、蔬菜等农产品也可导致人的感染。食物制备不当,可导致该病菌的交叉污染。

  健康提示

  2011年4月以来有赴德国及其周边国家旅行史者,如出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痛或无尿、少尿等症状,应及时到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就诊时,应主动向医生告知旅行史。

  近期赴德国旅行人员,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暂时避免生食西红柿、黄瓜及生菜等。如生吃瓜果蔬菜,务必彻底洗净;凉菜、肉制品要做到生熟分开处理和存放;不要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接触动物及其粪便后要彻底洗手。

  目前正值夏秋季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更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易变质的食物(如吃剩的熟食)应冷藏存放;处理熟食时应洗净手或戴上一次性手套;食物煮熟后应尽快食用,剩菜剩饭食用前应彻底加热;不要食用变质的食物。

(责任编辑:UN0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