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南宁有座“交通厅专用”天桥 官方称有历史原因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2011年06月11日02:31
  6月7日, 广西南宁市新民路,普通行人难以使用这座被网民称为“交通厅专用”的人行天桥。图/新华社

  近日,一则题为《南宁市最独特的一座立交桥交通厅专用》的网帖在网络上传播,这座被形容为“此桥一头接交通厅办公楼,另一头是生活区,上下班特别方便,桥上还有人站岗”的“专用立交桥”引发了众多网民“围观”,并引发了网民质疑。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就此进行调查了解到,这的确是一座百姓难以使用的人行天桥,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回应称“专用”“有历史原因”。据新华社电

  网帖爆料:南宁有座部门“专属”天桥

  网民“jerrun”发出的这则网帖描述到:“此立交桥一头接的是交通厅的办公大楼和生活楼,另一头是生活区。每天上下班特别方便。桥上行人很少,毕竟只是专用的桥,在靠近交通厅的那一端还有个穿制服的在站岗。”

  “jerrun”还描述:“不过一般的市民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根本没机会使用这座立交桥。新民路靠近公园路那端行人车辆特别多而道路又相对狭窄,在公园门口出来的人经常要横过马路。一年前,一位老人就在那附近被小车撞死了。”

  网帖图片显示,这条横跨道路的人行天桥在被横跨的道路两端未设台阶,而是一直延伸到道路两边的楼房。从图中还反映出确有保安站在这座天桥上。

  不少网民对这座“专用天桥”提出质疑,网民“新线电脑”回帖道:“建桥占用公共道路,审批没有?不能自己建设自己审批吧?”

  现场目击:人行天桥确实属交通厅“专用”

  6月7、8日,记者连续在下午5时和上午9时左右,来到位于南宁市新民路的这座人行天桥,当时虽不算交通高峰期,但这条道路上的车流量已很大。

  记者看到,这座人行天桥经过新民路上方直接连接道路两边的大楼,两座大楼全部都是交通厅的大院。天桥两侧没有任何渠道与新民路人行道相连。天桥的一端还设置有一个铁栅栏门。

  市民吴亮说:“新民路上行走的市民,根本无法使用这座人行天桥。要从马路一面走到另一面,要么绕道百米开外的斑马线,要么在车流中穿行。”

  记者发现,确如网帖描述一样天桥上有保安值勤。在桥下的半小时时间内,记者见到保安4次经过天桥。

  当记者在交通厅办公楼从上往下观察天桥时发现,这座天桥一端直接进入交通厅生活区大院,一端则连接另一生活区,并有一连廊从天桥通向交通厅办公大楼二楼。

  市民张涵认为,人行天桥应是公共设施,市民应享有平等的使用权,而这座天桥是为了一个群体的利益而占用公共资源,使得公共利益部门化、专属化、特权化。

  官方回应:“专用”有历史原因

  “这座桥建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建设情况我们不清楚。”自治区交通厅服务中心副主任何远东告诉记者。何远东认为,这座桥建设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他分析说,当年的单位管理一般都按照大院式管理,建桥可能为了便于封闭式管理。

  自治区交通厅新闻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向老职工了解情况后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末,交通厅办公楼建成之后,交通厅大门和交通厅生活区大门正对着,过马路极易发生危险,为了职工的安全,于是向上级申请建设这座天桥。

  在接受采访时,交通厅始终否认这座人行天桥属“交通厅专用”,但天桥直接连接的两个大院均有门卫和岗亭,交通厅办公区还要求登记进门,桥上还有保安巡逻,普通市民要过桥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

  广西社科联社会学者韦正委认为:即使这座天桥最初的设计是为了满足计划经济时期交通厅大院“互联互通”“封闭式管理”的需求,经过长达20多年时间的发展,也应该实现从“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他说:“如果还继续因循守旧,就存在着将公权私用的情况。”
(责任编辑:UN9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