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员涉案一般“关几天就放出来了” 法律人士建议出台《考试法》严惩作弊
随着广东高考作弊案公布更多细节,具体情况日益明朗。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虽然对马加润和另一位涉案大学生的处理还未公布,但依据现有规定来看,作弊成本相对较低是高考作弊难止的重要原因。此外,诚信意识缺失,学生是非观念模糊也是重要因素。
文/记者徐静、黄茜
实习生陈家源 通讯员翁池坤
“微博晒作文泄题案”深度透视
广东高考作弊案中,涉案的三人将如何处理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高考考生陈某某,处理已经非常明确:取消今年高考的各科考试成绩,并且禁止报名参加下一年的高考。广东某高校学生处负责人表示,高考录取中会有档案投到高校招办,档案中不光包括考试成绩还有诚信记录。比较大的诚信问题,高中和相关管理部门会如实记录。
不过,广东某省重点高校招办负责人称,对有严重诚信问题记录的考生,高校有权力退档;但实际上,考生档案中有小诚信问题,高校会很谨慎来处理。“规定要求高校对退档给出明确的解释,有些高校怕惹麻烦,最后还是按实际分数录取”。
在校生:可按学校规定处罚
而身为在校大学生的马加润和颜某某将如何处理?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调查还在进行中,有一些问题仍待厘清。
记者查阅了多项法律法规,发现对考生的处罚规定最为明确。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五十四条中规定:“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广东南方福瑞德律师事务所曹宇瞳介绍,两位在校大学生应该不会受到行政和刑事处罚。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讲师张继承博士则表示,高校考虑学生的身份,求学之不易,在确定是否取消学籍时会相对较为慎重,“毕竟学生受教育的机会珍贵也很难得”。
社会人员:“关几天就放出来”
目前最薄弱的一块,当属对参与作弊的无单位社会人员的处理。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索引》中,84条中规定“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处理办法是“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法律界人士指,如果涉案人是无单位的社会人员,则参与考试作弊最多就是被公安机关拘留几天,由于没有专门的《考试法》规定,一般都是“关几天就放出来了”。
同时,当作弊行为得逞后,其获得的好处可不小。2009年,松原市扶余县两人通过销售作弊器材牟取暴利几十万元,这样的“冒险”会让很多人心动。
曹宇瞳建议我国在法律层面对考试包括高考作弊作出明确而统一的规定,最好是出台一部《考试法》,设置严密的惩罚措施。
家长爱控制 孩子易出格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心理专家沈家宏认为,家长的教育方式和社会整体氛围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有莫大的影响。比如“90后”的父母这一代人往往控制欲和保护欲特别强,“全方位”照顾着孩子,孩子根本没有“为自己负责”的空间因为父母全部“搞掂”了。“但另一方面,如果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就经常否定孩子。当孩子常常受到否定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一些‘出格’的、‘捣乱’的事来寻求关注。”
再者,不可否认,社会现实中的一些阴暗面和不公平让孩子耳濡目染,让他们觉得“结果好就一切都好”。“这种功利思想渗入孩子的头脑,他们就不认为作弊是一个原则问题。”沈家宏认为。
高校生作弊 入诚信档案
记者了解到,2009年,广东开始在高校学生中建立诚信档案,除大学生在校记录外,信用档案还包括社会记录部分,即学生毕业后仍可在中国人才信用网上积累自身信用。不过,广东某高校学生处负责人介绍,学生对诚信记录不太重视,诚信意识的建立还需时间。
小诚信问题 未必被退档
学生有诚信问题,高校有权退档。但实际上高校会很谨慎来处理。业内人士分析:“高校对退档必须给出明确的解释,有些高校怕惹麻烦,最后还是按实际分数录取。”
社会人员作弊 最多拘留几日
社会人员参与作弊,虽然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人一般“关几天就出来了”,惩处力度不算大。
马加润为何微博高调晒题?有人认为
他不以为耻 反以为牛
是非不分才是最悲哀的
对于马加润高调发微博泄题的动机,有人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他是非不分,对于作弊,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种情况才是马加润最悲哀的地方,也是最值得人们进行社会责任教育时反思的。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心理专家沈家宏分析,马加润的动机很可能是寻求关注。“他寻求关注的渴望非常强烈,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上面,却忽略了此举的风险,以及一旦案发,他需要承担的责任。”
沈家宏认为,微博的一大特点就是用户借发布信息赢得关注。“高考作文题是一个惊人的消息,肯定会吸引很多关注。”
其实,在马加润的微博中,对个人隐私的暴露可谓很彻底,认真查看他的微博,可以直接锁定他身份中的各种信息。有一条微博的大意是:我已经24小时没有发微博了,粉丝们是否记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心理专家黄秀娟老师认为,马加润应有发微博抢先的心态。“他们很喜欢暴露自己,表现欲很强”。
随手发微博 习惯成自然
从马加润发微博的频率和速度看,应该算是个“微博控”。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有室友对微博情有独钟也是受到马加润的影响。有人估计他当时发微博是“习惯成自然”。
同样是90后的郭蕴婷是应用心理专业的学生,她分析马加润微博泄题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做一件事做到很高兴甚至头脑发热的时候,他是不会考虑其行为所产生的后果的。”也许,这就是解释马加润为何作弊后还在微博自我暴露的真正原因。
博粉丝眼球 竟得意忘形
在微博中爆出高考考题后,马加润发微博问“猜题有错吗”?此时,他应该还没有意识到他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猜题”一说已难以说服认真关注起他的网友们。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钟育赣认为,马加润发那条微博时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违纪行为,而更多是为了“博出名、赚眼球”,他提醒,微博上无论是真名还是马甲,发微博的人都应该要有一种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敢于担当,“法律允许公民有言论自由,但每个人的言论都应该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否则就得为自己的言论承担后果”。
尽管已经发表3000多条微博,但是对于自己无法确定真假的信息,钟育赣从不转发。发现有不当言论时,他还会私信给他的学生,告诫他们要慎言谨行。
沈家宏说,很多人认为马加润是“做傻事”,“可能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一举动将会带来什么后果,他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你看,他公布作文题之后也显得一点都不避讳,还几次主动谈论此事。”
对作弊,马加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才是最值得人们进行社会责任教育时反思的。
[报网互动]最严高考仍现作弊案 诚信引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