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上海“一户一犬”条例出台 民间救助陷困境(图)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作者:李一能
2011年06月20日14:00
柳阿姨自发收留流浪宠物多年,经济和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在门口贴上告示 龚星 现场图片
柳阿姨自发收留流浪宠物多年,经济和舆论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在门口贴上告示 龚星 现场图片

前来帮忙的志愿者周阿姨也是尽心尽力为遗弃宠物服务 龚星 现场图片
前来帮忙的志愿者周阿姨也是尽心尽力为遗弃宠物服务 龚星 现场图片

  6月12日,中山南路近外马路,一个由民间自发组织的宠物领养日又定时在这里举行。柳阿姨(化名)带着三个小狗跟班,正试图说服一名老外领养小狗。作为一名颇有名气的民间流浪动物救助者、数十条流浪猫狗的“妈妈”,她不想错过每一个给“孩子们”找到归宿的机会;上海首个由老外发起的民间宠物救助组织“JAR”的中方联络人慧慧,也在领养日现场忙得不可开交。

  民间流浪动物救助自从出现之日起就争议不断,在一些人眼里,这些全职志愿救助者几乎是天使的化身;而在另一些人眼里,他们成了偏执狂甚至是骗子。随着5月新的养犬条例实施,救助者都将面临“非法养犬”的尴尬,因为新规里,一户只能为一只犬上证。

  新条例实施,被救助小狗难上户口

  在领养日现场,柳阿姨总算给两条小狗找到新主人——郊区一家工厂的老板,该老板再三保证会好好照顾小狗,还愿意马上出钱去上狗证。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不同意把小狗领养在工厂里,但现在没办法,有人领养就不错了。 ”柳阿姨无奈地说,她曾经满怀信心,但现在却已身心俱疲。

  望着眼前绕着她撒欢的三条小狗,柳阿姨笑不出来,因为家里还有几十条捡回来的流浪猫狗要吃要喝。

  记者问她为何如此着急把手头的动物“推销”出去?柳阿姨说原因很复杂,但最现实的就是新的养犬条例颁布后,一家只能养一条狗,这样一来她所救助的流浪狗身份就成了问题。 “狗场里未售出的小狗是商品,买回来上狗证就是合法宠物,路上的弃犬是流浪狗,被救助但还未被领养的狗是什么? ”

  柳阿姨的疑惑,救助者慧慧也存在。自从她2001年踏入救助圈后,参与救援了70多只流浪狗,基本上都找到了领养家庭,一时找不到的,她就自己养,现在家里还养了许多只,每只都办了狗证。但从养犬新规出台后,她再收留流浪狗,就办不了狗证了。

  尽管如此,救助者们还是乐于看到养犬新条例出台。 “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狗证便宜了,这样办证的人会多起来,新规对文明养犬的规定,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 ”慧慧说,不文明养犬的直接后果就是抛弃宠物,导致流浪动物泛滥,这正是志愿者多年来致力消除的现象。

  职业救助者,自费20万元救猫狗

  很难统计上海究竟有多少民间宠物救助志愿者,但可以称得上”资深”的并不多,柳阿姨则是更为罕见的“职业救助者”。

  三年前,柳阿姨家里养了几十只猫,邻居强烈反对,大家关系搞得很僵。柳阿姨顶不住了,只能想办法把猫养到外面去,在沪西一家花鸟市场,她找到一家小店铺当猫舍。先后投入上万元,还有每月几千元的花销。可柳阿姨觉得花如此大的代价仅开个猫舍不合算,便寻思着开个救助流浪动物的小站,于是一家奇怪的小铺出现在花鸟市场,不出售商品,只接受领养。救助小站开设后,就不断有人在她店门口丢小动物,而且往往是得了重病的,这让柳阿姨非常为难,救助一只小动物的费用动辄几百上千,不救又不忍心。后来小站出了名,三年后她成了上海最有名的救助者之一,但代价是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她坦陈,最初的快乐已经被压力所取代。

  救助站的开销主要由她承担,偶尔也接受一些网友的援助,主要是狗粮和猫粮。随着救助站里的动物越来越多,资金捉襟见肘。柳阿姨并不富裕,她贴上自己所有的退休工资,丈夫和儿子每月也会补贴她一些,但还是不够,现在她只能再去打一份工维持。柳阿姨承认有时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想靠自己的力量减少流浪动物,但却越救越多,逐渐压得她喘不过气。大致算来,三年间,柳阿姨在救助站的花销大约有20万元。

  宠物救助站,不堪重负即将关闭

  柳阿姨的宠物小店坐落在花鸟市场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店招牌上只画着一只黑猫。几十只猫狗只要听见柳阿姨的脚步声就会欢叫,通常这是开饭时间。打开店门,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屋里是大大小小的狗笼,约二三十只猫狗在这狭小的店铺里吃喝拉撒,通风不好,室内环境可想而知。

  在网络上,柳阿姨也算是救助圈内的一个名人,在得到了赞许和声援的同时,批评和质疑之声也从未停过,救助站环境恶劣就是原因之一。柳阿姨也承认,自己有心去做一件好事,却发现这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等我发现已经晚了,就像湿手搭面粉,想甩也甩不掉了。 ”柳阿姨把几条性格温和的狗儿放出来兜风,它们大多都有皮肤病,据说在被救时就患上了,虽然经过救治,但很难痊愈,因此让这些小动物尽快找到领养家庭,成为了当务之急。

  在救助站的门口,贴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救助站已经不堪重负,请大家不要丢弃宠物在店门口。令柳阿姨感到庆幸的是,救助站维持至今,和一些志愿者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随柳阿姨一起来的还有两位老人,他们一人帮着喂食一人打扫,总算把乱哄哄的场面给控制住了,附近商铺老板还送来了几大袋狗粮。但柳阿姨很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救助小站的关闭已经进入倒计时,她清楚单打独斗的力量很有限。

  年轻救助者,善用社交网络合力

  作为一名年轻的救助者,慧慧和老救助者相比是擅长使用网络,通过网络他们建立了一个志愿者关系网,并不断结识志同道合者,群策群力发起救助,这样救助的成功率比较高,流浪狗相对能较快地找到领养家庭,而较少出现积压在手头无人领养的情况。

  慧慧说,年轻的救助者大多都有工作,不会像柳阿姨这样投入全部的时间去做救助,“半职业”是他们的选择。通常救助的流程往往是志愿者在生活中发现流浪动物,然后在网上发帖,志愿者们会互相转告并在第一时间找到需要救助的流浪动物,有专人会带这只动物去治病并暂时收养,通过网络寻找领养家庭并定期回访。

  半职业的松散型救助模式,是现在比较主流的民间救助手段。特别是在社交网站、微薄大行其道的近年,信息交流的效率成倍提高,救助的效果和关注度也成倍提高,从以前在宠物论坛的小众关注,如今很容易进入公众的视线,最近让救助者声名鹊起的“高速拦车救狗”事件就是一个例证,通过微薄,这一原本乏人问津的小众事件成为了前段时间全国媒体争相报道的大新闻,社交网络对此功不可没。

  但即便是“半职业救助”,慧慧也是整天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慧慧也收养多条流浪狗,一些找不到领养家庭的小狗,她就自己养了起来,或者寄养在宠物学校,一个月也需要几千元投入。 “年轻人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多,还是很吃力。 ”慧慧说,不论是“职业”或者“半职业”救助者,靠一己之力实施救助能力有限,必须依靠团队力量。2009年 1月,她加入了一个名叫“JAR”的组织,现在她得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协调流浪动物领养上,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可行途径。

  举办领养日,提倡“领养代替购买”

  “JAR”的创始人马文是一名在上海生活多年的外国人,多年前幼女不幸去世,万念俱灰的马文偶然参加了一场流浪动物救助,在救助的过程中他得到了一丝慰藉。在他的努力下,上海第一个由外国人发起的流浪动物救助公益组织成立了。

  “JAR”的成员开始主要是在上海的外国人,圈子并不大,但随着与本地志愿者的合作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加入“JAR”。每月中旬,“JAR”都会举行一场领养日,许多救助者和因故不能继续饲养宠物的主人们来到这里希望给小动物们找一个新家,想养宠物的市民也可以在这里“淘宠”,类似跳蚤市场,完全免费。

  “JAR”主旨是“领养代替购买”,提倡收养流浪犬、转让宠物,以此来控制宠物数量增长导致流浪动物泛滥的局面。记者在领养日现场遇到了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小伙子,他即将回国,无法把宠物狗带回去,为小狗物色新主人。记者注意到,他的狗是一只混血拉布拉多,就是所谓的“串串”,小伙子说,如果真的喜欢狗就不会在乎血统,养狗并不是一定要养名犬,“串串”、土狗在外国人圈子中很受欢迎,它们聪明、忠诚、好饲养,被称为“中华田园犬”的中国土狗,在国外很受欢迎。

  慧慧说,在中国养狗还是属于炫耀性的消费,追逐名犬成风,“串串”和土狗往往沦为流浪狗,因为血统往往很难被领养出去,领养者多为外国人,他们不在乎血统。虽然有一定的回访机制,但领养还需要在双方诚信的基础上,领养者的目的也很复杂,柳阿姨曾遇到过“骗领养”的情况,有人靠游走在救援组织之间发财,用虚假信息把流浪狗领走然后卖钱,而救助者也没有精力一直回访,因此流浪动物即便被领养,能否过上好日子也要看运气。

  【原因分析】

  流浪动物泛滥主因是无序繁殖

  在救助者领养规则中,有一点不被广泛理解,那就是必须给宠物绝育。在很多人的理解中,给宠物绝育是不人道的事情。一位救助者说,领养必须要签协议,其中就有“愿意为宠物绝育”的项目,许多领养者对此并不能理解,领养也就此告吹。

  为什么提倡要给宠物做绝育?柳阿姨对此深有体会,三年的救助让她得出一个结论,流浪动物泛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 “无序繁殖”,她为此吃足了苦头。

  给流浪动物做绝育成本很高,有一些宠物医院会和救助组织合作,给予一些优惠,但还是偏高,作为公益活动很难进行下去。在国外,市民如果喂养流浪猫狗,会自费先给它们绝育,以避免流浪动物泛滥成灾。在上海,喂养流浪动物非常普遍,特别是小区喂猫的人很多,但要求他们出钱为动物做绝育,有些不切实际。慧慧说,曾有一位阿姨也发现流浪猫越喂越多不是个办法,结果在猫粮里加避孕药,令她哭笑不得。

  新养犬条例让事情有了一丝转机。条例第25条规定:养犬人对犬只实施绝育,凭绝育证明,减半收取管理服务费,这意味着政府开始鼓励市民对宠物绝育,以此避免宠物狗数量无序增长。慧慧说,经过志愿者的宣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为宠物绝育的必要。一些动物保护组织也在尝试推广宠物绝育,因为缺乏资金支持而进展缓慢,她希望政府能够对此支持,仅靠个人或者民间组织的努力很难改变现状。

  【人大代表建议】

  民间救助流浪动物值得鼓励

  “流浪动物民间救助是值得鼓励的,借助民间力量可以让政府在犬类管理上事半功倍。”曾经参与新养犬条例制定的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律师协会监事长厉明说,‘一户一犬’条例的制定,主要是为了限制个人养犬数量,减少宠物扰民的情况发生,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也有市民通过借用亲属朋友证件办理犬证,出现一户多犬的情况,这显然违背了条款制定的初衷。该条款对救助者造成的影响在制定时也没有考虑到,但从立法者的角度来看,民间救助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

  厉明表示,在宠物犬管理和流浪动物收容的问题上,执法部门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光靠政府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向民间力量“借力”无疑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至于目前养犬条例对民间救助带来的疑惑,可以在今后逐步解决,将民间救助力量的诉求纳入立法的制定。

  对于动物民间救助目前遇到的瓶颈,厉明表示,一旦条件成熟,救助机构完全可以成立合法组织,辅助政府管理,接受政府监管,得到政府的场地和资金支持,救助者可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救助活动,如果这一远景目标得以实现,柳阿姨这样的救助者就可以不用那么累,而在这个城市街头流浪的小动物,也有更大的机会找到一个温暖的家。

  晚报记者 李一能 报道

(责任编辑:new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