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高明区扶贫工作组入驻连州市沙坳村以来,立足实际创新方式,共投入帮扶资金243.9万元,解决了群众饮水难,建立了三大扶贫产业,使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日前,该区扶贫“双到”经验在佛山得到推广。
筹71万元解村民饮水难
为做好扶贫开发“双到”工作,高明区委书记马亮照、区长唐棣邦均到过龙坪镇沙坳村实地调研,帮助该村理思路、谋发展、解困难。
调研中发现,沙坳村委大部分土地都分散在山坡的贫瘠石垄地,水资源缺乏,农户种植农作物需从远处挑水灌溉,既费时又费力。特别是15条自然村分别存在泉源无水,原饮水水管老化等问题。
群众饮水如此之难,高明区把扶贫工作“第一把火”烧在了这项民生工程上。高明区驻村工作组以沙坳村饮水难和种植用水难为工作突破口,筹集71.5万多元作为饮水工程项目专项资金,铺设村委会至大坳自然村3公里的主水管引入山泉水;同时为该村打了100多米深的水井2个,购买了抽水机4台,重新铺设了水管,使全部村民用上了安全的自来水,也解决了农户种植用水问题。
为使贫困户自己掌握一门技术,能自主发展、自力更生,驻村工作组成立了互助金组织,筹集近20万元经费,帮助25户贫困户种植萝卜50亩和反季节蔬菜100亩,解决了贫困户耕地不足及因资金紧缺无钱买肥料、种子和销售难的问题。
3大产业“造血”扶贫
驻村工作组到村后,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针对沙坳村一直有种植反季节蔬菜、养殖黑山羊的传统,实施产业“造血”扶贫,搞好搞活村经济。
在工作组帮扶下,沙坳村建起一个具5000头山羊规模的生态养殖基地。该基地采取“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农户自愿入股,收益按股分红。黑山羊养殖场有2户贫困户共2人放羊工作,人均年纯收入可达到7200元。经过一年的发展,山羊养殖基地已发展存栏500头黑山羊,预计今年可实现养殖1000头山羊的目标。
沙坳村的反季节蔬菜质量好,远销广州等地,但因道路狭窄导致运输难,影响了蔬菜保鲜价格低。对此,驻村工作组积极筹集资金,并发动贫困户以有偿无偿的方式,投入近10万元,将沙坳村通往清石村共5公里的村道扩宽,并建设一个农副产品购销站,极大地方便农产品外销。路通后,驻村工作组向每户发放了1000元的物资和种子,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反季节蔬菜致富。
依托沙坳山地资源优势,驻村工作组引进了连州市种植大户与农户联营的方式,创办了一个千亩木薯种植基地,目前已投入130万元开发旱地1000多亩,聘请了贫困户5户共6人到木薯基地务工,人均年纯收入可达到8000元。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UN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