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未成年人吸毒多因朋友相劝 学校家庭成监管盲区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06月24日09:34
亲情劝诫开放日当天,戒毒人员小李和刚结婚不久的妻子一见面,手就没有松开。
亲情劝诫开放日当天,戒毒人员小李和刚结婚不久的妻子一见面,手就没有松开。

戒毒人员写下了一纸纸戒毒感言。
戒毒人员写下了一纸纸戒毒感言。

  ■专家建议

  家庭充分关爱 防止青少年复吸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青少年吸毒给出的理由都很简单,“很烦”,“心情不好”,“吸了之后就不烦了”。此外,一些强制戒毒成功后又重新复吸的青少年,其实他们的毒瘾已经戒掉了,但是在一遇到心烦的事后,他们又会重新吸毒,借“毒”来排解烦恼。一些孩子初次吸毒年龄都在16岁左右,而这些时候都是孩子处于青春期、情绪多波动的时候。

  吸毒的青少年,往往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对孩子关心不充分,孩子的一些烦恼无法得到及时排除,孩子才会轻易受到毒品的诱惑。梁卓明说,甚至有些家庭,父亲是吸毒者,儿子也跟着父亲学。据戒毒工作人员介绍,2008年,戒毒所里曾经有一对父子同时戒毒。父亲90年代开始吸毒,经常让小孩帮着买毒品。小孩到了13岁后,也染上了毒瘾。在本文的第三个案例中,小东经常受到母亲的责备,只要深夜晚归母亲都会以为他去吸毒而骂他,以致于小东颇受委曲索性和母亲赌气而吸毒,这都是家庭中给青少年吸毒和戒毒产生负面作用的典型案例。

  家人的支持是成功戒毒和以后不复吸的重要保证。在前文提到的三位吸毒者案例中,当事人都表示在戒毒过程中,父母或者妻子给自己提供了很大的精神上的动力,他们都表示,为了家人,他们都决心以后不再碰毒品,不让家人失望。

  梁卓明提醒广大家长,平时要多关心自己的孩子,要多和孩子沟通,如发现孩子深夜不归,或很晚不睡觉,在表面特征上有很兴奋、或无故流鼻涕的特征时,就要留心孩子是否有沾上毒品的情况了。

  朋友相劝集体吸毒成首次吸毒主要模式

  “毒品不能沾,沾了就难戒”。对于青少年吸毒,第一次沾上毒品往往成为其梦魇的开始。记者在戒毒所内与多位青少年吸毒者交流,发现他们第一次吸毒都是因朋友相劝,自己自制力差,在朋友三言两语之下便和朋友一起堕落。

  对于青少年吸毒的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外,青少年本身的自制力很弱,容易受到诱惑。梁卓明总结道,现在的青少年认为吸毒很时髦,对毒品有好奇心,价值观完全相反;他们明知道是毒品还吸食,是对毒品的危害性认知不够;他们被朋友一劝便招架不住,经不起诱惑。

  小雨:老乡推荐“猪肉”吸后可忘烦恼

  小雨(化名)是湖南人,今年24岁,2005年从老家来到清远一家服装店卖衣服。由于在清远没有什么亲戚朋友,小雨和一些湖南老乡成了朋友。2010年开始,小雨开始沾上毒品。当时,小雨和一帮老乡去酒吧喝酒,一位刚认识不到一个月的老乡向小雨推荐一种叫“猪肉”的毒品,吸了之后“很舒服,可以忘掉烦恼”。小雨明知道是毒品,但拗不过朋友的怂恿,便用一种“冰壶”的容器(因将毒品放入壶内烧,像煲猪肉一样,所以俗称“猪肉”)吸了几口。“吸了几口后,感觉轻飘飘的,很兴奋。”小雨后来才知道,“猪肉”就是冰毒。过了两天后,小雨又和朋友去酒吧,在朋友的劝说下,和朋友合买了两三条“猪肉”吸完。两个多月后,因为失恋心情不好,无处发泄的小雨主动花了500元去找买家买了一克冰毒,在出租屋内吸食,接着第四次、第五次……几个月后,因为朋友吸食毒品被抓,自己被朋友供出,小雨于2010年7月被抓进戒毒所强制戒毒。吸食毒品的几个月内,她共吸食了20多次毒品,自己近3万元的打工积蓄因购买毒品已经用完。在吸毒期间,她感觉记忆力明显减退,脾气变得更加暴躁。来到戒毒所后,她很快戒掉了毒瘾,身体康复得很快,体重比以前重了30斤。

  谈及自己为何会吸毒,“误交损友。”小雨说道。

  小东:母亲冤枉吸毒 赌气开始复吸

  不仅是刚认识的损友会劝朋友吸毒,就连认识多年的老熟人,也会向你推荐毒品。

  在戒毒所内,有一个三次被抓进戒毒所强制戒毒的学员小东(化名)。他今年26岁,在2001年16岁那年他开始吸毒,他吸食的是毒品中危害最重的海洛因。那年,他初三毕业,和初中的一位朋友小亮(化名)一起选择辍学。辍学后,当他看到以前的其他同学都去读了高中,有些失落。小亮在读初中时一直不专心学习,和外面的小混混成天混在一起。看到小东整天闷闷不乐,已经沾上毒品的小亮便向小东介绍了毒品海洛因。“吸了之后就不烦了。”小东明知道是毒品,也知道吸了之后就有瘾,但是,他觉得“没有东西戒不了”,于是,他就开始吸食海洛因。

  据小东介绍,他的父亲在他读小学时已经去世,母亲一手拉扯他和哥哥长大。小东吸食毒品后,母亲便让他离开清远,去南海的亲戚家做事,换了个环境后,小东靠自己戒掉了毒品。“戒的时候很辛苦,全身发冷发热,骨头疼,睡也不是,不睡也不是,流鼻涕和眼泪……”2004年,小东回到了清远,和以前吸毒的朋友混到了一起,“第一次能戒得掉,第二次我还能戒得掉”,小东又开始吸食毒品。2005年7月和2007年6月,小东两次进入戒毒所强制戒毒,并于2005年11月和2007年6月底出所。两次出所后,他的母亲对他绝望,每次一旦小东深夜回家,便大骂小东又出去吸毒,小东觉得很冤枉,再加上身边的“瘾君子”朋友,小东很快就开始复吸。2008年,小东结了婚。结婚之后,小东仍瞒着妻子吸毒。2009年10月,绝望的母亲打电话报警,小东第三次进入戒毒所。之后,小东母亲离开清远,回到了娘家,至今再也没有联系过小东,哥哥如今在外面工作,只有小东的老婆还在等着小东出来。“我只愿意再等一次,如果再有下一次,我将不会原谅。”妻子给小东这样的承诺。

  ■记者手记

  戒毒瘾更要戒心瘾

  笔者了解到,戒毒所强制学员戒毒时,一般会让学员先渡过15天的过渡期,这15天内,在相关医疗手段的帮助下,大部分学员会安全渡过,毒瘾也会慢慢消除。之后,会安排学员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劳动,让身体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状态,让生活习惯也回归到普通人的作息习惯。笔者看到,戒毒所内的学员精神面貌良好,服从戒毒所工作人员的指挥。应该说,这些学员戒毒的意愿很强烈,而且戒毒的成功率很高。

  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学员不止一次被强制戒毒,在采访中,一位学员明确表示出所后尽量不再接触毒品,但不能保证不复吸。一些复吸的学员表示,戒毒成功后虽然身理上没有了毒瘾,但是心理上已经有了瘾,一旦出现不顺心的事,不自觉地就会去找“毒”,这样,就给复吸埋下了隐患。

  因此,笔者认为,戒毒瘾固然重要,且戒毒所可以帮助完成,但心瘾是导致复吸的心魔,戒除心瘾作为与戒毒瘾同时进行或后续跟进的工作更加重要。

  如何戒除心瘾,笔者认为,除了戒毒所工作人员跟踪出所学员有无复吸外,学员的家庭应给予足够的支持,社会要给予足够的宽容,不要对吸毒者戴有色眼镜,毕竟,他们也是受害者。

  此外,有条件的学员也应找专业心理人士去解决自己的心瘾,学会克服心瘾的一些常用技巧,可以在心瘾蠢蠢欲动时及时将其扑灭。家庭成员也可以代替出所学员去找心理专业人士咨询,获得一些处置心瘾的方法,并留心观察他们的变化,确保他们能够彻底与毒品划清界线。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张俊 通讯员 清公宣 李朝才

  摄影:曾亮超 策划/统筹:达海军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UN1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