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申遗成功 承诺不涨价”追踪 据新华社电 24日晚,中国西湖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入“世遗时代”后如何承载客流压力,西湖会否“限客”,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有关西湖“限客”的前期调研已经展开。
西湖“限客”提上议事日程 提交世遗大会的《世界遗产大会关于西湖的决议草案及OUV声明》中指出:西湖景区虽生机勃勃但也脆弱不堪。它能容纳的游客的数量相对来说较为可观,但如若超过平衡点,游客的需求和其对景观的影响可能会对景观遗产的真实性、参观质量和景区吸引力等产生负面影响。在遗产整体管理过程中,对游客的管理尤为重要。
西湖申遗前夕,杭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草案)》。《条例》中提到,为保护西湖环境,下一步将考虑控制景区游人数量和车辆。这意味着西湖“限客”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具体方案由西湖管理部门制定 杭州市政府法制办法规处的相关负责人称,《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草案)》中,对于“限客”的条文只是指导性规定,且要在明年2月立法程序生效后,将具体方案授权西湖管理部门制定。
“目前,有关西湖"限客"的前期调研已经随《条例》的推进同步展开,但何时"限客"尚无具体时间表。”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控制景区游客量只是出于西湖文化景观要素不受破坏的考虑,而西湖文化景观本身则有着复杂的含义,因此哪些保护对象需要限流、如何限流,未来还将与相关申遗专家一同讨论确定。”
数说 西湖年客流量近三千万 免费,一直是杭州西湖景区的主打牌。2002年,西湖实施综合保护工程后,西湖风景区相继取消了60多个景点的门票,免费西湖也从此成为中国5A级旅游景区中“风景资源回归大众”的典范。
然而,正是由于国内免费景区的稀缺,每逢大小长假,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让整个西湖风景区不堪重负,最高曾创下一天游客量200万人次的纪录。
尽管近两年,杭州市采取自驾车换乘、单双号限行等措施,但每逢节假日,西湖一带的交通就会陷入瘫痪。根据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西湖景区的年客流量已直逼每年3000万人次左右最佳客流容纳量,对景区造成巨大压力。
“西湖申遗成功,可以算一个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就要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范围内的流动人员、交通容量进行总量控制。”西湖申遗的规划人、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所所长陈同滨,一语道破西湖“限客”的紧迫性。
举措 开发新景点为西湖分流 “与其他的世界文化遗产不同,西湖与杭州城市的关系更为紧密。西湖水域面积6.5万平方公里,由多个景点组合而成,面积广、容量大,而且很多都镶嵌在城市的中心。”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博士、注册城市规划师郑卫认为,西湖“限客”不能“一刀切”,更积极的措施应该是“分流”。
据悉,杭州市政府为西湖风景区起草了9项特别规划。
其他特别规划也已准备就绪,如《杭州西湖南线景区总体规划》、《西湖西进控制详细规划》等。正在制订中的规划包括《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交通规划》。
为了缓解西湖的客流压力,杭州已经在实践中迈出了第一步。“杭州的景区半径是模糊的,是非常大的,几乎涵盖了大半个杭州的主城区。”杭州市旅游委员会主任李虹介绍,杭州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近两年积极开发西溪湿地、运河、湘湖等新景点,也是为了帮助西湖景区分流,丰富杭州旅游的内容。
背景 六项景观托举西湖入遗 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遗产,要求西湖必须具备突出普遍的价值(OUV),即存在的罕见文化和自然价值超越了国家界限,对全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义。
具体说来,“西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的承载要素共有六项,包括西湖自然山水,以及依存与融合于其间的景观格局“两堤三岛”、题名景观“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与西湖特色植物,以及呈现为“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特色。
《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由《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选举产生的21国代表所组成,每届任期四年。委员会负责《公约》的实施与执行,并每年为《世界遗产名录》增添新的遗址。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之前,《世界遗产名录》共列入了911项“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包括151个缔约国的704项文化遗产、180项自然遗产以及27项混合遗产。目前《世界遗产公约》共有187个缔约国。西湖申遗成功,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增至41个,位列世界第三。
综合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UN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