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亦庄人”?
亦庄开发区——大兴的“香港”,“矜贵”仍在,且不再“孤独”。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小晓I北京报道
北京亦庄开发区和大兴区的行政资源整合,总让当地人联想到香港回归。
“就算被整合进大兴,我们也愿意说自己是亦庄人。大兴太土了,说起大兴我能想到的就是西瓜。”亦庄女孩王婷婷诚实地告诉记者。
一边是广袤平坦待发展的大兴,一边是高楼林立、外企云集的亦庄开发区,也难怪亦庄人会有这样的优越感。
但他们没考虑到的是,亦庄开发区之前在行政上的特殊性,给他们的生活也造成了诸多不便,例如上学贵、不能申请两限房等等,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同时,亦庄开发区的面积有限,未来的发展已经严重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行政资源的整合成为必然。
此亦庄,彼亦庄
“亦庄一直都属于大兴啊,从我记事起,亦庄一直就是大兴的一个镇。”
“亦庄就是亦庄,我们是国家级的开发区,上面就是管委会,不归哪个区管。”
“我们夹在大兴和通州之间,具体算在哪边我也不清楚。”
在和亦庄居民交流的过程中,记者惊异地发现,每个亦庄人对自己的归属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民众的困惑源自对“亦庄”这个概念的混淆。经相关人士介绍,亦庄分为“亦庄开发区”和“亦庄镇”两个部分。
“亦庄开发区”的全称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政府1992年成立,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2010年以前,它的“政府”就是开发区管委会,属于北京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和大兴区政府在行政级别上平级,互不隶属。
而亦庄镇则是大兴区下属的一个行政镇,毗邻开发区,和瀛海镇、旧宫镇一样,同属大兴区所辖的3个街道、14个镇之一。
这样的划分让许多民众都被弄得糊里糊涂,填错地址、找错街道办的事情时有发生。
据介绍,有一名购房者冲着“地处开发区核心”的广告购买了大兴亦庄镇的一处房产,拿着售房合同去开发区的天华路派出所办暂住证,派出所却告诉她,她的事不归亦庄开发区管理,只能去亦庄镇派出所。
原本暂住证上的地址写哪里也无所谓,但后来亦庄开发区推出优惠政策,规定在开发区购房的非本地户口孩子可以免费就读实验小学,这名网友此时发现,由于属于亦庄镇,她的小区并不属于免费就读的小区范围。
“政府”间的“渗透”
2010年初,一则新闻让麻烦的局面改观。人们得知,大兴区和亦庄开发区进行行政资源整合,从此不论是亦庄开发区还是亦庄镇,都不仅在户籍上属于大兴,同时还和大兴一起归为“南部新区”的战略规划中。
2010年2月4日召开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干部大会宣布,在此次整合中,大兴区委书记林克庆任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书记,大兴区区长李长友任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同时,会上还明确了开发区工作有五个“不变”,即国家级开发区的法律规格和架构不变;机构设置不变;人员待遇不变;行政责任不变;对企业、社会承诺的政策、服务不变。
“你可以把大兴区和亦庄开发区理解成A、B两个公司:双方原本是独立的,在合并之后,A和B还都存在,但拥有了同一套领导班子,大兴区的行政机构还在,亦庄开发区的也还在,只是互相渗透,整合统一。”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的刘涛(化名)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
根据亦庄开发区《2010年工作总结》,两区融合后,集中了两区优势资源,建立了联合招商机制,组建了联合招商队伍。同时,两区还统一了招商政策、入区标准、项目布局等,辐射带动了大兴区各镇、各园区均衡快速发展。2010年全年两区统筹对接项目共18个,涉及投资总额456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项目6 个。?
两区融合对大兴的经济带动作用是巨大的。2011年初的《大兴区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预计大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完成2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5%。
同时,在亦庄开发区的带动下,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园区规模效应初显,京东方八代线、中检所、金晶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检验机构相继开工,新华网等重点项目签约落地,高端集聚效应凸显。
“开发区已经发展了近20年,发展空间严重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而大兴区则能够用广阔的土地为开发区发展壮大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还能从行政管理上、劳动力上对这个区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帮助。”刘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此次行政资源整合中,最受瞩目的就是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据了解,亦庄将往大兴区扩区12平方公里,其中8.3平方公里是产业功能区。去年8月,12平方公里范围内18个村已经拆迁完毕。
“通过这个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对这里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是个比较好的改善。他们可以从比较分散的农户房屋,统一搬迁到在原区域内建设的回迁房。”刘涛表示。
据介绍,该区域的18387套回迁房属于民生工程,大兴区领导一再要求建设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在回迁房的选材上,使用的都是施耐德、西门子等“大品牌”建材,同时,配套项目幼儿园、学校、医院也已经同步开建,将来村民不出社区就可就医上学。
找工作似乎也成了易事。“想想看,这么大面积的工业园区,将来一定会产生很多的就业岗位。”刘涛表示。
据刘涛介绍,现在的亦庄开发区产业级别较高,普遍是大型外资、合资企业。因此,雇用的人群大多是高级白领,农民工其实并不多。但随着1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的兴建,产业也将更加多样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将是多层次的。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分析,认为即将引进的项目中,对高级白领和农民工都将有很大的需求。这也将满足当地不同层次人群的就业要求。”
住房、教育实现同权
在12平方公里的新区内,除了产业园区和回迁房,还有1000多套为开发区员工建设的公租房已初具雏形。
过去,在亦庄开发区内房租高昂。两区行政资源整合之后,亦庄在原本局促的土地之外终于有了新的建房空间,准备新建的公租房也就成了当地员工的福音。
鹿海园公租房小区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记者在网络样板间里看到,每一间房子都是经过精装修,可达到“拎包入住”的标准。据小区网站介绍,整个装修都是由轻舟装饰公司完成,在质量上有严格把关,不仅铺好了瓷砖,刷好了白墙,就连卫生间的马桶、面盆、浴室柜、浴霸、毛巾杆等都一应俱全。
据悉,鹿海园公租房的租金约为每月每平米20元左右,大部分房型的租金不超过1800元,其中还包含了物业费和供暖费。而这些申请租住的企业还将补贴员工一定的金额,这样一来,员工就可能以50%~80%的租金享受到这些公租房。
两限房也来了。从今年年初开始,亦庄开发区户籍的居民可以申请政策性住房。从此以后,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家庭就可以和其他大兴区居民一样,在大兴区范围内接受统一安排配租、配售,不再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
卢女士住在亦庄开发区金地格林小镇,她的孩子今年3岁。卢女士告诉记者,亦庄第一中心幼儿园是一所不错的公立幼儿园,许多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这里就读。但在行政资源整合之前,开发区儿童上这所幼儿园需要多交好几千的赞助费。
而去年9月开始,不仅亦庄第一中心幼儿园面向开发区儿童招生,第二座公立幼儿园——亦庄第二中心幼儿园也随之开园。随着两区的行政资源整合,持有开发区户口和亦庄镇户口的适龄儿童均可报名,并按每月400元左右的标准收费,这让原本被高昂赞助费吓退的开发区家长们笑逐颜开。
“过去在开发区只能上私立幼儿园,免赞助费入学的那两所幼儿园也是挤破头都进不去。现在两区行政资源整合,让我体会到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孩子可以上公立幼儿园了,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实惠的帮助。” 卢女士告诉记者。
新浦东的“政通人和”畅想
“断头路”的解决,让浦东与南汇并区后“政通”可见一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谈佳隆I上海报道
两年的光阴倏忽而逝,作为国内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浦东新区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而区域合并给原来的浦东新区和南汇区带来的变化,却已鲜被人顾及。浦东“动力不足”的质疑之声多了起来,20多年来的土地批租是否还有发展空间也受到关注。
面对质疑,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梁给《中国经济周刊》的答案是:“浦东的干部依然还是信心饱满,充满当年浦东创业时的激情。”
“断头路”背后的深意
“两区合并之后,我最明显的感受是浦东和南汇之间断头路越来越少了。”在上海南汇区周浦镇从事五金加工生意的廖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因为生意的关系,他需要经常往返浦东和南汇,在2009年之前,浦东和南汇之间遍布着几十条的“断头路”和“断头河”,长期都没有解决。
浦东新区区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出现那么多断头路、断头河主要和市政规划有关,原本南汇和浦东的规划是各自做的,没有统一思路,现在两区合并了,新的交通网络图已经越来越清晰,将会为浦东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些就是协调和效率的问题。”廖先生说,有些路看着很近,也就差个几公里的样子,就是因为断头路不通而开车要绕行半个多小时才能到。如果不开车只能靠穿行于南汇乡间小道的“摩的”来摆渡。
据浦东新区建设交通委员会提供的信息,原南汇和浦东新区仅南北向就有近20条道路属于“断头路”,其中首批8条道路已全部完成立项,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完工。
事实上,要解决“断头路”,不仅仅是协调那么简单。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两年前并区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之道。浦东城市化水平比较高,而南汇主要是农业为主,如何形成互补才是关键。”
长期以来,由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浦东新区的城市化程度高,道路大多是主干路或次干路,而南汇地区道路则多为乡村公路,不同种类道路的路幅、等级、绿化标准、排水标准完全不同,两区之间分界河资金如何筹措曾经是困扰两区的问题。
根据国务院对建立新浦东的批复,意味着原有适用于浦东的各项优惠政策和综改都能够适用于南汇,这对提升上海东部地区的竞争力明显。不过,有一种观点认为,在这场强(浦东)并弱(南汇)区划调整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这与卢湾和黄浦的“强强联合”根本不同。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官员和学者都认为,虽然浦东经济相对发达,南汇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并不应该把“合并”视为“吞并”。
是“合并”而非“吞并”
从历史上看,南汇区的历史比浦东悠久很多。因“大海环其东南,扬子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而南,与钱塘江水在此交汇”而得名。
早在明朝,政府为防倭寇就已在南汇嘴(今惠南镇)筑城。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南汇从上海县划出长人乡设立新县,因县治设在原守御所南汇嘴,故县名为“南汇”。
在复旦大学历史系顾晓鸣看来,虽然浦东高楼林立,但是文化贫瘠,南汇合并进浦东后,浦东要利用这一机会,把南汇的历史文脉吸纳进来。浦东的“过现代化”需要南汇的历史沉淀来抚平,南汇还是一块处女地,现在成了“新嫁娘”,浦东不能“娶进门”后一厢情愿地将其按照“城里媳妇”的标准进行改造。
祖籍南汇的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黄小姐告诉记者,南汇是历史名人辈出的地方,从北宋南迁以来历朝历代都有知名人士选择在南汇定居,而张闻天、傅雷、吴仲超等近代南汇名人更是广为人知。
两年前,在一个以上海本地人为主要用户的宽带山网站论坛里,已经有不少人担心浦东合并南汇之后,南汇原有的文化可能会消失或被稀释,理由是:原来的浦东新区是新上海的外来文化的集聚地。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合并后的浦东新区常住人口为504万人,是上海市常住人口最多的一个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浦东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人口为202.4277万人,占40.13%,而在十年前,外来人口只有70万人,无论是增速还是绝对数字的增长,都令人吃惊。
廖先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合并之后,现在周边的朋友和生意伙伴当中说普通话的越来越多,而说上海话的,特别是说南汇本地话的已经越来越少了,而现在的孩子平时会说南汇话的也已经不多了。”
实际上,除了移民对南汇本土文化形成冲击之外,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未来几年也会越来越明显。今年4月初,代表美国文化的华特迪士尼,把中国内地第一个迪士尼主题乐园选址定在了原南汇区的川沙镇。
“政通人和”畅想
当初的合并,背后的推力究竟是什么?
“浦东和南汇合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通原来没有打通的症结,例如在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区域布局上,浦东、南汇各自有港口,通过两区合并可能会更好地解决联动打通的问题。”周振华对《中国经济周刊》这样描述“新浦东”的意义。
在记者对官员和学者的采访中,“政通人和”的提法常常能够听到。浦东新区作为国内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其重要的设计功能就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在试点过程中把原有的制度性和区域性障碍降到最低,以实现“政通”的目的。
以“三港三区”为例,新浦东成立的2009年,上海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其作为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统一管理位于新浦东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的“三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区的行政事务。而“三区”内又分别拥有高桥港、浦东国际机场空港、洋山港。
这意味着上海东部沿海大通道的行政规划体系因为新浦东的成立而完全被打通了,与之相伴的信息流、物流和其他相关配套条件也正在获得整合。
“政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和”,在新浦东成立的两年来,原来南汇地区的经济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一大批项目落户此地,而浦东新区原来人口所享有的社保、医疗、教育资源也正在向南汇辐射。
浦东新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长远意义来看,浦东合并南汇的意义相当于浦东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再造了一个浦东。”
滨海“一家人”
“一个企业可以同时用塘沽的人力资源、用汉沽的能源、用天津港保税区的物流,这是多强大的团队!”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 李妍I天津报道
坐在天津城际动车上,窗外的风景组成了一幕电影,每一个停下的站点,都可以看到“滨海新区”的宣传牌,蓝天、大海、高楼、港口……
后排座位上的两位已经交上了朋友。“我是塘沽的。”“哦,我是汉沽的,都是一家人嘛!”
“一家人”,这是人们提及并区时最习惯的表述。
建立“高效”政府
2009年11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大会宣布: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当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三个区的领导不停在握手、拥抱。”一位参会的塘沽区管委会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回忆说,“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争议已久的管理机制冗繁问题终于得以破解。”
在此之前,滨海新区的管理体制要画上几个树状图才能描述清楚,因为它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3个行政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港区、生态城、旅游区等9个功能区,还有7个公安分局、5个工商局、6个国税局、5个地税局、6个法院机构和5个检察院机构。
“别说外人搞不明白了,我们自己人都不一定理得清楚。”上述人士笑称,当时的滨海新区是“大区套小区,区中还有区”。“我们自嘲为‘联合国’,多国协商办事。”
“协商”的弊端是难以统一步调。
“一锅粥啊!”该人士感慨,“当时各区的总体规划由天津市审批,控制性详规由各区自行审批,项目和土地按权限分别由市主管部门和各区审批,产业难以聚集,功能区和行政区也难以分界。”
于是,启动多年的滨海新区一直深陷于管理体制不畅的泥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层建筑的掣肘效应越发明显。
“改革是根本动力,不改革,没有出路!”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表明了决心。终于,“最彻底”的改革方案在千呼万唤下诞生——经国务院同意,滨海新区将建立区政府,形成统一的行政架构,塘沽、汉沽、大港合并为滨海行政区的下辖区域,分别成立工委和管委会。
至此,已经酝酿了15年的体制改革终于破冰,滨海新区掀起了机构和人事巨震:同级机构大幅精简、行政编制大量减少、行政区和功能区管理机构分离……
沉疴已除,“精干”的新区政府将拥有更多的权责,同时,它也必将承载更多的期望。
“新区的事在新区办”,“凡新区能办的事,支持先行先试”,天津市市长黄兴国表示:“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
从此,塘沽、汉沽、大港成为了“滨海一家”。
“三区辐射地域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全境常住人口147万,此次调整力度之大为国内沿海区域所罕见。”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立群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感慨道。
津版“环渤海经济圈”
并区后,塘沽、汉沽、大港的环渤海港口连成了一片,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很快显现出来。
仅以塘沽区北塘街为例。三年前,北塘人还以打鱼为生,贩卖零散海货,早晚经营集市。而现在,这里是著名的海鲜港和旅游区。
在沿海码头上,上百个由集装箱改造的“商铺”连成了串。
“每天都特别热闹,到了周末,人多得都挤不动。”坐在商铺——同时也是自家门口的老板娘告诉记者,这个码头主要卖鲅鱼、海茸、墨斗、八爪鱼、海贝等“稀罕物”。“我们这儿不卖小鱼小虾。”老板娘强调。
“现在的渔民都只做买卖不下海了,下海的都是大船。”她一指,上百艘大小各异的船艇停靠在码头边,红旗招展。“那是专门打鱼的船,下海范围、网眼大小、打鱼时间都有规定的。”
据这位老板娘介绍,附近的十几个码头都“各有分工”,“卖的海货都不一样”。“这样才能形成规模,价格统一,定位明确。”老板娘很内行地介绍道,“不像以前,鱼啊虾啊的都一起论斤称,根本卖不出价来。”
北塘经济区管委会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并区前各区域相对独立,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和产业雷同,“竞争大于合作”。
而现在,“整个渤海湾都在搞‘码头经济’,并区后大家都是一家人了,在合作的基础上再分工,明确各自定位,最终实现集体共赢。”
在码头正对面,是当地政府就地取材,用经过密封和加固处理的集装箱搭建成的“海鲜城”。
错落有致的架构、干净漂亮的玻璃门窗、搭满阳伞的前街、时尚的涂鸦墙……还有露台,客人坐在上面,可以看到整片海景。
并区后,北塘的“功能区效应”大于“行政区效应”。
“北塘与周边多个街道合作,共同打造两大知名旅游品牌——‘北塘海鲜’和‘做一日渔民’,以后要让人们听见北塘两个字就想到美味的海鲜和悠闲的渔民生活。”上述管委会人士说。
当地著名的“北塘小镇”也将于“十一”开门营业。“这是滨海新区‘十大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塘未来的旅游胜地。”该人士介绍说。
北塘小镇占地45公顷,如今已经可以看到明清风格的城门和初具雏形的廊檐勾角,炮台营楼座的主体也已封顶,东区沿河会所正在精装修,凤凰街局部建筑及酒吧街大部分主体也已清晰可见。
“北塘小镇营业后肯定能带动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辐射效应将非常大,甚至成为整个渤海湾的核心点。”北塘经济区管委会人士说。
人+能源+物流=吸金
在并区前,功能区拥有财力优势,但不掌握土地等要素,行政区拥有土地资源,但缺乏财力支撑。
因此,“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动不畅,影响了新区的整体竞争力,大量的内耗损伤了对外招商引资的能力。”塘沽区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并区后的滨海新区在资源利用上充分体现了“抱团”优势,形成了合力。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0多家在滨海新区投资,这里已经成为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上述工作人员表示,滨海新区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
“一个企业可以同时用塘沽的人力资源、用汉沽的能源、用天津港保税区的物流,这是多强大的团队!”
在汉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化工为主体的产业基础,拥有“天工”、“芦花”、“津脂”、“飞鱼”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知名的工业品牌,全区共有工业企业300余家。
“汉沽的制盐、化工、轻纺、机械加工等都做得很成熟了,可以为企业提供厚实的产业基础,所以成为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制造基地。”富士康(天津)科技集团人士表示,“塘沽的人力资源和环境都非常好,而且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国家级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很多企业都在塘沽设置了总部。”
在塘沽,钉子厂、水泥厂、煤场等被一栋栋高档写字楼取而代之,临海的村镇也变成了别墅区,有办公用的,也有住宅用的,全部沿袭了老北塘的四合院风格,红顶白墙,一圈整齐的木栅栏。
沿着宽阔的双向道行驶,很快就能看到“大牌林立”的经济开发区,斯坦雷电气公司、诺和诺德、诺维信、霍尼韦尔、雀巢……
“都是投资的企业建的办公地。”附近的村民介绍说。路边大大的展板也红得耀眼,“临海办公——迎着海风享受后现代生活”。
[上一页]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