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请别叫我“不负责任的”家长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1年07月11日14:00

  请别叫我“不负责任的”家长

  我发现,把孩子和家长混在一起看成一个人,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文化,

  这在小学课堂上特别明显

  工作、结婚、生子,我成年后的人生大事都在中国发生,而且发生得很愉快。每次碰到中日两国的文化习惯不同,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并不是烦恼和痛苦。但从我女儿两年前上了中国小学,情况就不一样了。对于在中国没上过小学的我来说,完全陌生而艰难的中国家长生活开始了。

  首先说说手机短信。除了来自老师的学习任务通知以外,我几乎每天还收到这样的短信:“家长您好,重点学校一线教师帮你排忧解难,讲重点,考点和技巧。”

  也许对中国家长来说,这一点也不奇怪,但作为日本人的我,总是想追问,这个发短信的人是谁?短信到底发给我女儿,还是我?

  刚刚删掉这一条,又进来个更“精彩”的:“小学在职老师一对一为您贴心指导,让您对学习产生兴趣,轻松进入名校!”

  我发现,把孩子和家长混在一起看成一个人,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教育文化,这在小学课堂上特别明显。

  一次,我女儿考试得了80多分,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原因是:第一,她不努力;第二,她的家长“不负责任”。

  这绝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首先,如果是在日本,80分绝不在挨批评的范围之内。再说,没人把小学二年级的考试分数看得那么重吧(甚至在美国,四年级之前根本没有考试)!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绩只归孩子,虽然孩子小,但他们都有独立的人格,不是父母的一部分。在日本,上了学的孩子都没有任何父母的影子;但在中国,孩子是父母的,父母也是孩子的。

  另一点让我非常吃惊的是,老师平常在学校里用的批评语言,通常十分严厉,按照以体谅和关切至上的日本语言标准来说,中国老师这样说话在我听来就和骂人差不多。

  关于中国教育中毫不客气批评孩子的习惯,我最近看到一个解释, 来自美国华裔学者“虎妈”蔡美儿。她说,骂自己的女儿“垃圾”是为了刺激她,让她更好地学习。

  在我看来,她说的不全对,因为现代中国家长早已放弃了这种苛刻的管教方式,但不少学校老师似乎还保留着这个中国“传统”。

  10年前,我看过一个中国导演拍的纪录片《小留学生》,说的是随赴日工作的父母去日本上学的中国小女孩的故事。她第一天上学时一句日语都不会,但班主任一句一句地教,还鼓励日本小朋友跟她好好相处,并特意安排她邻近的女同学每天来接送她。我很欣赏这种老师对于不同学生耐心的包容—— 有的孩子开窍早,有的晚一些,有的孩子父母卖菜,有的当大学教授,但所有的孩子都有快乐学习的权利。

  当然,我也充分意识到,日本教育也有问题,而且中国的老师也很辛苦。他们只是中国教育里的激烈竞争、攀比、焦虑这个负循环的一部分而已。

  我周围的很多中国家长也批评、反思,探索着孩子教育新的可能性。同样,我也希望有一天能找到中日教育的理想结合点,做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妈妈。文/斋藤淳子(Junko Saito) (日本)

(责任编辑:刘芬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