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 > 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最新消息

财政部率先详解今年“三公”预算 公车费1776万

来源:新京报 作者:蒋彦鑫
2011年07月15日07:05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继审计署成为“三公经费”公布的榜样之后,昨日,财政部也详细公布了“三公经费”预决算情况。财政部还成为首个解释2011年预算支出情况的部门。

  去年财政部决算数为4172.01万元,今年的预算数增加了580万元,为4752.54万元。其中,出国费用成了开支中最大的一笔,均在2000万元以上。

  出国费用占总量近半

  2010年,财政部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2026.81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776.73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368.47万元。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因公出国(境)费支出中,多边财经交流合作支出596.64万元,国际组织会议支出539.11万元,双边财经对话活动支出207.23万元,出国谈判、工作磋商等支出219.84万元,境外培训、业务考察等支出463.99万元。

  公车费用1776.73万元

  2010年,财政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776.73万元。具体开支内容包括:车辆购置费支出209.17万元,用于按规定更新购置8辆公务用车所需支出;车辆运行维护费支出1567.56万元,主要用于部机关和20个部属单位机要文件交换、市内因公出差,以及35个专员办在开展各项财政检查、核查业务过程中为解决同城或省内财务检查人员的交通问题等所需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支出。

  今年预算数增580万元

  数据显示,今年财政部的预算数比去年决算数增加580.53万元,达到4752.54万元。在中央一再强调要缩小“三公经费”的情况下,财政部缘何增加?

  对此,财政部解释称,增加的部分还是在因公出国(境)方面,今年预算数为2636.16万元,比去年增加609.35万元。公车支出则压缩了近30万元。

  就增加的原因,一是2010年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中英经济财经对话主要活动在我国境内举办,2011年将由美国和英国分别主办,我方代表团组赴对方国家的国际机票和住宿费大幅增加;二是中日、中俄、中巴(西)、中印双边财经对话机制下的出国任务以及金融稳定理事会、全球税收论坛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系列会议比2010年有所增加;三是2011年关税谈判、政府采购协议谈判等团组数量有所增多。

  专家观点

  公开内容不及审计署详细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表示,从公布内容看,财政部尚无审计署公布详细。比如,审计署公布了出国的团队和人次,每辆公车的运营费用等。但财政部的亮点在于,其对2011年的预算数进行了一定的说明,这是首个说明今年预算数的中央部门。

  但从公布的具体内容看,财政部的内容有些避重就轻,对一些公众关注的敏感问题未公布。

  北京律师李劲松表示,财政部作为“主管财权”的部门,其地位举足轻重,公布的内容自然备受关注。财政部选择了公众不太熟悉的会议领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事实上公众对开一个会议需要花多少钱,并不是特别明确。相反,公众熟知的公车运营费用等,财政部未公布。

  叶青表示,从比例上看,财政部出国(境)的费用占了总支出近一半,这个比例非常高。按照惯例,多数部门的公车支出应该是在总数的一半至2/3,出国(境)支出应该少一些。这可能与财政部的工作性质有关,比如需要出国谈判等。

  总体情况

  “三公经费”公开单位不到两成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各中央部门应当在6月底前公布“三公经费”。然而,截至昨日,98个中央部门中,仅仅有16个部门对“三公经费”进行了公示。

  【公开数量】

  98个中央部门仅16个公开

  记者查询网站统计显示,截至昨日,公开的部门有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计署、文化部、民政部、新华社、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全国妇联、财政部等16个部门。

  【三公总数】

  16个部门 中科院三公最高

  从现有公开数据看,中国科学院的“三公经费”最高,去年决算和今年预算分别达到2.8771亿元和2.4351亿元。其中,去年的出国(境)费用达到1.129577亿元,就这一数据就远远超过其他部门的“三公经费”总额。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表示,具体看总额无法对比,要看人均三公消费多少,需要核算每个单位的具体人数,但可惜现在绝大多数部门并未公布,因此不好比较。

  总额最少的部门则是国家行政学院,去年决算数和今年预算数为332.1万元和363.42万元。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单位还有国家文物局、中医药管理局、自然基金委等。

  【费用变化】

  仅4部门今年三公预算下降

  在已公开的16个部门中,科技部仅有2011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总数;工程院在2011年的预算数中,仅公布了公务出国(境)这一项支出,公车和接待费并未公布。

  剩下的14个部门中,从2010年决算数和2011年预算数来看,只有中国社科院、国家自然基金委、新华社、中国科学院等4个部门今年的预算数下降。

  此前,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三公经费”要压缩控制,要基本实现零增长。但从现有公布部门公布的数据看,看涨依然是一个趋势。从三项支出具体内容看,减少的往往是比较少的数额,比如几十万元;但在增加方面,则往往有特别充分的理由且数额偏多。

  【专家建议】

  未公开单位应予以惩戒

  叶青表示,今后在预算法修改过程中,应当对公示时间予以明示,到时未公开的单位予以一定的惩戒措施。

  此前,北京律师李劲松向多个中央部门提交了“三公经费”公开的申请,在回复的13个部门中,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少数部门表示此数据不属于依申请公开的内容,多数部门表示将在网站公开,但依然迟迟不见动静。

  李劲松表示,中央单位应该尽快公开三公信息,做出表率。公开的目的是为了更加阳光透明,易于监督。与之同时,监督的重点并非是中央三公经费这90多亿元。就中国而言,行政开支是呈金字塔的形式,各地应该陆续公布,并公布到最基层的一级,这样就能真正达到监督的目的。

  本报记者 蒋彦鑫

(责任编辑:UN91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