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西安市现“早”熟葡萄 大红大紫味道却又酸又涩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1年07月19日13:21
西安市早熟葡萄
西安市早熟葡萄


  核心提示

  记者走访西安市多个水果市场,看到又红又紫的葡萄已经上市销售,一般的价格是5元一斤,贵的则是12元一斤。摊主说,这些是早熟的葡萄。

  记者来到长安区滦镇,发现公路旁有不少葡萄园。在部分葡萄园里,催熟剂的包装袋随处可见。

  在附近一些沿街店铺,记者发现了多家农技产品店。店老板也表示,像“卡乐红”等催熟剂最近十天来卖得非常好。1亩葡萄园产量以2600斤为例,一袋10元的催熟剂便可以让葡萄变 “熟”更早上市,早熟上市的批发价和正常成熟后上市差价在1元左右,催熟过的一亩葡萄可以多赚2600元。

  市民反映

  葡萄大红大紫 为何“酸掉大牙”

  “葡萄不是8月份才上市吗?昨天我在菜市场看到葡萄已经上市了,买了几斤尝新鲜,没想到吃起来又酸又涩。”家住东门的刘女士昨日告诉记者,她和朋友怀疑,这葡萄很有可能是用了催熟剂。

  就此,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多个水果市场。在太乙路附近的一家水果摊前,记者看到又红又紫的葡萄已经上市销售,一般的价格在5元一斤,贵的则是12元一斤。“还没到成熟的时候怎么就上市了?”当记者如此提问时,摊主说,这些是早熟的葡萄。记者试吃了一个葡萄,感觉又酸又涩。在华润万家超市,记者看到葡萄的价格是7.99元一斤,售货员告诉记者,现在卖的葡萄都比较贵。

  市场调查

  葡萄销售火爆 无良商家打药

  记者又来到西安市胡家庙果品批发市场,看到葡萄批发生意很火爆,有的摊位上刚放下的几箱葡萄就被批发走了,多数葡萄来自本地,也有一些来自合阳、泾阳等地。因为上市早,葡萄的批发价也比较高。

  在一家写着“正宗户太”招牌的摊位前,商家说该葡萄的批发价3.2元,不零售。旁边一位商家说,他批发的这些葡萄都是西安本地产品,来自灞桥、长安等地,巨峰的批发价2.6元一斤,京亚2.3元一斤。而另外一家摊位的摊主则说,自己的葡萄品种也是巨峰,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卖3.3元一斤,原因是他卖的属于正宗早熟的巨峰葡萄,其他人售卖的大多是喷了催熟剂的。采访中,5位批发商都向记者提到了一点:葡萄在不该成熟的时候“成熟”上市,大多数是打了药。至于为什么打药,打了什么药,他们不愿意多说。

  记者走访

  催熟剂包装袋 葡萄园随处见

  13时许,记者驱车来到长安区滦镇,发现公路旁有不少葡萄园。走进其中一家葡萄园,记者看到一串串葡萄挂在藤上,颗粒饱满,但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还是未成熟的绿色,摸起来手感比较硬。女主人张女士正顶着烈日用铁锨打理葡萄园。张女士说,她家的葡萄主要有户太八号、巨峰和京亚三种,现在还没有成熟,卖不成,估计到7月底或者8月初才能成熟上市。当记者问到市场上卖的“已熟”葡萄是怎么回事时,张女士坦言,如今上市的一些本地葡萄,40%是打了催熟剂,这种催熟剂最快可以让葡萄在24小时之内就由生绿变熟红。

  记者来到另一家葡萄园,只见地上尤其是在一口水井旁边,“卡乐红”、“防裂一喷红”等一些催熟剂的包装袋随处可见。催熟剂的外包装上写得非常明确:应用后缩短果实成熟期,促进着色,增加光泽度。有的则写着,葡萄增糖增色剂,能使葡萄快速着色增糖。

  市场揭秘

  “早产”卖价好一亩多赚2600元

  在附近一些沿街店铺,记者发现了多家农技产品店。走进其中一家店,当记者提出要使葡萄早点成熟应该买什么药时,老板拿出了“红又亮”,表示效果很好,每瓶10元钱,一亩葡萄园基本上稀释一瓶就够了。在另外一家店,老板也表示,像“卡乐红”等催熟剂最近十天来卖得非常好。

  为何要给葡萄使用催熟剂呢?经营葡萄园20多年的张女士说,这些人主要是为了抢先上市多赚钱,等葡萄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就降低了。她算了一笔账,以1亩葡萄园产量约为2600斤为例,一袋10元的催熟剂便可以让葡萄变“熟”更早上市,早熟上市的批发价在3元左右,而等大量葡萄正常成熟后上市时,量多批发价降低,大约在2元左右,这样二者的差价在1元左右,也就意味着催熟过的一亩葡萄可以多赚2600元。

  专家答疑

  食用量过多会影响健康

  对于食用“催熟”葡萄是否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专家们看法各不相同。灞桥葡萄科技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使用乙烯利的催熟剂(常用的水果催熟剂包括乙烯、乙烯利等)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这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体没有危害,只是降低了葡萄的品质。而西安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安军明主任说,一些水果中本身就有乙烯,但量不多,不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使用催熟剂处理后附在果皮上的乙烯,量相对较大,如果吃了果皮,会影响健康,可能引发哮喘、癌变。

  另据了解,关于催熟剂的使用,根据我国的水果卫生标准,只有像香蕉、芒果等本身去皮食用的水果,才可以进行催熟处理;像葡萄、大枣那种很难去皮食用的水果,是不允许催熟处理的。此外,有媒体曾报道称,由于催熟剂的使用标准不健全,监管部门很难也很少去监控菜农是否规范使用催熟剂,因此,“催熟水果蔬菜”是否安全仍是一个“谜团”。

  文/本报记者 姬娜 实习生郭强花 郭勋

  图/本报记者 丁聘 实习生文稳翔

(责任编辑:new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