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赖昌星案开庭审理 > 赖昌星远华走私案消息

新华社盘点一周网络热词 赖昌星被遣返最受关注

2011年07月24日10:54
来源:新华网
  “赖昌星被遣返”最受关注 一周网络热词盘点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马扬、朱薇

  本周,逃到加拿大12年的赖昌星被遣返回国成为网民关注的最大热点,认为“赖昌星被遣返”将对外逃人员产生极大震慑;而我国网民规模目前已达4.85亿、年底将超过5亿的消息也引发热议。此外,钱江三桥坍塌等接二连三的大桥垮塌事故引发的“大桥安全”话题、“中国脊梁奖”涉嫌违规等也是网民关注的热点。

  (热词一)“4.85亿网民”

  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超过208万个词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9日发布的《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中国稳居世界第一网民大国的位置。

  (网言网语)网友“童亿”说,网民已经成为中国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这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繁荣昌盛和公平民主作出应有的贡献。网友“新新生态”说,回顾中国网民参与时事的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表现,他们已经远离疯狂时代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理性和成熟,“网民在坎坎坷坷中有了属于自己的力量,许多网民的血管里流淌的是理性的血液。”

  (记者观察)互联网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但网络的力量已经“虚拟照进现实”,网络的未来依然“未知远大于已知”。4.85亿网民,无疑是“网络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在其背后,新的网络信息传播正在普及,新的网络商业模式正在诞生,新的网络生活憧憬正在成长。

  (热词二)“赖昌星被遣返”

  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超过250万个词条

  厦门特大走私案首要犯罪嫌疑人赖昌星于7月23日被加拿大有关部门遣返回中国。7月23日下午,中加双方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办理了有关交接手续。随后,我公安机关依法向赖昌星宣布了逮捕令,并向其交代了包括聘请律师为自己辩护在内的法定权利。

  (网言网语)很多网民对赖昌星被遣返拍手叫好。网民“SKY”说:到底还是跑不掉!百姓最恨的就是贪污受贿以及靠行贿违法发家的人,恶有恶报!网民“CHIA”说:好!看来我国反腐败的力度一直在加大,这对那些潜逃在外的贪官有警示作用,应该是我国反腐败历史上很重要的一天。

  (记者观察)多年来中国政府对遣返赖昌星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从“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国家司法主权和法律尊严”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工作。加拿大政府为遣返赖昌星也做出了积极努力。赖昌星被成功遣返,对于促进中加执法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也再一次表明,无论犯罪分子逃到哪里,最终都难逃法律的制裁。

  (热词三)“大桥安全”

  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超过200万个词条。

  浙江杭州钱江三桥突然塌了、江苏盐城通榆河桥瞬间垮了、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轰然倒了……近期各地频繁发生的桥梁安全事故刺痛了社会的神经,更在网络上引发持续关注和热议。

  (网言网语)网民“路桥”说,“在桥梁设计、施工、监理、技术等各个方面水平大为提高的情况下,我们建设的大桥工程质量却反而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了,"金桥银路"的坊间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建设中的利益交换、层层分包等造成工艺缺失等问题值得反思。”网民“辛似海洋”说,“桥塌塌、桥危危,该好好查查我们的桥了!拿什么守卫大桥安全?政府该动真格、下猛药了。”

  (记者观察)最近十几天,一座接一座竣工年头儿并不算长的大桥倒了,令人痛心、教训深刻。74年屹立不倒的钱塘江大桥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如此强大的网络民意讲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唯有“良心桥”才能成为“放心桥”。拿什么守卫大桥安全?在不缺资金、不缺技术、不缺人才的今天,可能首先需要大桥建造者扪心自问,多从“良心”角度思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热词四)“共和国脊梁奖”

  热度:盘古、百度综合搜索超过180万个词条。

  近日,一个名为“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颁奖盛典”的活动引发公众质疑,由于获奖者多为文艺界人士,由此,网友对评奖标准、评委组成及评奖形式等产生质疑,以倪萍为首的当选人物成为众矢之的。记者调查发现,“共和国脊梁”评奖活动存在着主办方资格不合法、违规操作、乱收费等突出问题。

  (网言网语)网民“波斯公猫”说,中国现在的奖项也太敢捅词,“中国脊梁”这样的奖是那么好评的么?要评你就认真点!网民“大脸猫”说,鲁迅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记者观察)从“共和国脊梁奖”到被网民戏称的“戳脊梁奖”,无论是网民对评奖标准的质疑,还是对入选者资格的争议,抑或是对其种种黑幕的诟病,都无不折射出公开透明的缺失。因此,只有对奖项的涵义明确界定,让评选标准、评定程序公开透明,并主动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舆论的评判,才能确保评奖的公信力和社会的认可度,这不仅有利于对奖项本身含金量的维护,更是对诚信社会建设的引领和促进。

  作者:观察
(责任编辑:UN01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