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上海连降“玻璃雨” 不足一成大楼主动接受检测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2011年07月28日13:24
近日,本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屡屡发生爆裂 晚报记者 龚星 现场图片

近日,本市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屡屡发生爆裂 晚报记者 龚星 现场图片

  晚报记者 杨冬 报道

  10天前,陆家嘴时代金融中心43楼玻璃碎裂;9天前,陆家嘴国金中心38楼玻璃碎裂;2天前,位于中山北路、曹杨路路口的长城大厦29楼玻璃碎裂;昨天,又有旅客在虹桥枢纽高铁车站发现玻璃幕墙爆裂……近日本市连续发生“玻璃雨”事件,整治“高空杀手”,已刻不容缓。记者调查发现,上海只有不到一成的玻璃幕墙建筑愿意主动接受全面专业的安全检测。

  玻璃幕墙头3年为“脆弱期”

  今年入夏以来,上海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发生爆裂、坠落的事故已有近10起。玻璃幕墙为何会如此 “脆弱”?

  上海建科院副总工程师陆津龙分析说,其原因主要涉及设计、材料、制作或安装以及使用维护等四大方面。

  设计方面,如玻璃厚度或品种选择不满足荷载要求,未全面考虑相关的风荷载、积雪荷载、积水荷载、温度荷载等,造成玻璃破碎等;材料方面,如含有气泡、气孔、杂质等,钢化或夹层等深加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加工安装方面不满足要求;使用维护不当,如室内侧有冷风直接作用于玻璃面上造成室内外温度不均而破碎,不当的清洗剂对玻璃表面造成损伤。

  陆津龙认为,某些工程已超过行业俗称的 “400T原片玻璃自爆一片”的概率。 “玻璃也有生命周期,设计寿命一般是25年。”陆津龙坦言,玻璃破碎的原因非常复杂,应根据每块玻璃的具体设计、加工、安装、使用等具体情况,必须进行现场查勘、实验测试、计算分析等,才有可能得出较科学、准确的原因分析。

  而在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科技委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徐强看来,应当将玻璃面板的破碎、坠落,与钢化玻璃幕墙的脱落加以区分, “前者通常因玻璃自爆所引发,而后者除了玻璃之外还包括金属板、金属框架等,其一旦发生脱落,更有可能是因为材料的应用失当、安装设计不合理所导致。”

  有关专家还指出,一般玻璃幕墙建筑在建成后2—3年内,特别是在春夏两季,其钢化玻璃发生自爆、碎裂、脱落等情况的概率较高,之后会趋于稳定。近期沪上发生 “玻璃雨”的几幢商务楼,其中一幢楼宇的建成年月不足两年,正落在专家所称的“易发期”。

  幕墙公司检查靠经验目测

  “玻璃幕墙有寿命,到了一定年限必须进行 "体检"。”徐强所谓的 “体检”,即玻璃幕墙在运行安全上的检查, “通常来说,服役年岁在10年以上的建筑,应当每隔4至5年,就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检,这跟车子的年审、年检一样的道理。”

  作为沪上玻璃幕墙界的权威专家,陆津龙所从事的便是为既有建筑的玻璃幕墙进行第三方检测,给出全面而详细的评估报告。据陆津龙介绍,能够达到像他们这样专业检测标准的,上海滩上屈指可数。

  据陆津龙透露,保守估计,上海玻璃幕墙建筑数量约在3000-4000幢左右,而主动愿意接受专业检测、评估的楼宇,不足10%。

  陆津龙说,一般而言,业主在造楼过程中采用玻璃幕墙,通常会请幕墙生产企业帮助其实现对于玻璃幕墙的定期维护、检测。依照行业内的标准,玻璃幕墙生产公司通常会在1年以内负责上门检查、维修, 1年之后便不再承担任何维修、保养的义务, “除非是大楼的业主和玻璃幕墙公司事先约定过,否则期限就只有1年。”

  “但就像你说的,自己生产的东西自己负责检查,当中的质量安全如何能确保?这就存在很大的问题。”陆津龙向记者透露,幕墙公司通常也只是靠经验、目测,对建筑的玻璃幕墙进行检查。

  对于一些幕墙公司 “自产、自销、自检”的做法,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小问题发现得了,大问题发现不了”。而一些中小型玻璃幕墙生产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自己所做的日常保养大多是 “例行公事”,把一些表面的问题解决掉,要想真的发现潜藏在深处的问题,还得通过像建科院这样的更加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检查费需业主自掏腰包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楼宇业主不愿作玻璃幕墙定期自检,更多是出于节省经费的考虑。

  “不出事故也就罢了,出了事故全都得兜进去。”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表示,对于玻璃幕墙的运行安全,目前不少写字楼、公共建筑,甚至一些民用住宅建筑的业主都存有一种侥幸心理,因为检查费用高昂。

  中国物业协会副会长翁国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幢高楼要给玻璃幕墙来一次全面的 “体检”,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正是这项不菲的开销,让一些楼宇业主和开发企业在玻璃幕墙运行安全的管理问题上左右为难。

  那么,一幢建筑要为自己的玻璃幕墙 “探病”、 “把脉”的费用到底是多少呢?陆津龙提供了既有建筑玻璃幕墙安全运行状况的检测评估收费标准:通常每平方米玻璃幕墙的检测费用为10-20元,而一般的玻璃幕墙建造费用都在1000元/平方米以上,前者仅占后者的1%-2%的水平。一幢公共建筑单体的玻璃幕墙面积通常在10000-20000平方米左右,以此来估算,一幢楼宇的玻璃幕墙 “体检”花销,即便是专业的检测机构来做,也在10万元至数十万元的水平。

  “检测费用的多少,通常还跟建设项目的难易程度、工程资料的齐全程度相挂钩。”陆津龙还补充道。

  翁国强就此指出,这一块维护、保养的费用,是不包含在物业费里的。业主、开发企业只能通过募集、动用专项维修基金、动用公共收益等,来进行这一“额外”的检测。 “但你要知道,动用维修基金有多难?! ”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青兰说,动用维修基金必须得通过全体业主的同意才行。“如果这一建筑是单一业主还好办些,如果是多个业主就比较麻烦,很难让大家都做到协调一致。”

  呼吁立法强制定期检测幕墙

  据了解,现行的玻璃幕墙国家规范首次制订于1996年,2003年进行了修编,但在此之前,早已有建筑在设计当中采用玻璃幕墙。不言而喻,这一“时间差”势必会衍生出后续的一系列尴尬来。

  “在1996年之前上马的玻璃幕墙,由于建设之初缺乏一定的标准,设计上或许和国家规范有着不小的距离。 ”针对业内流传较广的“上海约有2成玻璃幕墙超期服役”,徐强对此并不认同,在其看来,年代较久远的一些玻璃幕墙建筑,在使用的材料上可能会老化,需要修复、更换,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在1996年以前建造的玻璃幕墙建筑,其玻璃幕墙的运行状况都是堪忧的。如果后续维修、保养能及时跟上,安全运行同样不成问题。

  有市民提出,针对这些服役年龄较长的玻璃幕墙,是否可以实施强制性的定期检测呢?陆津龙表示,依照现行的法规操作,很难实现。 “上海尽管出台过有关条文,要求对老式玻璃幕墙建筑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但这一规定并非强制性的。 ”

  为此,不少专家呼吁,“应当把对于那些"上了年龄"的老建筑玻璃幕墙实施强制定期检测写入有关法规条例当中。 ”

  本市排查玻璃幕墙安全隐患

  晚报讯 最近本市部分路段发生建筑物玻璃幕墙爆裂坠落等事故,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最近一再强调,必须站在城市安全运行的高度,重视抓好高层建筑物玻璃幕墙安全质量等问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明确要求市建交委、市房管局强化检查整治力度,防止发生影响城市安全和市民生活的重大事故。

  昨天傍晚,副市长沈骏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对全市既有玻璃幕墙建筑专项整治工作,要求主管部门以 “抓一万、抓万一”的严格态度,全面检查、督促整改;同时要求各建筑物产权人、物业管理部门都要切实承担检查维修职责,切忌检查整改 “走过场”。

  本市已于 2006年 8月下发《关于开展本市既有玻璃幕墙建筑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建筑物产权人是安全责任人,务必检查整改幕墙玻璃安全隐患。昨晚的专题会议再次重申建筑产权人、物业管理部门都要强化安全意识,全面排查既有玻璃幕墙建筑安全隐患,抓紧抓实检查整改工作,严防可能危及市民生活安全的事故。

  会议强调,当前正处于高温、台风季节,市建交委、市房管局以及各区县政府主管部门都要认真承担监管职责,强化 “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意识,依法依规地强化监管工作,防止发生高空坠物伤人事故,防止出现 “监管不到位”现象。同时,要研究出台相应的政府管理规章,优化建筑设计规划,优化建筑施工材料,确保城市安全与市民生活安全,把玻璃幕墙安全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责任编辑:UN9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