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学生暑假补课忙成“第三学期” 假期变味直叫苦

来源:现代快报
2011年07月31日04:58
悠长的暑假转眼过了一半,可是“准初三生”王丹丹还没体味到真正的假期。对她而言,所谓“假期”,其实是另一个“学期”为了补习5门功课,她每天要在酷暑中穿越大半个南京城。
 

  悠长的暑假转眼过了一半,可是“准初三生”王丹丹还没体味到真正的假期。对她而言,所谓“假期”,其实是另一个“学期”为了补习5门功课,她每天要在酷暑中穿越大半个南京城。

  早在两年前,省市教育部门就发文禁止任何学校暑期开班补课,为学生减负。但是,“禁补令”禁的是“公办学校”,却给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扩大了市场空间。快报记者走访发现,这个暑假,几乎全城的孩子都在接受“培训”,各种夏令营、托管班、培优班、兴趣班填满了他们的日程表。家长们欲罢不能,学生们叫苦连天“大家都在往前冲,不补能行吗?”

  暑假,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欢乐、闲适?什么时候变成了一个不能不上的“第三学期”?

  补课忙,每天穿越大半个南京

  放假以来,家住奥体的“准初三”学生王丹丹每天奔波于各处补课“场子”,为了赶这些“场子”,她需要在酷暑中横穿大半个南京。 “老师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我可是真的在长征。”丹丹说。

  初中中考的7门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丹丹要补习其中5门。“政治历史很少有补习班,我能报的都报了。”

  早上7:00起床,坐地铁到鼓楼。在口腔医院对面的居民楼里,有一个夫妻携手开的暑期补习班,丹丹就在这里补习数学和化学。数学老师在早上8点档上课,接下来10点的“黄金档”交给了他的妻子同一个学校的化学教师。丹丹并不清楚老师的具体身份,只知道是苏北县中的在职老师。

  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自己学校的“老主顾”,也有往年的“回头客”,还有通过其他老师、家长引荐的“关系户”。在丹丹眼里,老师的课保质保量。比如答应上两个小时,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也会一分不差地补给学生,这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十分放心。“去年补习的人还不算多,今年人就多了,因为这届学生考得很好。”老师称,去年上满一年的学生,只要不挑(数理化英全科)、不离(上课地点三迁,无怨无悔跟随)、不弃(期中、期末、模考发挥失常,依然信任他们),上了补习班之后都有明显提高,好几个学生考上了名校。

  课程明码标价,一堂课两小时,70元,每门20堂课,总共1400元。补的科目越多越优惠,三门4000元,四门5000元。以夫妻二人一周10堂课、每堂课20个学生计算,“夫妻补课班”暑期一周的收入即达到14000元,一个月(按4周计算)收入64000元,一个暑假(2个月按8周计算)的收入就是128000元。

  上完近4个小时的课程,已近中午12:00。下午还要“转战”物理老师家中,丹丹就在附近的肯德基吃午饭,趴在桌上休息一会儿。1:30出发,赶往上海路侯家桥的一处居民楼,2:00上到4:00。

  晚上有时候要去补习作文,5:30出发,赶到中山陵附近,从6:20上到8点,整整100分钟。晚上回家要复习一下全天的课程,有时候还得完成补习老师发下来的卷子。算一算,一天的学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一点儿不比平时轻松。

  丹丹班上44个学生,她排在10名左右,英语一直是她的弱项,不算英语大概有前5名,英语拖个后腿就是第10了。

  “找过很多老师,上了很多课。一对一上过,培训机构的大班也上过。初一初二的暑假、初二一整年都是在‘学大’上的。200多元一节课,一次性买100或200个课时。现在又涨了,涨到280元,听说初三高三更贵,还有500元一节课的。”

  和英语死磕的代价就是报销了爸妈大笔的银子。不过,在爸妈看来,只要英语成绩有提高,那些银子也算“死得其所”了。

  “我妈让我把各个学校的分数线都记下来,差多少分自己心里要有数。”丹丹吐吐舌头。

  大家都在往前冲,不补能行?

  丹丹就读于南师附中新城初中,对于这里的很多学生来说,中考目标就是锁定南师附中。“年级前20名保底,前50名就悬了。”

  万一考不上,丹丹宁愿选择去启东中学这样的县中借读。在她看来,自己是个缺乏学习主动性的人,需要老师监督。

  对于成绩优良的学生们来说,学习压力更多来自自身。暑假,正是充电加油的时期。

  隔着丹丹两个座位的萧逸是班上的第一名,年级排名一直保持前十,尽管如此,他还是报了语文和物理两个补习班。上午补习或者做作业,下午学两个小时的钢琴或者打打篮球,“我妈每次都让我考差一点。”

  排名第六的章涵是萧逸的邻桌,暑假补了数、理、化、英四门课。“上午写作业,下午听课,晚上回来写英语,复习物理,又读又背又写卷子。作业写不下去了,就偷偷画几笔漫画。”妈妈把各所名校的分数线贴在她的房间里,“只要我没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她就会‘念经’。”爸爸相对比较宽松,看个电视,妈妈会说,快写作业去,爸爸会说,没事没事你看你看,“爸也说暑假怎么也这么多课啊,暑假不就是该玩嘛,不过他也就说说,在学习这件事儿上,他从没阻止过我妈。”不过,妈也有“人道”的时候,给她买了一套百年奥斯卡的光碟,学习之余看看电影,已算格外的“恩赐”了。

  由于家离学校远,叶子平时住校,放假了,爸爸有空就念叨:“看人家环卫工人,大夏天的,他们不想在家看电视吹空调啊。”亲戚帮爸爸介绍了有经验的退休老师给叶子补习物理、化学和语文。

  “大家都在往前冲,不补能行吗。”四个同学异口同声。据他们了解,全班同学都参加了暑期补课。

  补课短信删删删,烦不胜烦

  人人都上的培训班,到底有什么效果?对于经验丰富的家长来说,这倒成了很难回答的问题。“别的孩子都上,自己的孩子不上不就落后了吗?”

  “我女儿每周只能休一天,本来想出去玩一下,但作业太多,根本没时间,暑假和上学唯一的区别就是晚上能看看电视,唯一的一天假,就想睡懒觉,不想出去玩了。”家长吴女士说。

  有家长反映,报班也不是完全自愿的,“这要看学校的老师负责不负责”。据家长透露,有些老师课堂上不好好教,逼得孩子上辅导班提高成绩;有些教师为了躲避教育部门的“禁补令”,就在假期“藏身”于一些培训机构,并“建议”孩子去补课,不去的话新学期的课就会落下。

  更让家长苦不堪言的还有经济负担,因为培训班的收费都不便宜。就拿新街口一家规模很小的补习班来说,狭窄的场地里仅摆放着十来张课桌,报价却很高,250元/90分钟或300元/120分钟,据称授课的都是“名校名师”。

  “我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强化班,8次课就交了1580元”,家长徐女士的孩子上五年级,一共报了英语、数学、书法、美术4个辅导班,“每个培训班都离家挺远的,还要在外面吃饭,开销比没放假时大多了,整个暑假最少也得上万元”。但牢骚之后,她是一脸的义无返顾:“整个社会都这样,不上辅导班不是给孩子拖后腿了吗,再贵也得上!”

  据了解,早在2009年,省市教育部门就专门发文禁止任何学校暑期开班补课,为学生减负。但是,“禁补令”禁的是“公办学校”,实际上却给大量的民办培训机构提供了扩大市场的空间,无论什么样的辅导班都是一样的火爆!火爆的背后,是一连串的问题:

  许多辅导班都以“一对一”“100%中考上线率”“名师指导”招揽生源,却多有名不符实之嫌,开学后,“名师”不见,取而代之的多是退休教师、在校大学生甚至非正规专业教师的社会人员。“如果每个班都有‘名师’指导,南京得有多少‘名师’?”家长们这样自我宽慰。

  对于强化班、托管班之类的广告,家长们不胜其烦。

  “我先诅咒南京市教育局,学校不给补课,外面补课的学校满天飞,我已经被一天几十条的补课短信骚扰三年了……天天删删删,烦不胜烦,是哪些垃圾出卖了我们的信息,竟然准确知道我们要上高中了,恶心得一米多高。”

  “我的孩子已上大二还经常收到这种补课的短信。就是××区教育局出卖了我的电话。”

  “儿子都高一了,还有小学辅导的电话来找我。每到放假前都烦死了。”

  暑假的脸,悄悄在改变

  有人说,“60后们在暑假里学唱样板戏;70后在暑假里对《霍元甲》和《少林寺》痴迷;80后的记忆里,暑假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做作业,一起去追逐热带风暴的日子。而90后、00后们的暑假,却过早地加入了到处上学习班、考各种证书的记忆。”

  就拿那几个90后的孩子来说,除了补习,丹丹还学吉他和长笛,萧逸的妈妈给他团了钢琴课,章涵报了美术班,叶子则是打羽毛球。

  新街口的各大写字楼是这类培训班的集中地。仅全民健身中心就汇集了围棋馆、情商乐园、空手道馆、补习工作室、新东方学校等大批培训机构。晚上8点,9楼的一家跆拳道馆灯火通明,场馆内集中了上百名少年。据记者了解,办一张20次卡,需交1000元,当然这只是个起步价。一些科技探索、心理成长、跨国体验类的夏令营报价高达七八千甚至上万元。

  在记者的记忆里,上世纪90年代,别说是在小学,就是到了高中,最期待的就是放假,那好几十天的暑假真能把人玩烦了,直至玩到想赶紧开学上课。开学了,捧起新书,听着新课,那叫一个精神、兴奋。

  家住城市郊区的小唐回忆那时的暑假,奥数班、写作班已经出现了。但被父母逼着上奥数班、写作班之类的是极少数。“只是每天都要老老实实在家至少练一张毛笔字。为了鼓励我,爸爸答应只要我写一张字就可以得到一块钱的奖励,这成了我暑假里零花钱的主要来源。拿着这些零花钱,我花了两块钱在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证,放假的时候,也经常在那儿消磨时光。”

  “除了练字与看书,剩下的时间我是完全自由的。我可以一大早和几个小伙伴结伴去江边的堤坝上看日出,玩捉迷藏,也可以拿着自己制作的小钓竿,在大热天到池塘边钓鱼,或者干脆挽起裤脚下到水沟里捕虾,当然,常常是脸蛋被晒到通红,回到家免不得挨妈妈的骂。而最为开心的是,爸爸会骑着他那辆新买的摩托车,载着我和哥哥去乡下兜风,遇到农民在稻田收割的时候,爸爸也会带着我们下去帮忙,因为他怕我们五谷不分。”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这些自由已被挤压殆尽了暑假怎么过,家长说了算。

  快报记者 陈曦

(责任编辑:UN9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