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西安将建立应急管理体系 拟建地铁预警监控系统

来源:西安晚报
2011年08月02日04:56
西安地铁二号线站台。 资料图片 记者 魏影 摄
西安地铁二号线站台。 资料图片 记者 魏影 摄

  本报讯 (记者程慧 实习生刘天鹏) 昨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西安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未来五年,全市将基本建立起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快速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2015年前完成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应急规划

  建成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市人口和经济总体规模将持续上升,自然灾害、各类矛盾和城市特有的一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隐患依然存在,新的致灾因素还可能出现,应急体系建设面临严峻形势。

  昨日审议通过的《西安市“十二五”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计划“十二五”末,全市基本建立起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快速高效、重点突出的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管理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基本达到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和恢复重建的需求,有效预防和降低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

  具体目标

  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准确

  未来五年,我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将实现这些具体目标:

  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显著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准确、覆盖率高;应急物流体系反应迅速;灾民基本救助快速及时,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重和人员损伤数量明显下降。

  事故灾难明显减少。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累计明显下降;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明显减少,力争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公共卫生管理质量进一步提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进一步提高食品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化分级管理率。

  社会安全事件明显下降。社会安全事件死亡人数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与“十一五”末相比明显下降。

  应急避难

  2015年前建成大型应急避难场所

  民众防护体系建设方面,将重点锁定避难场所建设。

  根据我市突发公共事件易发类别、危害规模、影响程度及现有人口空间分布情况,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及其配套设施。

  2015年前完成市辖区内公园、广场、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大型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基本满足民众疏散避难要求。

  分级组建

  年底将建立一支综合应急队伍

  我市将启动应急体系重点项目建设,经过5年努力,全市基本形成以信息化为手段,以应急指挥为中枢,以应急保障为支撑,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将通过组织预案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每年全市安排6~7个专项应急预案演练,到2015年底,完成对市级32个专项预案的演练。

  应急队伍体系建设坚持分级组建、属地管理,健全和完善市级综合应急队伍,市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区县综合应急队伍,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现役部队和民兵组织的应急队伍。2011年底,我市建立一支反应灵敏、快速高效的综合应急队伍。2015年,各专业应急队伍具备独立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能力。

  重点环节

  建设地铁预警监控系统

  应急体系建设,要重点解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薄弱环节和共性问题,我市将建设市预警信息平台,依托公安、交通、市政、气象、地震、卫生、安监、防汛抗旱等业务系统和预警信息平台,最大限度提高信息覆盖范围。

  建设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由一个中心(应急处置及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一个平台(应急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组成。对全市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对食品药品防伪、打假、追溯、召回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建设地铁预警监控系统,通过对车站出入口、站台、站厅、地铁客车以及主要设备的监控,为应急指挥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下达处置命令、协调各种救援力量提供支持。

  作者:程慧 刘天鹏
(责任编辑:UN0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