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最贫困、最动荡的国家维和有多险?浙江首位女维和警察讲述不平凡的海地维和之旅
阵阵枪声后 营区墙上布满弹痕
奔波400多天后,三名宁波维和警察前天返乡
海地维和访谈
“在海地维和,几乎天天都能听到枪声!”7月28日,已经回归到工作岗位的郑丽说起自己当时赴海地的维和经历,仍历历在目。
郑丽出生在宁波象山,是一个80后女生,这个身材娇小、面容清秀的女孩子,你很难将她与维和警察联系在一起,但她的确曾是中国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里的一员,更是浙江首位女性维和警察防暴队员。
[魔鬼训练] 寒冬天早晚冒着大雪跑步
2006年7月,郑丽从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有着英语专业八级、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的她,没有选择当一名白领,而是怀着梦想,投身了军营。
后来她被分配到宁波机场边防检查站,成了一名边防检查员。
2008年初,中国第七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开始组建。“我是学英语的,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非常想去。”郑丽说,当时没多想就报了名。
那年春节刚过,郑丽赴北京参加了语言考试。“那天去考试,偌大的一个考场,除了我一个女的,清一色全部都是男的。”郑丽说,当时就想估计只要男的,自己肯定没什么希望了。
幸运的是,结果出来后,她通过了。按规定,过了语言关的人选将赴新疆边防总队接受为期一个半月的体能集训。
“二月份的新疆,气候十分寒冷,每天早晚必须要做的就是冒着大风雪跑上两三公里。”郑丽说,那会只要一出去,耳朵就被冻得生疼。
“每天魔鬼式的训练已经让人连想累不累的力气都没了。”郑丽说,那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别人能坚持,她也能。最终,郑丽以“优秀学员”的称号顺利通过了甄选评估,成为浙江省首位女维和警察防暴队员。
2008年8月13日,头戴贝雷帽、身穿防暴队服的郑丽登上了从北京飞往海地首都太子港的飞机。
[海地维和] 半夜常被阵阵枪声惊醒
海地是世界上最贫困、最动荡的国家之一,几乎天天都有暗杀、暴乱、抢劫和枪战的事情发生。尽管出发前对海地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到了之后郑丽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太穷了,到处是贫民窟,房屋没有门窗,街上到处是垃圾。”郑丽在海地的工作是营区指挥中心的执勤官,负责营地指挥中心24小时不间断指挥调度的重任,承担防暴队与联海团及友邻部队的关系,以及上传下达、文字翻译等工作,工作繁重。刚到海地头两个月,本来就瘦弱的郑丽一下子又瘦了五六斤。
“有一次,半夜我在营区睡觉,突然响起阵阵枪声,地面都被震动了。”郑丽说,后来,他们赶紧出去查看,营区的围墙上,留下几个深深的弹痕。
除此如此危险的场景,在海地的日子,其实也收获了不少快乐。“记得2009年的春节,中国维和警察邀请了各国维和警察来营区过中国的传统春节,一起联欢、包饺子。”郑丽说,那天是300多天维和日子中她感觉营区气氛最热闹的一天。
十个月的维和工作,郑丽以出色的表现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同时,她还被公安部授予“维和勋章”,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并记个人二等功。
[回归岗位] 丽姐让同事感到敬佩
2009年6月,维和结束后,她又回到检查员的岗位,工作舞台从维和营地变成了三尺验证台,拿惯了武器和对讲机的手重新握起了验证讫章。
“回来后,丽姐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但没有一点架子,还跟当时去的时候一样。”宁波边防检查站的战士李虎说,他们私底下都叫她丽姐。
而在“徒弟”严浩明看来,郑丽则是一位很棒的师傅。“因为边检员做的是跟乘客面对面交流的工作,所以很多时候,中午吃完饭,乘车去机场的途中,师傅都会给我们发口香糖,为的是口气清新。”严浩明说,师傅还利用休息时间,给他们上一节英语补习课。
而正是靠着这些,郑丽回到本职岗位后,收获了更多的荣誉。2010年,她被评为“全省十佳边检服务明星”和优秀警官。随后,2011年5月4日,她在浙江省宁波市“五四”表彰大会上又被授予了“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
昨天下午4点多,宁波市公安局4楼会议室里,异常热闹。蓝色贝雷帽夺人眼球,处置突发事情扣人心弦……
他们是宁波市公安局的民警,他们都是“80后”,高学历,是处理外事警务的专家,是反恐排爆的高手,是交通指挥的能人,也是出征利比里亚的维和警察。
前天晚上7点多,他们凯旋。还没来得及回家的叶晓贲作为代表,向记者讲诉了自己在利比里亚的400多个日日夜夜。
叶晓贲,1982年出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民警,哈工大英语专业。在本次维和任务中,担任浙江民警分队的班长。
他说,笔记上描写的是美好画面,可实际上他们刚去的时候居住的所谓“中国宾馆”,完全就是一毛坯房,除了一张最简单的床,什么都没有。刚进去几天就灭掉了数只老鼠、数十只蟑螂,以及N多的蜥蜴。最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和他同处一室的孙毅早上醒来居然发现枕头上有一只蜥蜴,然后大眼对小眼地瞪着。
而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叶晓贲说,在利比里亚维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生活。
利比里亚基础设施还很落后,供电网络不完善,要用电器,只有用柴油机发电,“一天只有几个小时有手机信号,电视、互联网,那更是奢望。”由于战火和原始的农业生产力,这里的通货膨胀情况让人咋舌:土豆每公斤60元人民币,白菜100元,而这还是最便宜的两种蔬菜。
最让叶晓贲担心的是个人的安全问题,“那里的社会秩序还没完全建立,暴力冲突不少,但人身安全还能防范,卫生安全是防不胜防。”叶晓贲说,利比里亚当地的肉禽蛋不能食用,也没有清洁水源,而一瓶进口饮用水的价格是国内的十倍。此外,艾滋病、登革热、黄热病等恶性疾病非常常见,“最多的就是恶性疟疾,通过蚊子传播,几乎人人会得,我估计也难以幸免。”叶晓贲说,去年8月中旬,他也得了一次“疑似疟疾”。整个晚上,躺在床上裹着两床厚厚的被子瑟瑟发抖,似乎感觉自己不是在赤道非洲,而是在西伯利亚。折腾了一宿,第二天已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后来有同事赶来看他,把他送到驻利比里亚的中国医疗队,病情才慢慢好转。
最让叶晓贲愧疚的是,结婚一个月不到他就出发了,之后一直跟家里电话联系。后来听说老婆怀孕了,4个月后孩子没了。
●新闻背景
海地维和
应联合国邀请,我国于2004年开始,每年派出一支维和部队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中国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奉命进驻联合国海地维和任务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这支队伍共有125名队员,仅有5名女队员。
中国防暴队驻地海地首都太子港,是枪杀、抢劫、绑架、强奸等暴力恶性案件频发地。仅防暴队进驻海地10个月来,太子港地区就发生各类枪杀案443起,有15名海地警察在与匪徒枪战中殉职,6个国家维和车辆、人员多次遭武装袭击,13人受伤。防暴队外勤队员11次、营区哨位7次遭冷枪袭击。
据了解,2000年以来,中国公安部共向海地、波黑、东帝汶、阿富汗等七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248人次。
利比里亚维和
这支维和警队是由浙江省公安部门单独组建,也是浙江省公安部门向国际社会派出的第一支成建制维和警队。
浙江筹建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始于2009年12月。孙毅、叶晓贲和章建3名宁波警察,成为最终的18名联合国维和警察。
通讯员 茹彬彬 郑磊
记者 王波 郑振国
实习生 吴斌 徐静
摄影 记者 丁以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