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邻居眼中,88岁高龄的李凤兰是个可怜人,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40多年来,李凤兰用瘦弱的臂膀托起了残缺的家,让智障女儿感受到了无尽的母爱。
李凤兰家住乌兰浩特市都林街赛罕社区的平房区。母女俩就住在房前一间仅有十余平方米的“倒厦子”里。8月1日,笔者在她们家看到,这间屋,火炕、水井、箱柜都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但却整洁有序。
李凤兰一辈子命运多舛。1968年,女儿闫艳华出生。40多岁喜得千金,夫妇俩很是高兴,但好景不长,女儿4岁时突患流行性脑膜炎,在长春市做
穿刺手术后,落下了智障后遗症。1979年,李凤兰的丈夫离开了人世,家里的重担全压在李凤兰一个人身上。从那以后,她独自一人靠卖冰棍、卖瓜籽将女儿拉扯大。
闫艳华从小患病,很少出门,没上过学,每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40多年的生活起居都由母亲照顾。头发,母亲给梳,衣物,母亲给洗,三餐,母亲给做……闫艳华能做的只有一些简单的力气活压水、拎水、倒水。邻居送的积木玩具,闫艳华拆了装,装了拆,乐此不疲。没有玩具时,她就将鞋带系了解,解了系,沉溺其中。已经44岁的闫艳华,智力停留在4岁幼儿的水平。只要离开家门100米,她就找不到回家的路。走失无数次,都是邻居们全体出动才把她找回来。有一次,她竟走失两天两夜。
最近几年,李凤兰年事已高,常常卧病在床,但她舍不得花钱看病,总是吃口服药维持。相比自己,李凤兰更在乎女儿。生病的日子里,她最操心的是女儿没人照顾。人常说母女连心,闫艳华也能感知母亲的难处。“我一生病躺下,女儿也跟着上火,就会把周围的邻居都叫来帮忙。”李凤兰说,这么多年照顾女儿虽然辛苦,但是想到女儿也知道心疼母亲,感到很欣慰。
尽管生活贫穷,身体欠佳,但李凤兰的精神状态很好,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么多年来,亲友、邻居和社区干部一直在帮助她们。母女俩住的房子是李凤兰的弟弟给买的,屋内放着的青菜和大米都是邻居送的,屋外烧的煤是办事处给发的……前几天,社区工作者还帮助闫艳华申请了“三无”补贴,母女俩每月领的低保和补贴加起来有800多元。
现在,李凤兰最担心的是,“自己有个三长两短,女儿怎么办……”(王永生 朱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