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故宫因会所和盗窃失公信 舆论称商业化要有底线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8月08日14:06
芮成钢
芮成钢


  揪住故宫,是想守住一片净土

  “我们搞市场化,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被贴上一个价签儿了呢?”芮成钢问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丁扬、陈娟发自北京 因为视野不够开阔,与芮成钢的采访最终没有在星巴克进行,但交谈的主题,却始终没有离开这三个字。

  说起来,连芮成钢自己都不由感叹世事巧合。星巴克、建福宫、故宫,这些词语原本并不在他的生活中占有多少空间,但从2007年1月那篇著名的《请星巴克从故宫里面出去》博文开始,再到今年5月一条微博爆料建福宫私人会所,芮成钢的名字意外地与故宫一再相逢,并最终成为两次公共事件的参与和推动者。

  作为央视主持人,故宫并不一定是他必须的话题。但在“主导”星巴克和建福会所两次风波后,人们忍不住要问:为什么芮成钢总是揪住故宫不放?

  “我针对的不是故宫本身,”芮成钢说,从星巴克风波到建福宫事件,他真正所关心的是故宫背后渐渐趋于贫弱的文化符号。“我们在市场化的同时,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被贴上一个价签了呢?”在一系列事件之后,相信这并不仅仅是芮成钢一个人的疑问。

  很多事被泛货币化,包括故宫

  芮成钢已经好多年没去过故宫了,他不知道这座古老的宫殿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也许多了另一个星巴克?或者另一个会所?也许哪件宝贝不小心就丢了?也许哪件宝贝不小心就碎了?12米高墙之内,每天都有许多改变发生着,只是大多数中国人都看不见,或者看见了,也改变不了,就像“以前到故宫参观的时候,会有人告诉你在故宫里是不应该看到周围高楼林立的,结果后来高楼还是一栋一栋地建起来了”。

  对于很多人而言,故宫作为一个符号的意义远远大于它作为一个景点的存在,她的仪式感和尊严感很强,也许一生只去那么一回,但想到她还在那里,就说不出的放心和高兴。芮成钢也是,每逢有国外的朋友来北京,如果时间不多,他会建议朋友至少应该去一下故宫,在所有能表达中国文化的符号中,没有什么能比故宫更恢宏、更精致、也更代表建筑和历史的审美。

  但事实的演进在逐渐证明:我们正在辜负故宫以及她所代表的尊严与美——“我们在文物保护包括故宫的保护上做得没那么好”,这现实虽残酷,却是现实。在芮成钢看来,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城市已经不懂得如何去保护文物,换句话说,许多城市在文物保护方面失去了个性,“老想着怎么变成东京、变成纽约,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成为北京。”而对于北京城市的建设,芮成钢是赞成梁思成当时提出“保留旧城”的设想的。他自己也曾写过一篇文章讲述日本京都现在仍一直保有微缩版长安的唐朝风韵。

  当城市步入追逐利益的迷途,渐渐地,一切都开始有了价签,包括故宫在内,而建福宫花园的100万入会费,则是故宫商业化发展中的畸形巅峰。“现在的故宫似乎是‘只要有了钱,故宫的大门也可以为你打开’。”芮成钢说,他一个朋友离开中国八年,八年后回到这里却万般不适应,他对芮成钢说了这么一句话:在这里,一切都被泛货币化了。

  这句话或许绝对了点,但的确点到了我们社会的伤心处。

  而我们的社会和时代所辜负的,绝非只有故宫。也正如芮成钢所说,关注故宫不代表不关注天坛,不关注北海,不关注颐和园,事实上,今天故宫在管理经营上所暴露的问题,恰是中国目前建筑和文物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00万元垒成的“建福宫门槛”

  由芮成钢的微博开始,中国民意对建福宫真相的寻求抽丝剥茧地行进,伴随着公众的关注和媒体的挖掘,其间的秘密一点点被剥开,但人们对于此事的孜孜挖掘,最终换来的并非等量的公平和正义,而是故宫以家长口吻的撇清。

  在故宫方面的声明中,建福宫私人会所成为委托公司擅作主张的私自行为,与故宫并无瓜葛,一纸声明后,会所风波陷入沉寂。这似乎是中国不少公共事件的最普通缩影:虎头蛇尾,没有来自第三方的公开调查,而所谓真相,更仿佛隔了几个世纪那么遥远。而人们,也只好继续选择遗忘。

  会所事件过去两个月后再说起,芮成钢说这样的处理结果更让人伤心。

  事实上,要说最初爆料时有什么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野心,芮成钢还真没有。开始知悉建福宫事件时,芮成钢正在国外,收到信息后他并没多想,就是觉得值得跟大家说一说。于是就有了那两条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在芮成钢的活动圈子里,当时知道甚至早于他知道建福宫私人会所事件的,大有人在,但他们选择了沉默。“其实问题不在于我是怎么知道的,而在于那么多人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说?”芮成钢问。

  而答案也许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是怕得罪某个圈层,也许是怕被某个圈层所抛弃,在100万元垒成的门槛内外,想进去的和已经进去的人,出于对资本和权贵的恐惧,他们选择了沉默。

  这就是星巴克事件和会所风波之间最大的区别,前者是纯商业文明的挤压,后者却是自我文明孕育出的腐肉。眼下的中国,当资本和权力形成勾连,“许多人在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上可以扮演正义,要求社会公平,可是一转身,在那些跟自己利益攸关的事情上,他可能会选择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做事情。”芮成钢说。

  故宫不是少数人的“声色场”

  “鉴于北京故宫宫廷文化有限公司严重违反双方协议,从5月份已经停业整顿,我院直接管理建福宫花园的服务事宜。”7月底,在《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追问“建福宫事件最新进展和调查结果”时,故宫新闻发言人冯乃恩这样回答。

  他的说法与两个月前的故宫官方声明,基本保持了一致,对此,芮成钢态度很明确:不满意。“故宫的每一扇门都应该对全民打开,而不是少数人的声色场,所有的文物都应得到保护而非破坏。”芮成钢说。

  同样令芮成钢不满意的,还有2007年的星巴克事件处理结果。事实上,自星巴克搬出故宫后,故宫方面便陷入了多年的沉默。芮成钢说,无论是星巴克事件还是建福宫事件后,故宫方面从未与他主动有过交流。

  有趣的是,直到2010年,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谈星巴克事件,他将星巴克事件解读为“大国心态问题,就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正如当年星巴克事件引发的激辩:一边是星巴克代表的商业文明对中国文物建筑环境的破坏,一边是芮成钢驱赶星巴克所暴露的狭隘民族主义,两方观点持续碰撞缠绕,至今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为故宫院长,郑欣淼在多年后依然坚持认为星巴克离开故宫是“狭隘民族主义”所导致的闹剧,他不认为有对故宫在管理方面和文物保护方面做反省的必要。

  而这正是芮成钢最担心的。回到最初炮轰故宫星巴克,也大抵出于这种对中国文物保护不力的种种担忧。管理水平不过关、技术存在误区、商业化的冲击……在现代文明制造的敌人面前,故宫和她所代表的古老文明无疑是脆弱的一方。

  商业化底线何在

  关于故宫的商业化问题,争议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故宫作为国家的皇家历史博物馆,其主要职能应该是在于博物馆功能和学术研究功能,过分的商业会失去它本身的底蕴与文化价值。也有人认为,通过商业包装重新创新传承,整合资源,只要运作合理得当,既可以筹集资金,又可以更好地宣传中国皇家文化。在芮成钢看来,故宫不是不可以商业化,但必须有自己的底线。

  有心人也许曾经看到过故宫内部那些不易为人觉察的植入广告:禁烟的牌子下面写着骄子集团(骄子集团是成都最大的烟厂);“太和殿的牌子下面则写着“Made possible by American Express”,这意味着太和殿的修复中有美国运通公司的资金赞助。

  再以故宫纪念品为例,与台北故宫特邀意大利设计所合作的清朝小人创意用品系列的畅销相比,内地故宫的纪念品常年维持在固定的种类和造型上,且多数质量相对粗糙,常常流于短期消费品,对外国人或者儿童的吸引力尚可,但真正的纪念价值其实并不高。而诸如故宫纪念币、玉器瓷器等纪念品,则难免有漫天要价的嫌疑,市场认可度极为有限。这种情况下,故宫的纪念品市场实则存在很大的发掘空间。曾与台北故宫合作开发清朝小人系列的意大利设计公司同样向故宫表达过合作意向,但后来却不了了之,没了下文。

  采访中,芮成钢同样提到其他一些机构的商业化问题,在他看来,它们所面临的困境与故宫不无相似。在现代中国,这些昔日的公权力服务机构渐渐走向市场,拥有双重身份,它们在国家事务和资源分配上有明显优势,但在改革的催促下同时开始或主动或被动地涉水市场。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公权力服务机构商业化也许可以视为充满勇气的探索,但这一探索本身到底在以什么作为代价,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搞市场化,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东西都被贴上一个价签儿了呢?”芮成钢问。

  国外博物馆如何商业运作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性质上为公立博物馆,受英国文化媒体及体育部的监督,需按照英国相关法规定、与政府签订的补助契约、管理声明及财务备忘等合约行事。博物馆一般日常事务的经营,多由独立的大英博物馆受托人会议决定,而文化媒体及体育部并不介入。

  大英博物馆股份有限公司由大英博物馆的受托人会议于1973年决议成立,受托人会议持有全部股权。性质上属于非营利事业,主要负责文物复制品或纪念商品的批发及零售、出版、制造及授权业务等。基于博物馆的典藏品,通过授权方式与许多制造厂商合作,制造出复制品或纪念艺术品,从珠宝到日历、杯垫到颜料。其中出版业务另由同年成立的出版商负责,现已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出版商,出版各类自然或历史书籍。

  卢浮宫

  卢浮宫的商业化改革思路是遵循以艺术展览为依托、开拓商业经营的思路。如今,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新建的“玻璃金字塔”下明亮的地下大厅和“卡鲁塞尔”大厅成为接待游客的主要场所。游客进入后仿佛到了一个豪华的商务中心,旅游纪念品商店、书店、时装店、首饰店、咖啡店、酒吧、旅行社、银行等鳞次栉比。不过,这里严禁小商小贩设摊叫卖,以保持卢浮宫所应有的那种高雅的文化氛围。此外,卢浮宫还向社会开放,为各类临时性的艺术展览、学术报告会和其他文化活动有偿提供场地和服务。(陈娟)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UN05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