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常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2011中国城市蓝皮书》指出,到 200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已达2.3亿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年均增长3.8%。北京和上海的中等收入阶层规模较大,分别达到了46%和38%,但并不意味着大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就一定大。
蓝皮书指出,我国新时期的城市中等收入阶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具有引导、协调和稳定的社会功能,在带动社会消费、缩小贫富差距、提升社会文化素质、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始终是城市消费的主力,其消费性支出总量占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量的比重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一直在40%以上,2009年达到了49.3%,高出其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约12个百分点,但这一比重也一直低于其可支配收入总量在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中的比重,其消费行为比较谨慎。在其消费性支出中,用在食品上的花费一直比较稳定,在33%~35%之间,远低于城市中低收入阶层,而用在可以彰显身份、引领时尚、体现生活品质的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以及居住等方面的花费在其消费中均占有重要位置,远远高于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用在这些方面的费用,其中服务性和交通、通讯、居住的消费比重呈稳步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服务性消费的比重与城市高收入阶层的服务性消费比重比较接近,并且两者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尽管当前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已初具规模,并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但由于其规模的相对性和动态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构成比较复杂,远没有发展到稳定成熟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规模偏小且不稳定、收入结构单一、消费行为谨慎以及成员间仍存在利益博弈等。报告同时指出,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城镇化水平等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稳定和不断扩大中等收入阶层规模的重要途径。
蓝皮书预测,从2010年到2025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将以每年2.3%的速度扩大,到2020年将接近47%左右,在2023年前后可能要突破50%,在2019年城市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可能首次超过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比重,即所谓“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将首次出现。
作者:常红
(责任编辑:UN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