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廉政瞭望 > 廉政瞭望消息

年轻时,我们在做什么

2011年08月09日11:34

  那种向上的精神会代代相传

  ◎文/衡洁

  我是年轻人。我不在体制内。

  但这个策划讲的是我们这代人的故事。

  第一篇文章里所讲述的那个寝室,一共有4名成员,文中提到了3个,我就是那第4个。

  不知是算惊人的巧合,还是这个寝室对时代的走向具有强烈的敏感性,蓦然回首,她们都走进了体制内,独我成了“漏网之鱼”。以前根本没注意到的事,在着手这个策划后却反复在思考——我是“异类”吗?

  在我毕业的2007年,公考虽热,但还没到现在这种文科毕业生几乎都有公考经历的地步。也许也跟身在上海有关,那里的风气尚不是求稳,能在金茂大厦有一张办公桌才是最洋气的证明。择业时,选择考公务员的同学不算多,且大多是在学校不爱出风头、较为务实的一类。平时活跃的,进外企绝对是首选,讨论的也全是宝洁、玛氏、四大等等。可能正是这样的影响,让我没觉得“体制”是个问题,“想做什么”和“什么最适合自己”才是衡量一份工作的首要问题。当然,那时我既料不到四年后进了体制的会想出来,也料不到另两位会转了航线,更料不到在国企的一路高歌猛进中,外企如同人老珠黄,再找不到往日的风光。真是风水轮流转。

  进体制的理由都是类似的。稳定、高福利、有安全感,甚至于以后可能有的权力和声望。当人们对每年公考不断刷新的人数见惯不惊,当这个国家的大多数年轻人、包括金字塔靠尖的优秀人才都如潮水般涌向一个方向时,那必然说明,那个方向,是时下最具诱惑力的、最好的去处。这是社会资源向局部倾斜刺激下的反应。

  然而,进去了之后呢?百般滋味,各人咂摸,冷暖自知。《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但可以想见的是,这部分负责人已基本不是“年轻人”,不知当下的青年一代在体制内有多少感觉到“非常幸福”?在经济上,体制内的温暖融化了他们的未来生活的恐惧,但在思想上,有许多追求和疑问未必能在体制内找到答案。

  在采访中,我发现很多单位越来越重视年轻人的看法,论资排辈更多是在职务的晋升上发挥作用,但在听取意见上,已有被淡化的趋势。然而,倾听的一方做出了姿态,被倾听一方的表现则催生了更多的隐忧。保守、谨慎、低调成了体制内年轻一代的代名词,体制似是成了把双刃剑,一方面保护了他们的饭碗,一方面却让年轻人变得谨言慎行。曾经是“80后”代名词的诸如“独立”、“个性”、“自我”等词汇,在各单位“老一辈”人的评价中几乎听不见。而他们年轻时的热情奔放、朝气蓬勃,似乎也很难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找到。他们的惊叹在于,现在的年轻人学规矩怎么学得这么快!

  其实,这一代年轻人并没有外界在其叛逆期时所形容的那么独立和有主见。和每一代年轻人一样,都受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推动,思想行为始终是时代的产物。采访中,几乎每个讲述者都提到了父母的影响,不论是“80后”,还是“50后”、“60后”。因为在年轻的20多岁,正是心中想法万千、却小心翼翼试探着前行的年纪,父母的一句话,就可能定了乾坤。古今同理。只是当下的这一代,对体制内规则的适应力更强,反应更快,所以表现出来,是务实有余,激情不足。

  只是,创新总与希望同在。追求当下的安逸与自保,会在无形中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假如在20年前,这个社会就流行这种谨慎的心态,没有那些眼里闪闪发光、脸上神采飞扬、义无反顾跳入不可知未来的年轻人,那么也不会有我们国家如此有活力的今天。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明天,如果没有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年轻人去披荆斩棘,那么国家的进步也许也会打一个折扣。

  好在,言行的谨慎只是表象。采访中,大多数年轻人都急切地表达着内心的诉求和思考。你可以说,他们是求稳;但你不能说,他们进入体制内后,便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再有理想和追求。也许正是因为不用直接承受CPI破6的物质压力,我在采访中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体制内的年轻人,那颗充满希冀与梦想的心,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如何对社会的进步产生更大的作用”是被讨论得最多的话题。而大多的苦闷,都来自于自我价值与现实之间的不咬合。

  或许体制内外最大的区别,就是失败时所付出的成本不同。当一个年轻人怀着最初的梦想,奋力拼搏、激情付出之后,最终面对结果时,体制内的人,输则可退而求稳,而体制外的人,败则可能一无所有。中国人的求稳价值观,不仅仅是指物质条件上的安枕无忧,在某种意义上,更是指一个无失败之虞的人生奋斗之路。一个有退路的人生,已是能让多少人期盼的道路,更何况,现在体制内向上的这条路越来越公平、畅通、有奔头,让年轻人们摩拳擦掌。这也未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奋斗。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坚信,在体制外能找到的梦想,在这个越来越开放和有活力的体制内一样能追寻得到。而不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要想实现自我价值,这段奋斗的历程必不可少。上几代年轻人身上那种向上的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

  合力的另一方则是体制内单位的态度。将年轻人的棱角打磨成现有体制的形状显然不是上策。在大批人才涌入的大好时机,如果能鼓励、善用年轻人的新思维,让其在体制内找到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这对于事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件好事。

  在这个体制中走得好的年轻人,已经走到了权力的新台阶。比如沉默的周森锋。他身上有多少闯劲、拼劲,我们尚看不出来,但你不能说他做得不好,更不能否认他为此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国家的命运就寄托在他们身上,一代又一代。每一代的年轻人都会有他们的使命,且会用他们的方式来完成。

  历史总是这样向前。

  青年者,未来中国的美好

  ◎文/潘则福

  入仕不到7年,即名满天下,政坛“后生”周森锋被各式各样的关注者数次地置入搜索引擎。

  今年4月,伴随着新的提拔,他又被记起。一成不变的是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已成为体制内年轻人的优秀代表。

  目前选用的年轻政界精英将渐成未来中国政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九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党的希望在青年”。

  周森锋的上升通道得益于湖北省的“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从这个层面讲,努力工作的周森锋是开明机制的受益者。同时,他个人的才干和努力也在民间和官方的口碑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预见的是,在他之后,无数个优秀的“周森锋”们会在这个机制中不断进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和价值。

  也有人说“我只想做好现在”。

  从6月12日开始,成都跳伞塔派出所的官方微博开始走红网络。作为幕后的主操盘手,“民警李小哆”火了。

  在隐身小巷的跳伞塔派出所里,他率性、有分寸地面对形形色色的媒体人。有人要他“配合”,他说,我只配合“法律”。

  随后,他会继续亮出纯真的笑容。此时的语境转换颇有意思:先前略有不快的记者在那一刻面容开始舒展。

  这或许就是他的魅力,你如果有空通读他的微博,你会惊讶于在每个逻辑细节,给网友的回复里,每个句式,他几乎都很严谨。

  他不断给记者重复:把官方微博做的很时尚,广泛使用网络语言,其实是为了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更远的考虑,则是希望可以缓解社会矛盾。

  但事后见刊的新闻让他不无遗憾,媒体往往忘了他是一个普通公务员里的创新者,正在给这个古老的国家以身体力行的刺激。频繁被放大的只是他的“卖萌”。

  7月的一天,某省级单位的一个聚会上,“李小哆”成为了年轻公务员们的话题。

  更多时候,他们对他不置可否。

  显然,他们信奉,路在自己脚下。此刻,他们可以做的是:自我强大。而后期待像周森锋们一样,做好准备,迎接组织对他们的遴选。

  最终他们要的是什么呢?一次令人激动的升迁,还是一个饱满的人生?

  在他们手上的国际政治学或者社会心理学的书籍中,也许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

  过去10年,“80后”的崛起是一道标志性的景观。他们的独立、自主搅动中国政坛,如今,他们正渴望能够以不同的的方式获得成功。

  例如,周森锋的人生轨迹鼓舞了多少和他一样从广袤农村走出来的孩子的梦想?

  而“李小哆”又将鼓舞多少人身处体制内的“自我”?

  在我们的内心,我和你一样,希望见到更多这样的故事,这会是未来中国美好的一部分。(应采访对象要求,本组策划部分人物为化名)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刘芬娟)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相关推荐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