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海地重建“生力军”在成长 年轻人掌握一技之长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8月14日13:43
  海地裔嘻哈歌手韦克莱夫·让设立的慈善基金向海地民众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不少年轻人掌握一技之长,获得工作机会,开启新生活。

  海地总统米歇尔·马尔泰利说,职业培训有助民众过上稳定生活,为灾后重建培养“生力军”。

  “门外汉”入门

  詹姆斯·塔比托现年25岁,新近从“耶勒海地基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毕业,成为一名木匠。

  “我毕业那天,一名工程师出席毕业典礼,告诉我有意雇用我。我如今正与他们接洽,相信自己能找到工作。他们知道,我是最出色的学生之一。”回忆起毕业典礼上被潜在雇主看中的情景,塔比托兴奋不已。

  塔比托位于首都太子港的家在去年1月12日那场大地震中沦为废墟。他不得不与家人“蜗居”在一处摇摇欲坠的帐篷房,靠打零工养家糊口。由于缺乏专业技能,零活不容易找,日子过得颇为艰辛。

  妻子怀有身孕,孩子即将出生,即将升格当爸爸,塔比托迫切需要掌握一门技能,获得稳定收入,好好经营小家。

  “耶勒海地基金”向他提供这样一个机会。7月29日,一期职业技能培训结束,106名学员毕业,从建筑工艺“门外汉”升级为木工、砖瓦工、管道工。

  塔比托告诉路透社记者,如今有能力找到一份稳定工作,说不定今后会有自己的店面,“那是我的梦”。

  “毕业生”抢手

  让·卢克松·路易斯—热纳现年29岁,先前从未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一名管道工。在他看来,职业培训帮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成为管道工,我的未来从此不同,”他说,“读完高中,我没能读大学。不过,想做个有用的人,不一定非要成为工程师、农学家或医生。国家同样需要我如今成为的这类专业人员。”

  “耶勒海地基金”打算在海地不同地区向民众提供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大约60万人离开帐篷房,摆脱贫困,过上新生活。

  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德里克·约翰逊说,培训除面向没有一技之长的“门外汉”,也为已经工作的人“充电”,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比如,基金会9月将在南部城市雅克梅勒开办旅游管理学校,旅游是当地支柱产业。

  美国企业家迈克尔·卡波尼眼下在雅克梅勒建造酒店和餐厅。与不少经商者一样,他承诺雇用基金会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毕业生。“我们希望雇用训练有素的员工,向客户提供最佳服务。”

  “生力军”成长

  韦克莱夫·让及其基金会的培训项目获得总统马尔泰利认可。

  马尔泰利说,海地灾后重建需要一支合格的劳动力大军;外国投资者希望建筑、旅游等行业的从业者素质过硬;海地政府同样希望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获得稳定工作,“耶勒海地基金”正在协助政府培养这样一支重建“生力军”。

  作为基金会创始人,韦克莱夫·让认为,单纯慈善援助无助解决长期问题,让民众掌握技能,才能协助他们把握人生。“我不认为慈善能够解决海地民众的问题。我们必须让民众汲取力量,掌握自身命运,把握自己的未来。”

  韦克莱夫·让生于海地,随后移居美国,拥有美国和海地双重国籍,长于说唱音乐,获称“嘻哈天王”。海地遭遇强震后,他带领基金会成员前往太子港参与人道主义救援。(韩梁)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