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有一座“被遗失的村庄”青龙山村,这座村庄里的数百名村民既没有合法有效的户口簿,也没有身份证,更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出门工作、上学,哪怕生老病死。在那里,结婚不能登记,孩子生再多也没人管,但都上不了户口,老人去世后也无法火葬。他们觉得,自己就像生活在原始部落的原始人。
起源
拆迁导致丢“身份”
青龙山村位于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境内,距哈尔滨市区不足100公里。这里风景秀丽,却不通汽车,不通电,不通邮,不通自来水,没有社区医院,没有学校,也没有村委会。
当了20多年村支书的黄柏顺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因哈尔滨市修建西泉眼水库,青龙山村被划入淹没区,由当时的尚志市划入哈尔滨市,并被要求搬迁安置。黄柏顺介绍,1998年,他带头响应号召搬迁,但当时的补偿标准还是1993年制定的,由于补偿标准过低,资金难以到位,生产、生活没能妥善安置,已被强迁的村民无奈重返家园,在废墟上重新盖起泥瓦房。
村民们向记者出示了1998年末有关部门发出的强迁令,并告诉记者,强迁之后,撤销了青龙山村,原有房屋被推倒,电路被切断,水井被填埋。正是这一走一回之间,“身份”没了。记者看到,村民们现有的户口簿还是20年前的绿皮本。
生活 一年吃袋白面就不错了
日前,记者来到这个相对封闭的村庄。带路的村民说,这里居住着100多户,四五百人,因为没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他们就像原始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结婚不能登记,孩子可以随便生,但都上不了户口,老人去世后也无法火葬。
记者走访时看到,村里的房子绝大多数是土坯房,并且破旧不堪。有的房山已经露出了大洞。有的窗户已被下沉的房梁压变了形,塑料布取代了玻璃。这里几乎家家都有两三件电器,最昂贵的是不超过11英寸的折叠电视机,其他两件分别是收音机和电灯。因为村里不通电,这些电器都要依赖于一个简易的太阳能装置。
村民江宝富今年50多岁,至今没有娶妻生子,他告诉记者,大多数人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吃饭基本靠自己种,但他有腿疼的毛病,又无法享受农村合作医疗,生活很困难。“白面,一年能吃上一袋就不错了,平时就吃点苞米茬子,大饼子。”
村里没有自来水,井口旁,村民梁喜全和于占村正在用辘轳提水。梁喜全说,这水三四米深,都是水库渗过来的水。有时候自己弄点白灰扬里头,就算消毒了。
1.村民房屋破败不堪。
2.村民手中的户口簿仍是20年前的绿皮本。
3.村中土路起伏不平。
4.家中用电全靠简易太阳能装置。
解释 版图消失上不了户口
村民熊智斌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他们向各级部门多次反映过问题,十多年已经过去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当地公安机关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派出所值班民警在电话中告诉村民,这里的村民办不了户口。“除非你迁出去,迁到别的地方,因为青龙现在在中国版图上已经没有了。”
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党委副书记刘春鹏告诉记者,青龙山村的问题是1994年西泉眼水库动迁时遗留下的历史问题,近20年间相关领导不知换了多少届,作为基层政府,他们即便想管也无能为力。
进展 市政府表示尽快解决
青龙山村的报道连续播出后,哈尔滨市立即成立调查组对原青龙村的情况展开调查。
哈尔滨市委外宣办主任李兵说,哈尔滨市已成立了以市委副秘书长为组长、市水务局和阿城区政府领导为副组长,包括发改委,香坊区、尚志市等原来承担安置任务的地方领导组成的调查组。调查组表示,他们将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站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尽快提出处理意见,果断予以解决。
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对话村民
上次吃肉 还是正月
村里不通公路,于丽芳便在村里开了家“超市”,卖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小零食。一个老式高低柜外加一张木头凳子摆下了“超市”所有的商品。她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冰箱,这里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雪糕长啥样。
于丽芳:没有执照,人都没有户口呢,这超市有什么照呀?什么都没有。就是卖点小东西,别的也不能卖,熟食啥的也整不了,没冰箱,咱这也没有电。
记者:那你们自己要是想吃肉怎么解决?
于丽芳:就不吃肉啊,这热天,买回来到晚上就坏了。
记者:你多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于丽芳:挺长时间了,大约还是正月的时候吃过。
没身份证 考学无望
村民贾相友:我家中有4个孩子。老大2009年考大学就没身份证没考成,她还想复读,可复读完了没身份证还是考不了啊。老二考学时,我托人从派出所把身份证号找着了,就按身份证号报的名,后来考上了,入学时就做了个假身份证去的。老三还有两年考大学,还是没身份证。老四来年考高中。“孩子问我怎么办呀,我都呜呜直哭,找哪哪都不给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