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讯【记者 张琦】从今年10月20日起,有关蜂蜜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不过,日前中国蜂产品协会专门致函卫生部,提出了暂停执行新国标、取消新国标中与食品安全无关的指标等多项要求。
此前,卫生部以2011第12号公告的形式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14963-2011),明确了蜜源要求,设置了果糖和葡萄糖、蔗糖等限量,增加了嗜渗酵母计数等规定,蜂蜜中的污染物、兽药残留等直接引用相关食品安全基础标准规定。但该标准发布后,在全国蜂产品行业内引发诸多争议。
参与标准讨论的业内人士李女士表示,这次蜂蜜食品安全国标将果糖、葡萄糖等理化指标写入标准是欠妥的,而且企业“执行起来很困惑”。我国现行的蜂蜜国家标准有《蜂蜜》(GB18796-2005)和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14963-2011)。“实际上,后一标准重复前一标准的内容过多,且与安全性关联并不强”,李女士表示。此外,新国标中规定,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低于60%。“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低于60%的蜂蜜只能说质量不好,按照新国标,10月20日后,这些质量不达标的蜂蜜将只能下架、销毁”,业内人士表示,这类理化指标只能反映产品质量,并不涉及食品安全。
据记者了解,针对新国标,日前中国蜂产品协会专门致函卫生部,对不涉及食品安全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等写入食品安全标准提出了行业意见,对兽药残留的指标和限量提出了具体实施建议,并对这个标准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了分析。协会向卫生部提出了暂停执行新国标、认真听取行业反映和诉求、取消新国标中与食品安全无关的指标、明确蜂蜜中兽药残留的指标和限量、按照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重新发布更正版本等建议。
中国农科院有关专家指出,卫生部颁布的新国标大致参照的是欧盟的蜂蜜进口标准,但其实还并不太严格,而且以大米糖浆等造假的相关检测也未提及。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蜂蜜新国标增加了污染物限量、兽药残留限量、农药残留限量等相关要求,对保障蜂蜜产品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新国标并不遏制蜂蜜造假
近期,记者走访天津部分大型超市发现,蜂蜜专区的货架上基本都摆着4-5个品牌,近10种蜂蜜。记者发现,很多品牌蜂蜜,都标有“纯正”、“天然”、“原生态蜂产品”等字眼。然而,仔细阅读标签却发现,在各类蜂蜜的配料表中,大多仅标注了“蜂蜜”字眼,极少数品牌蜂蜜会标明含“果糖”、“葡萄糖”等。比如,记者购买了一瓶北京某知名品牌蜂蜜,标签上注明为一级品,配料表中仅标明是益母草蜂蜜,符合国家标准GB18796。
不少消费者表示,即使仔细看标签,也很难判断哪些蜂蜜是纯蜂蜜。业内人士表示,有些企业使用大米糖浆替代蜂蜜,再添加香精等原料,颜色与纯正蜂蜜几乎一模一样,其理化指标也符合现行国标,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识别这种假蜂蜜。既然消费者单从蜂蜜外包装上无从判断蜂蜜好坏以及是否造假,那么,即将实施的蜂蜜新国标是否对此进行了规范?对此,李女士表示,新国标属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此标准并不能有效遏制蜂蜜造假。新报记者 张琦
色泽、气味、结晶 三方面识别蜂蜜
作为一种天然的营养品,近年来蜂蜜颇受消费者欢迎。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蜂蜜产品种类繁多,普通消费者该如何选购放心的蜂蜜也成为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就此,记者采访了蜂蜜行业专业人士。
问:普通消费者如何才能挑选到质量好的蜂蜜呢?
答:辨别真假蜂蜜,普通消费者可以从色泽、气味、结晶状态这几方面的感官特性上辨别。蜂蜜一般呈现半透明感,根据蜜种不同,颜色会呈现琥珀色、特浅琥珀色、深色、白色等;纯蜂蜜的气味清香、甜润,但也有一些蜜种,会有辛辣、酸、刺激性气味;蜂蜜易结晶,结晶乳白、细腻。
具体来说,消费者在市场选购蜂蜜时,尽量选购熟悉的品牌,如一些知名品牌或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多关注各地工商、质检部门对蜂蜜市场质量的抽查公告;尽量不购买价格比同类产品低出很多的产品;注意“蜂蜜”与“蜂蜜调制品”的区别:如果是纯蜂蜜,商品标签的名称应为“蜂蜜”或“(某某花种)蜂蜜”,也可为“蜜”或“(某某花种)蜜”。如果不是纯蜂蜜,依据相关规定,只能称为“调制(配)(蜂)蜜(膏、液等)”,如果还是标为纯蜂蜜的名称,就是冒充蜂蜜的假蜂蜜。
问:有人指出,蜂蜜是一种热量高、营养高度单一的食品。蜂蜜的营养价值到底有多高?
答:《本草纲目》中记载,蜂蜜有五功:清热、补中、解毒、润燥、止痛。而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此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因此,常食蜂蜜,对人体有一定益处。此外,当小面积烧伤或者烫伤,可以使用优质高浓度蜂蜜涂在创伤面上,能起到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新报记者 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