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兵
8月6日,伦敦爆发骚乱并蔓延至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城市,英国政府出动大量警力才控制住局势。与以往大规模抗议活动不同的是,参与此次骚乱的多为“年轻一代”,被捕的骚乱分子中,年纪最小的仅为11岁。正是这些“80后”、“90后”,公然洗劫商铺,焚烧建筑,殴打路人,袭击警局。这场骚乱凸显“问题青少年”对社会稳定的巨大破坏力。
经济低迷导致失业率增长,催生反社会情绪。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经济一直处于低增长、高通胀、高赤字的困境,直接导致民众就业机会锐减,而青少年首当其冲。据统计,今年2~5月间,英国失业率为7.7%,但16~24岁的失业率高达19.7%。无所事事的青少年,自感前途无望,反政府、反社会情绪高涨,仇富心理积聚。英警方射杀黑人青年事件,成为他们宣泄怨气的导火索。随着骚乱升级,“伸张正义”蜕变成赤裸裸的暴力抢夺和“趁火打劫”。
传统家庭结构破裂,家庭教育功能缺失。英国单亲家庭比例相当高,在骚乱爆发地托特纳姆区,约4/5的孩子生活在只有母亲的单亲家庭。很多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得不到安全、温暖和稳定的家庭教育,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和道德感。而受个人主义、享受主义和“去权威化”思想影响,很多父母逃避教育和监督子女的责任,放任纵容孩子逃学辍学、酗酒吸毒。骚乱发生后,就有英国媒体拷问“(骚乱者的)父母们哪里去了?”
英国法律文化及司法体制“过度”庇护未成年人,客观上造成后者缺乏对法律的尊重和敬畏。英国法律强调对未成年人的尊重和保护,成年人不愿甚至不敢对未成年人“严加管教”。有轻微犯罪行为(如打架斗殴,偷窃糖果)的青少年,一般得到的“惩罚”只是警告或是为社区服务,“惯犯”或情节严重者才被投入监狱。久而久之,一些人形成了“抓住了也不一定会进入司法程序,进入司法程序也就是被关几天”的“轻松”心理,搞起破坏来有恃无恐。
青年帮派文化盛行,助长骚乱升级。据英警方统计,仅伦敦地区就有200多个街头帮派,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地也存在数量众多的少年帮派。帮派势力还在校园中蔓延,一些青少年学生甚至是小学生都被吸引到帮派组织中,进而走上犯罪道路。苏格兰场曾将青年帮派问题列为伦敦面临的仅次于恐怖主义的第二大威胁。此次骚乱中,尽管多数闹事者不是帮派成员,但很多帮派头目扮演了指挥和协调的角色。
大批“问题青少年”的存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破坏因素,在经济增长乏力、福利开支遭到削减的背景下,其不满情绪一旦被点燃,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