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优秀女性上台领奖
|
城市晚报讯 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10位女性分别走上颁奖台,手捧着鲜花和荣誉证书。昨日,由长春市农安县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妇联开展的首届“十佳好儿媳”颁奖仪式,在农安县政务大厅的会议室举行,获得殊荣的10位“好儿媳”来自农民、教师、工人等不同行业。
据了解,她们在数百名的推荐人中,经过层层筛选,接受为期一个月的详细核实,这10名优秀的女性成为了这座城乡百姓中当之无愧的“好儿媳”。
/王秀艳:带着爷公公改嫁/
获奖感言:“我用无微不至的关爱给老人的余生带来无限的温暖。”
公公患癌 自己学护士打针
作为“十佳好儿媳”,王秀艳是第一个走上颁奖台的,当自己的名字被主持人念出,这位握着锄头奔走在田间的农村妇女紧张了,那一刻,她只知道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王秀艳20岁嫁入农安县伏龙泉镇眼岭村,年轻的她走进了一个7口之家。当时小姑子就患直肠癌卧病在床,后来,公公也被确诊为直肠癌。“那段时间我一边拼命干活为丈夫减轻负担,一面学护士给公公打针,还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王秀艳说,公公大小便失禁,她随时都要擦洗处理,就连公公都不忍心看她这样伺候自己,几次寻短见都被她拦住了。
亲人离世婆婆改嫁 她撑起这个家
公公和小姑子相继离世,公公临终前曾跟她说过一句话,“ 你爷爷脾气不好,侍奉好爷爷。”之后公公激动地拉着王秀艳的手,干瘪的嘴角微微笑了一下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可命运却无情地再次摧残着这个家,1994年,丈夫被确诊为直肠癌,丈夫35岁那年去世了。三位亲人离世,婆婆改嫁,使她只能自己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爷公公撑起这个家。
带着爷公公改嫁
“照顾老人和孩子没有问题,无论我走到哪,都不能扔下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碌,看在眼里的爷公公多次劝她改嫁,可每听见这样的话,她总是说出这样的一句话。
1996年,王秀艳经人介绍再婚,可婚后仅一年,对方就因为家庭人员的复杂提出离婚,王秀艳坚持照顾爷公公12年,而且保证餐餐有酒,在王秀艳无微不至的照料下,88岁的老人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
/朱桂琴:她与百岁婆婆“母女情深”/
获奖感言:“谁都有老的一天,我不照顾谁照顾,这是我应该做的。”
独自照顾年迈婆婆和智障小叔子
朱桂琴家住农安县巴吉垒镇麻花店村,没念过一天书的她,却让左邻右舍钦佩。今年68岁的她也做了别人的婆婆,可在自己婆婆面前,她更像一个拥有爱心和坚韧的女儿。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拒绝了儿女们接她去享福,在丈夫去世的5年里,独自奉养98岁的婆婆,还有一个智障的小叔子。
“这是我应该做的,没啥。”当记者看到这位68岁的老人时,这个老人是那样的弱小,弯下的背叫人心酸,手里抱着证书,她有些激动。
小姑子说“我都做不到”
朱桂琴对待婆婆的故事不仅让邻居们称赞,就连她的小姑子也自愧不如地说,“她太善良了,对我妈就像亲生母亲一样,我都做不到。”在表彰大会上,朱桂琴听到小姑子这样评价自己,她的眼睛湿润了。小姑子感动地说,母亲的脾气大、还糊涂,经常在炕上大小便,可嫂子却不怕脏、不怕累,哄着婆婆把衣裤换洗掉,对待老人,要比亲生儿女做的都好。
“十佳好儿媳” 她们树立了榜样
朱桂琴、王秀艳的事迹只是一个代表、一个典型。其实,在每一位“十佳好儿媳”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虽然不能一一道来,但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心中,农安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宁这样评价说:“她们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充分展示了城乡女性的时代风采,为县城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我们应该向她们学习。”
(记者 李娜/报道 赵禹/摄)
作者:李娜 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