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媒体称安徽或将拆分巢湖市 引来价值争议(组图)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年08月21日03:44

  振兴环巢湖经济带

  此次区划调整,合肥最大的收获就是独占“巢湖”,成为环湖临江城市。合肥学院经济系教授宁建华认为,合肥目前在铁路、空运方面的交通已经比较完善,唯一欠缺的就是水路交通,此次区划调整后,可以真正做到通江达海,成为中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早在50年代,虽然当时合肥离巢湖还有好几十公里的距离,当时德国专家帮助合肥作的城市发展规划,就建议合肥向巢湖方向发展。当时的合肥地方政府并没有把这个方案当回事,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在巢湖东北岸重点打造滨湖新区。未来环巢湖地区可以打造成一个高新产业群,多引进基因工程、生物工程项目,尽快完成布局,不给污染项目可趁之机。同时要控制环湖房地产开发项目,要把巢湖资源真正用到产业发展上,创造更多的产值和就业。”范和生在看好环巢湖经济带发展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程必定认为,巢湖原来分属两个城市管,管理上自然难以协调,治理污染也难以到位。现在巢湖成为合肥内湖之后,更有利于开发和管理。当然合肥要真正整合巢湖资源,统筹发展还需要一年左右的磨合期。未来新的巢湖市同样可以依托环巢湖经济圈发展,过去巢湖是小马拉大车,调整后新的巢湖市可以轻装上阵,跟过去的居巢区比,功能更加完善,人才更加多,发展肯定会更快,可以得到合肥的产业辐射和政策扶持,给合肥做配套产业。其他几个县并入强势地区

  之后,产业随之调整,同样可以迎来较大的发展。

  据安徽省社科院房产研究所孔令刚主任透露,随着环湖大道南淝河大桥今年10月通车,从滨湖新区到巢湖的路程仅15分钟,未来合肥人到巢湖买房安家的会越来越多。范和生也认为,未来的新巢湖市可以打造成合肥的后花园,是合肥人安居、休闲、度假的最理想地区。

  抱团承接产业转移

  “区划调整后,不仅是合肥,芜湖、马鞍山也受益匪浅,三市连成一片,所形成的集群效应能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从而加快安徽真正融入长三角的步伐,甚至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程必定告诉记者,安徽沿江城市带(又称为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同时,经济互补性强、联系紧密。该城市带可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交通物流配套基地、旅游休闲基地和高素质劳动力供应基地。此外,长三角向泛长三角腹地扩展,第一站就是向安徽拓展,而皖江城市带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

  江淮城镇群将崛起

  “此次调整,确立了合肥中心城市的地位,以合肥大发展带动合肥经济圈发展,最后推进整个江淮城镇群的崛起。”程必定认为,合肥作为安徽的经济发动机,更重要的任务是带动全省尤其是皖北的发展。范和生也十分看好合肥未来对整个安徽经济的带动作用,“应该说这几年合肥的发展是一种膨胀式的发展,GDP一直保持较快的增幅。经济首位度由2005年的16.3%提高到2010年的20%,总部经济在全国的排名也相对靠前。因此,未来还要加快推动合淮同城化发展,形成合肥与六安、淮南、蚌埠、滁州、马鞍山、铜陵、芜湖、安庆、池州等“1+9”模式的江淮城镇群,从更大范围上促进各市合理分工、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最后的巢湖市

  一位巢湖市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机关人员都有选择去处的机会

  巢湖是一个湖,位居中国五大湖之列;巢湖又是一个市,含一区四县。再过几天,作为一个湖泊,巢湖将继续湖水拍岸,湖面载舟;但是作为一个地级市,巢湖将成为过去。生活在这里的人将分别成为芜湖人、马鞍山人,以及省城合肥人。

  老巢湖的市府所在地,也就是居巢区被划分给了合肥,据称,它即将由区“升格”市,由合肥代管。8月18日黄昏,快报记者赶到了巢湖市区,见证这个地级市的最后时光。

  落寞的政府大楼

  和预料到的一样,在巢湖市民政局,接待记者的官员否认得到了巢湖即将拆分的通知。但是他们并不否认自己知道这件事。“没有人,没有单位通知我们这个事,也没有人来我们这调研。”面对记者,负责行政区划事务的民政局一位办公室官员,一脸无奈,语调中甚至有些许委屈。“我们无奈能说些什么呢。”

  记者赶到巢湖市委、市政府的时候,一楼值班人员告知市委宣传部已经下班,要采访明天再来(第二天巢湖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告诉记者,所有采访须经省委宣传安排)。

  黄昏时分,空落落的巢湖市府大楼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十分落寞。记者在传达室看到一面依墙排放的信报箱,市政府、市委、市人大、组织部、宣传部……每个信箱都代表一个单位,而几天以后,这些信箱将无信可递,这些信箱的主人将各自走散,合肥、芜湖、马鞍山,他们将在另一个地方开始自己新的人生。

  偶尔有车驶出政府大院,记者在大院门口,“拦”住了一位下班有些迟的工作人员。从他的口中第一次听到“下周一(8月22日),省委省政府将正式宣布巢湖拆市的决定”。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机关人员有自己选择去处的机会,至于他,他没有决定。

  可以预见的是8月22日以后,曾经在这座政府大楼出出进进的人,将陆续离开这里。当然,肯定也会有新人搬到这里。

  巢湖人?合肥人?

  在第二天的采访中,记者从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处了解到,自从1999年设立巢湖地级市以后,夹在芜湖与合肥之间的巢湖发展不尽如人意。而记者从有限可见的市容市貌中也能得出这种印象。路面坑洼,交通杂乱,一条马路竟然被拦腰“斩断”,而正在建设的楼群与已建成的小区相互紧挨,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工地……

  在一个有着苏宁电器的,看上去比较繁华的路段,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

  徐先生在居巢区劳动部门工作,负责办理居民的劳动保障事务。他表示他早就知道这个事情了,小道消息已经传了一两年。而现在这件事情肯定定了。他看到了传到网络上的国务院批文。“对老百姓没有什么影响,对我们区委来说也没有影响。”他说居巢区划归合肥以后,会变成县级市,没有什么变化,他和他的同事们情绪都很稳定。

  一位姓魏的女孩子,今年刚高中毕业,她考上了安徽医专。她认为居巢划分给合肥有利有弊。“巢湖划分给合肥,是一个好的方向,毕竟合肥是省城,这里的机会肯定比以前多。”她说,一旦改过来,一些和单位名称有关的单位,比如交通站牌、邮局,商店招牌,在一段时间内会让人觉得混乱难以适应。这个应该不满20岁的女孩子也表示,就这么一下子成为“合肥人”,她感觉有些怪,她更喜欢被称为巢湖人,她对巢湖有感情。不过,她也说时间长了,就能适应了。她也认同记者“你到合肥去上学没有出城”的说法。

  出租车司机陈先生和经营一家小报亭的尹先生则表示,巢湖分拆与自己关系不大。“我们只要吃饱三顿饭,物价稳定就可以了。”他们都表示,影响最大的还是在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官员们。“该退休的退休,该调动的调动。他们很多人都会离开巢湖。”

  巢湖房价会跌吗?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巢湖人中,除了那位准大学生,几乎所有人都提到了房价。他们认为巢湖市区的房价有可能会跌。

  “原来我们这儿是市区,周边四个县的人都很想到我们这边买房子,因为这样他们就成为巢湖人,而不是庐江人、和县人、含山人、无为人,这四个县划出去以后,他们会去所在市买房子。”在居巢区委工作的徐先生分析给记者听。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而一些人认为巢湖拆分后,周边县里的人也就不会来市府办事了,人气可能会减弱。这也会使生意变得清淡下来。

  观察

  谁将在分拆中受益?

  合肥廓张存价值争议

  在前期规划中,各种规划方案都围绕实现GDP1000亿来作文章。有专家认为,这有点像做命题作文。合肥到底该不该走出历史的桎梏?是简单地追求城市容量、人口规模,还是提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还是两者兼具并行不悖?各方专家为此各抒己见。

  安徽社科院的程必定建议淡化行政概述。他说,中国的城市不可谓不大,不可谓不多,但是品质是差的,所以合肥不一定是立足GDP1000亿等规模目标,而应该选择品质优先的战略,合肥市的城市化应该是结构转化,而不只是人口的转移。

  合肥市规划局原副局长劳诚认为,现代商业经济对区位条件的要求相对弱化,挤入长江流域都市连绵带,并不一定将城市空间往东拉长,“海尔集团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厂,然而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不在合肥东北向青岛靠近。”

  北京大学教授董黎明不同意在合肥采取所谓跳跃式、超常发展模式:“合肥是靠增加人口、投资、扩大土地空间面积来做强,还是靠高效利用、提高运作土地资源来做强?”他曾经将合肥与国内城市比较:“北京有两个开发区,10年中,一个产出1.9亿元/公顷,另一个约4亿元/公顷。合肥开发区面积75平方公里,如果拿出1/3来做工业,按20平方公里,1亿元/公顷计,那么就有2000亿元。因此,要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转向内涵发展。”

  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的武廷海博士认为,怎样获得经济资源,往往不是经济本身的原因,而是文化问题。“现在我觉得就是一个非经济资源的转化问题。合肥的非经济资源主要是省会城市资源、文化资源,讲到科教基地是源于它的整个人均的科技人员高于上海等大城市,但少了一个总量指标,总量是有限的,这一点不能不考虑,对于合肥科技对城市到底有多大影响,没有一个深层次的研究。因此我不赞成过分强调创新的途径。事实上,只有上海具备这样的条件,苏州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科技的竞争对合肥来讲,就是发展与科技相关的产业,拓展更广的范围,争取在文化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南京大学教授郑弘毅则直言不讳:“单靠扩大行政区划来提高城市化是自欺欺人,虽然外延扩大,但质量都很低。”他认为,城市化是个整体性很强的系统工程,而我们的规划却往往是直觉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城市是人类社会中种种关系的总和,我们却把它简单化了。

  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韦湘民(Wiesman)见证了西方城市与区域规划长达60年的发展历程。受合肥市政府邀请,韦湘民曾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从一个西方学者与规划管理者的角度对合肥市战略规划编制发表意见。韦湘民先后到过的中国12个省会城市,他认为合肥最具魅力:“合肥的街景、建筑物的人文尺度以及城市管理的高水准都令我印象深刻。在西方,这些同样是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和营造一个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宜人环境的重大优势。”然而,合肥正在发生变化,高密度的发展正在使合肥丧失以上优良品质。韦湘民建议,为保持合肥“具有吸引力的省会城市”的地位,应当编制城市设计导则以控制建筑形态和建筑物与街道的地平面关系。在他看来,这比合肥向长江方向廓张更有价值。据《锦绣》

  历程 从立市到分拆

  1999年8月5日,撤销巢湖地区成立巢湖市

  2002年,安徽两会代表首次提议撤销巢湖市,以后每年都有类似提案

  2004年,安徽省民政厅成立区划调整研究课题组

  2007年,全国两会代表递交撤销巢湖市提案,被全国人大受理,并交民政部研究

  2011年5月,安徽省正式向国务院上报《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2011年7月,国务院向安徽省下发名为《国务院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快报记者 倪宁宁 潘祥海

  合肥、巢湖摄影报道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UN10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