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林业局工作人员升迁无望 携二十余万出逃为报复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沈义 蒲昌迅
2011年08月23日04:35
彭光伟受审
彭光伟受审

  彭光伟,原系重庆市荣昌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他一心想通过自己踏实工作来获得升迁,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现状。然而,希望却一次次落空。为此,他的心态从不舒服变为不满,继而变为仇恨单位、仇恨领导,最后竟用贪污公款的方式报复单位。

  前不久,彭光伟因贪污公款23.4万元,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8月18日,查办此案的荣昌县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副局长邓文成向记者披露了彭光伟的贪腐细节。

  升迁无望心态失衡

  2002年5月的一天,是彭光伟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单位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主要议题是公布中层干部的人选。彭光伟虽然有些紧张,但他确信这一次副站长的职位非他莫属。同时,过去辛酸的点点滴滴也像放电影一样在他脑海中闪现。

  彭光伟出生于农家,1992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荣昌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站工作。刚到单位工作时,他勤奋上进,对工作认真负责,赢得了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多次被评为先进。因此,他觉得领导很重视自己,认为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第一次让他感到有升迁机会是在1994年。那一年,老站长退休,副站长接替老站长的位置,便空出了副站长的位置。那段时间里,他更加勤奋工作,可事与愿违,副站长是从其他单位派过来的。当时他用资历尚浅的解释来安慰自己。但一晃8年过去了,见到和自己一起参加工作的人大多都得到提拔,彭光伟此时的心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徐劲(化名)任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局领导开始宣布任命,把彭光伟的思绪拉回到职工大会现场。他有点失望,但仍期待接下来的两个名额中有一个属于自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任命中依然没有他的名字,他头脑中顿时一片空白。

  以后的日子里,彭光伟显得无精打采,领导看出了他的心思,专门找他谈话,但他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他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为此,他对组织产生了不满,对工作也开始敷衍了事,经常迟到早退,领导交办的工作总是出现纰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这种被边缘化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整天生活在烦恼中。

  用携款出逃的方式报复单位

  2004年1月,彭光伟被抽调到荣昌县某项国家专项资金审查发放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对发放国家专项资金的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并将发放明细报送银行。

  这次抽调,本是组织上对他的信任,他却觉得是单位对自己的发配,并逐渐产生了要报复单位、补偿自己的心理。

  2008年12月,彭光伟将自己掌管和经手的国家专项资金3800余元占为己有。第一次得手,他既兴奋又忐忑不安,一个月后,见没被人发觉,他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2009年,他又多次采取应支付而不支付、应上交而不上交的手段,侵吞国家专项资金1.4万余元。

  拿到钱后,报复的快感让彭光伟心里舒坦了多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的问题又让他万分烦恼:前途无望,妻子没有正式工作,一个月只拿几百元钱,10岁的女儿又在读书,这些都让他觉得压力很大。

  2009年9月初,他想到了一个补偿自己、彻底报复单位和领导的办法骗取国家专项资金后出去旅游,让单位领导被追究责任。主意拿定后,他将自己虚报为符合获得该项资金的人,同时把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等报到了银行,虚报资金21万余元。

  为什么虚报的是21万余元?据彭光伟交代,填写金额前,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工作约20年,按一年四五千元的辞职费算,大概有10万元左右,加上10万元左右的补贴等费用,正好是20万元,而尾数是随便填的。

  虚报后,他当天便守着银行工作人员将钱打到自己账户上。2009年9月25日凌晨,他没有给包括妻子在内的任何人打招呼,就携款离开了荣昌。

  从孤独寂寞到疯狂赌博

  彭光伟带着这些钱先到陕西,再到四川,最后到了云南。

  刚离开家时,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这种轻松的感觉在一点一点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煎熬:怕事情暴露,怕妻儿伤心,怕客死异乡……

  “旅游”期间,彭光伟不敢住大酒店,只住小旅馆。为了“安全”,一天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旅馆里。孤独寂寞是彭光伟在外最大的煎熬,他很想妻子、女儿,想给家里打电话,可又怕暴露行踪,只能放弃。

  一天,百无聊赖的他来到了一家游戏室,从此迷上了赌博机。那段日子,他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玩游戏赌博。不到一个月,就输掉了19万余元。

  2010年5月5日,云南省曲靖警方在对一游戏室赌博问题进行突击检查时,发现了正在豪赌的彭光伟……

  在法庭上,彭光伟承认自己拿公款的事情,但坚称是单位对他不公,拿走的只是他多年付出应得的回报,是单位对他应该升迁而未被升迁的补偿,他不认为那是犯罪。

  警惕“报复性腐败”

  “其实单位并没有亏待彭光伟,只是他的不良心态、意识和行为影响了他的进步。”今年8月,荣昌县检察院在剖析彭光伟贪污案时,该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副局长邓文成说,彭光伟所在的单位曾多次考虑过他的任职问题,只是他时而努力时而松懈的工作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做法,让领导不敢重用他。除此以外,为了帮助其解决经济困难,单位还将他的父亲和妻子先后招为临时聘用人员。面对没有被提拔的问题,彭光伟不是选择积极和同事、领导沟通,找出自己和那些升迁者的差距,而是心理失衡、自暴自弃,最终在报复单位心态的驱使下,走上了违法犯罪之路,教训十分深刻。

  “知足者常乐。”邓文成说,“不懂得知足,绝对是个危险的信号,特别是对于彭光伟这样的机关干部,如果不知足,过于看重名利,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不升迁就腐败,彭光伟贪污的理由看似很可笑,但却并非个案。有廉政学者曾指出,只要是仕途不顺,得不到提拔,就破罐子破摔,想通过贪污腐败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这种由心理不平衡引发的腐败,就是“报复性腐败”。

  如何遏制“报复性腐败”?办案检察官建议,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在类似彭光伟这样的人未能升迁时,注意发现其思想苗头,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仕途升迁和个人进退。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改革完善用人制度,形成用人唯贤、能上能下的格局,用制度管人管事。

(责任编辑:UN0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