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关停调查:绝不让分流成漂流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8月25日18:23
  不让“分流”成“漂流”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关停情况调查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记者舒静、金小茜、王思海)8月中旬,北京市海淀等三区几十所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陆续接到学校关停的通知。为避免这些孩子因此失学,三区教委制定了分流学生安置方案。开学日期临近,“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承诺是否能兑现?到底有多少孩子已经安放好自己的课桌。

  家长:找学校成“头等大事”

  23日上午10点,北京市大兴区一家打工子弟学校的总务处挤满了前来报名的家长。“实在是满了,我们的教室不够,坐不下这么多学生……”“你们能不能再想想办法,孩子不能没学上啊。”“孩子也可以去海迪学校,他们还能接收。”“那个学校离这太远,实在没法接……”

  这样的对话一直在重复。负责招生的老师面露难色,其办公桌前紧紧围着十几名家长,面容急切。该老师表示,学校容量有限,只能劝说家长们去尚有接纳能力的学校报名。

  今年暑期,位于北京大兴、朝阳、海淀区城乡接合部的几十所打工子弟学校相继收到关停通知,为孩子重新找个学校,成为不少外地务工者的“头等大事”。

  事实上,为了不让这些孩子失学,三区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努力安排相关学校接收愿意在京继续接受教育的随迁子女。海淀区、大兴区教委正有序开展分流安置工作,海淀区政府将专项投入900余万元,用于校舍修缮、改造,搭建临时教室,配备课桌椅,增加配备师资144名。

  此次朝阳区共分流4574名学生,该区出台3项措施增加学位,包括对周边公办校挖掘潜力;增加委托办学学校数量,整合出6所公办校校所,进行委托办学;对已开办的委托办学学校进行改扩建,增加学位。通过这些途径,该区已准备共计5300多个学位,可容纳所有分流学生。记者采访北京市朝阳区教委社会力量办学科科长周滢了解到,截至8月24日中午,该区已对3650名学生进行了登记分流,其中3089名学生完成了录取手续。

  打工子弟家长对于孩子进入公立校读书十分盼望,但实际困难也不少。做服装生意的外地打工者杨维义的儿子原来所在的新时代学校离家仅几分钟,最近关停。“其他学校都太远。我每天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1点,接孩子有困难。”

  记者24日在北京市昌平区经纬学校看到,这所打工子弟学校已于23日开学,每间教室都坐得满满当当,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孩子。该校校长李俊山说,他们近期也接收了来自海淀区关停打工子弟学校的部分学生。

  据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公益网站创办人张志强分析,保证所有孩子分流到公立学校比较困难。一是部分务工人员很难办齐“五证”;二是部分学生因与城里孩子有差距,不愿去公立学校;三是公立学校不一定在居住地附近,家长接送孩子成为问题。

  校长: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很多外地务工人员陷入两难:公办学校难进;民办学校学费低,师资设备和教学质量却难以保证。

  几排简陋的平房,教室内挂着两台电扇、两只灯管;木门、挂锁,除了黑板、课桌,没有其他教学设备;会议室一角的一个简单书架就是图书室;旱厕的刺鼻气味溢满整个校园……这是记者在几家打工子弟学校看到的景象。

  长期调查这一问题的张志强向记者介绍,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多分布在城乡接合部的流动人口聚集区,每学期收费600元至1200元,为维持开支,必须以最节约的方式办学,其提供的教育服务水平往往不符合国家标准。在师资力量方面,打工子弟学校以女教师为主,由于待遇低,教师的流动性大。

  “我办学16年了,总感觉‘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一位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坦陈,“政府对民间力量办学给予很多扶持,比如校址、桌椅等都是政府提供的,但特别希望政府的扶持更有计划性。”对此,2000年开始办学的李俊山也有同感:“十几年来学校至少搬了4次,拆迁时会有些失落。”

  “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据北京市教委有关数据统计,北京市中小学约有152万个学额,北京实际有中小学生120万人。但由于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在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等城乡交界区和农村地区,且这些地区的流动儿童有不断增长趋势,造成这些地方的学额紧张,而北京4城区的学额相对富裕。

  对于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市2005年9月提出“扶持一批、审批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北京市在2006年对打工子弟学校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北京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协会会长易本耀认为,北京今年关停打工子弟学校,不像2006年的全市统一行动,而是做出“不让一个孩子失学”的承诺,并提出“三先三后”原则,即先拆民居,后拆学校;先对安置分流方案论证可行,后组织具体实施;先分流安置,后拆校舍。

  各区政府分流安置的决心大、措施多,但大量学生要在短期内找到新学校并非易事。张志强说,政府在2010年初就展开一系列宣传工作,实施新的管理办法,让打工子弟进入公立校就读。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登记卡制度的宣传工作落实不到位;公立校学位不足以容纳所有打工子弟学生;申请手续在规定上不明确,“两证”“三证”互相矛盾,等等。

  张志强建议,应进一步完善“首接负责制”,将责任人具体化,实行严格监督;教委可设立专员与各乡镇街道家长委员会共同考察每间学校的最大容量与师资状况,为学校订立收生容量标准。同时,民办校无疑是填补打工子弟教育“真空地带”的一种方式,为避免民办校无序发展,政府要对民办校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有效调控。

  一些打工子弟学校负责人也建议,应出台规范打工子弟学校的政策,对办学标准等予以规划指导,使达标校合法化。同时,政府应给予扶持整合后的打工子弟学校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

(责任编辑:UN02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