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记者蹲点揭秘“乞丐”骗术 自备零钱钓爱心(图)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2011年08月26日07:42
红军街上的乞丐。
红军街上的乞丐。

  连续三天蹲点红军街,近距离接触街头乞讨人

  本报记者揭“乞丐”骗术

  ■本报记者 宫雪 文/摄

  “乞丐”自备零钱钓爱心

  22日8时许,记者来到南岗区红军街,此时,已有四伙儿乞丐占据在人行道上。

  在红军街84号附近,一位二三十岁衣衫褴褛的男子趴在地上,左腿蜷缩着,裤管挽到大腿,膝盖和小腿缠着纱布,他身旁放着一副拐,头像磕头机似地不住地点地。半小时的时间,便有六位行人将零钱放进男子面前的小铁桶内。每隔三四十分钟,男子便会将头微微抬起,用余光瞄向行人,趁行人不多时,他快速地将铁桶里的钱掏出,用身体做掩护,在身体一侧清点进账。随后,他将部分钢镚和1元纸币等揣起来,从另一个衣兜掏出5元或10元纸币快速塞进铁桶里,以吸引路人。

  12时30分,男子坐了起来,并拿出一个康师傅饮料喝了起来,几分钟后,男子起身离开。不久,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来到该男子所在的地方行乞。

  附近的商家告诉记者,在这条街上,光脸熟的乞丐就有十多个,他们相互熟识,还经常轮换岗位乞讨。有的是每人各值几天班,有的则是按上下午轮岗。

  1

  靠在母亲身边的孩童用稚嫩的声音向往来行人喊着“行行好”;腿有残疾的男子不停地向路人磕头;体弱多病的老人不厌其烦地将乞讨的缸子伸到行人胸前……这些“乞丐”真的是身患残疾、身世凄苦,急需爱心救助吗?近日,记者通过在南岗区红军街的蹲点守候和持续跟踪,努力揭开这些“职业乞丐”的真面目。

  晚上同吃住,白天各东西

  除了坚守“阵地”的乞丐,流动乞丐也是乞讨大军中的主要分子。23日17时至18时许,三个流动乞丐沿红军街从火车站向大直街方向乞讨。

  他们一手托着缸子,行进时每遇到衣着光鲜的行人便将身体靠近,把缸子伸到行人胸前,嘴里还念念有词。

  18时50分许,在红军街84号乞讨的老妇起身离开。记者跟在她身后,只见背着大包的老妇腿脚十分麻利,在大直街展览馆车站,一辆74路公交车驶入站台后,老妇快步上车,动作娴熟地将钢镚放入投币箱。不久,老妇在道外区太平桥车站下车,并同人群一起,一路小跑穿过了马路。十几分钟后,记者跟踪老妇来到道外区黎华小区,随后,老妇穿过小区旁的铁道线进入一座平房里。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这里是行乞者的“老巢”,至少居住着六七个乞丐,他们晚上同吃同住,白天则分头外出乞讨。记者在平房附近守候二十分钟,便看到有两个在红军街上乞讨的乞丐在平房门口消失。随后在太平桥车站,记者又看到一个刚走下公交车的乞丐。附近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妇女是趁孩子放假来哈乞讨,与其他几个年纪较大的乞丐都来自山东,一个乞讨的妇女曾向她透露,最多的一天进账300多元。

  记者从我市民政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对流浪乞讨人员采取救助管理制度。流浪乞讨人员自愿接受救助,救助管理站无法强制对其进行救助管理。市民遇到“职业乞丐”,可向派出所反映。我国许多城市对“职业乞讨”采取一定措施,北京将地铁站等地设为“禁讨区”,由专门人员定期劝导,情节严重的则由相关部门处理。上海市则发放《救助管理宣传手册》,揭露职业乞丐的行骗假象,告诫市民不应盲目向流浪乞讨人员施舍钱物。

  ■新闻链接

  爬行“乞丐”站起来就走

  昨天8时许,记者再次来到红军街。此时在红军街94号的乞讨者已经换成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头发和胡须花白,穿着一件绿色旧军装趴在地上,裤脚已经磨飞了边,一条长长的口子从裤脚延伸至膝盖。在男子的乞讨盒旁,放着一副拐和一块牌子,牌子用黑笔写着“帮助残疾人,好人一生平安……”等。8时40分许,男子用双臂支撑身体,缓慢挪动向前爬行,而他的双腿则僵硬地被拖着,一动不动。两分钟后,男子才从三四米宽的人行道一端爬到了另一端。行人见状,纷纷将零钱施舍给他,不一会儿,男子的盒子里便装满了钱。9时40分许,男子收好东西后,竟然站了起来朝火车站方向走去。他左手扶着背包,右手拎着拐,而原本无法动弹的双腿则灵活自如地前行。见记者对他拍照,男子突然加快了脚步,混入人群迅速失去了踪迹。

(责任编辑:范吉鹏)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