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爱心汇聚“2011圆梦行动”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作者:安晓奕
2011年08月31日17:22

  爱心汇聚“2011圆梦行动”

  本报记者深入探访社会各界积极响应

  火红七月,金榜题名。走入心中的神圣殿堂,成为一名大学骄子,是无数年轻人的美好愿景。然而,我们身边,有些人,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却没有激动和欣喜,家庭的拮据很可能让他们与梦想失之交臂。为了让这些贫困学子上得起学,7月4日,本报与山西省希望工程办公室、黄河电视台携手,共同启动“2011希望工程圆梦行动”。

  10名学子10段故事

  7月4日,活动启动当天,就有十多位读者来电,表示愿意资助贫困学子。近两个月的时间中,共有数百名贫困学生打电话咨询报名条件和方式,寻求帮助;数十家爱心企业和上百位爱心人士希望奉献爱心,捐出善款。

  7月9日,山西晚报和黄河电视台派出精干的记者队伍,组成圆梦行动采访团,深入十位贫困学子家中探访,追寻他们深处寒门、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

  以655分的骄人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太原女孩董静,是采访团报道的第一个孩子。父亲因病早逝,母亲没有固定工作,母女二人在小小的回迁楼内相伴生活。窘迫的家境,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对爱心捐助的渴望。但是,面对生活的困苦,董静有自己的理解,她说,每个人都是一个苹果,来人世之前,被上帝咬过一口,咬过的那口成了今生要经历的磨难,“我经历的苦难多,说明上帝这口咬的比较大。”记者不禁感慨,她瘦小的身躯里蕴藏着一颗多么强大的内心。

  闻喜县的李杰,父亲病逝,母亲改嫁,爷爷奶奶靠干农活儿,赚的辛苦钱,为这个庄户人家培养出了第一个大学生。李杰给爷爷奶奶的三鞠躬,把心中的千言万语用这一无声的动作表达。

  朔州的曹凤凤,身材纤长、五官清秀,和她的外表一样漂亮的还有她的高考成绩———654分,哈尔滨工业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十几年前,她的母亲患乳腺癌,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几乎被掏空。家庭的困境没有磨灭她心中的美好憧憬,她告诉记者:“只要我们足够优秀,任何事情都限制不了我们。”

  任坚坚的笑容似乎融化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不幸。年幼丧母,父亲积劳成疾,几乎找不到一份谋生的活计。关于家庭,关于贫穷,任坚坚有自己的理解“担心,什么都带不来,还不如把这提心吊胆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10位贫困学子,10段励志故事,记者们在记录这些感人瞬间的同时,自己也被贫困学子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这些贫困学生大都来自偏远的贫困山区,记者们不畏辛苦,两个月来,跑遍了省内的十多个地市。每一次采访,最先被感动的都是记者。听到孩子们的凄苦经历,看着他们一贫如洗的家,不少记者流下了眼泪;但是,感受到孩子们坚强面对生活考验的勇气,大家又都不觉暗暗感到佩服,“这样的孩子,着实该帮。”每一次结束采访后,记者们都忍不住自掏腰包,把自己身上的钱物留给这些窘迫的家庭,留给这些可爱可敬的贫困学子。

  本报牵线爱心涌动

  10名贫困学子的励志故事,打动着记者,更打动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心。

  市民张女士看过闫凤凤的经历后,非常感动,“这样的孩子太不容易,我想捐助一个农村的学理科的女孩子。”了解了张女士的意愿,记者立即从希望工程办公室要来名单,帮忙挑选合适的受助者,并告知双方的联系方式。过了几天,张女士觉着这个孩子不大符合她的要求,记者再次帮忙,直到最后挑到她满意的对象。有同事问,这样挑来挑去,你们不嫌麻烦?本报记者说,当然不会,“每一个捐助者,对这些孩子都意味着一个机会,我们一定善待每一个捐助者,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一位来自太原的退休教师看到圆梦行动的报道后,给本报打来电话,希望捐1000元,“我拿不出更多的钱了,可就是想帮帮这些孩子。以后想想自己曾经做过这么一件好事,心里踏实多了。”

  一个始终不愿透露姓名的年轻人,联系到本报,愿意拿出500元工资,作为生活费捐给贫困学子。“我刚刚走出大学校园,能切身体会到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渴望,真的希望社会的爱心能帮助他们如愿走进大学。”

  16名温州医学院的学生,暑期来太原参加生存体验活动,得知圆梦行动后,把10天打工赚到的3495.1元钱全部捐出,并且勉励受助的贫困学子要心存感恩,自强自立。

  从活动开始至今,每天都有上百个电话,打进省希望工程办公室、山西晚报和黄河电视台表示愿意奉献爱心。打电话的,有的来自山西,也有的来自省外如河北、天津等,还有许多普通市民,拿出自己辛苦挣来的工资,资助了我们报道的贫困大学生。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8月29日,2011山西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圆满落幕,但是,爱心不会就此停下脚步。现在,还有众多人士打电话要奉献爱心,也还有贫困学子没有得到资助。

  我们,将一如既往,与爱同行。

  本报记者 安晓奕 实习生 祁倩

  ■链接

  2011山西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启动后,本报推出10期探访贫困大学新生系列报道。现在他们都得到了捐助,可以顺利步入大学校门。

  董静每年14700元,资助5年;捐方:长治张先生

  李杰每年15000元,资助4年;捐方:阳泉霍先生

  郝如嫣3000元,捐方:陈女士;1500元,捐方:李先生;8000元,捐方:爱心人士

  景丽萍5000元,捐方:爱心人士高启辉每年5000元,资助4年;捐方:太原小店交警队

  曹凤凤每年10000元,资助4年;捐方:郑先生李保兰5000元;捐方:张女士

  王东红10000元;捐方:王先生郭鹏飞7000元;捐方:爱心人士

  任坚坚6000元;捐方:爱心人士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