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书香社会的少数坚持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陈薇
2011年09月02日09:16

  有关阅读的聊天会

  因为这次有关阅读的聊天会,邵文静意外听到了邻座女孩的初恋故事。她们都是豆瓣小组“老电影沙龙”的成员,一起参加过活动,彼此面熟却叫不出名字。如果不是这样的场合,又正好遇上“让你想起初恋的书”这样的问题,她们大概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交流这样的经历。

  邵文静爱死了这个故事。女孩上初中时,有一天,班上一位成绩极差的调皮男生突然开口,请她推荐一本书。她想了想,把自己钟爱的《呼啸山庄》给了他。男生从来不看书,却认真地看完且归还。

  隔了些天,男生突然问她:“你没觉得我还给你的书有什么不一样吗?”

  “没有啊。除了多了点花露水的味道外,”女孩记得,那书里并没有纸片抑或……情书。

  男孩委屈了:“什么花露水?那是我偷了姨妈的香水喷上去的!那香水很贵的……”

  “现在都在说电子书纸质书,我就想问,电子书可以夹小情书么?”听完故事,邵文静笑道。围坐着的十多人,有的也在微笑点头。这里是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南门附近的一处餐吧,老电影沙龙的成员常在这里聚会,组织讲座、讨论甚至是桌游活动。

  邵文静喜欢阅读。她将世界图书日(4月23日)称为“读书人的情人节”。

  之前,她组织过一场读诗会。每人带着触动己心的小诗,到大学草坪上朗读。今年4月,她也发起一次读书会,但因参与者日程冲突而没有成功。而这次的阅读聊天会,吸引到十多名学生、白领从北京各处赶来,其中一半左右是通过豆瓣得知活动信息的陌生面孔。

  有人说,第一次让自己流泪的书是《活着》,当看到结尾时老汉福贵与他的耕牛“福贵”说话、慢慢走回家时。有人说,他推荐几米的《履历表》,因为“尽管人生漫长,但履历表应该尽量简短……”

  邵文静则回忆起作家曹文轩笔下那些美丽的苦难。小说主人公幼时家贫,粥稀得很,“有一轮清淡的月亮映在碗里面”。她还想起自己小学时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天天放学后去图书馆里折腾的幸福。不过,这些关于阅读的大事小事,她很久没有如此郑重地与朋友讨论过了。

  邵文静在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下的一个社会服务部门工作。她本不爱说话,只在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上担任主持人。以前她不乐意借书给人,但近些年,她慢慢对形式感没那么执著,愿意与“比书还重要的朋友”分享,因为身边读书的朋友已然不多了。

  于是,她形容有关食物、电影与阅读的沙龙为“慰藉心灵的小站点”,因为“来的人形形色色……他们在这儿认识朋友,倾吐内心。然后又走了,不知道下次何时出现。”

  爱书人的菜园子

  贾勇查看了他的邮箱。只有四封新电邮。

  他是“读书会.爱书人的菜园子”博客的博主。今年4月,他在博客上留下电邮地址,发布一则寻人启事,“希望有更多的爱书人加入,一起种好这块菜园子。”不料,应者寥寥。

  虽然他是博主,但博客其实有着多位“主人”。2006年8月建立时,贾勇就将它定位为群体博客。他的一大部分工作,是为博客找到它的固定撰稿人。

  一种方法是贾勇主动出击。比如,他在各类网站、论坛上看到写得好的书评,便联系作者,请对方加入,“我不会介绍自己。只说有这么个博客,如果有兴趣,欢迎你加入,分享读书心得。就是这么简单。”

  他很少被拒绝。首先,书评作者也都有自己的博客,一稿多投没有什么难处。其次,也是贾勇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他们大多是大学教师、图书编辑、学生、写手,“对阅读感兴趣”。

  也有人发来邮件,自荐为作者。如果写得不好,贾勇会直接拒绝他们。他之所以选择博客而不是论坛,正因为博客是一种可以保证质量的、受控的分享方式。

  然而,博客又缺乏实时有效的交流。于是,在群博成立的五年间,先后有四五十位作者加入,又渐次离开。一位网名“意闲”的作者,在间隔8个月后重返群博后说:“读书后做记录也往往需要一点精神——我自己感觉,一个阶段过去,可能就顾及不到太多。”

  贾勇深以为然。他随后发布了那则寻人启事。不过,四名毛遂自荐的作者中,他最终只接纳了一位网名ECHO的杭州女孩。

  ECHO发布的第一篇书评是关于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的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小说讲一位置身于废纸堆中的老打包工与纸质书的“LOVE STORY”。贾勇情不自禁就随口朗读出书评的其中一小节:“我们可以拥有安静的环境、明亮的灯光、醇厚的咖啡,而时间却已被一系列琐事分割完毕……只有真正可以沉下心来的人,才可以借着窗口领略到那片自由辽阔的土地上无与伦比、令人震慑的美丽,也带来心灵的自由、平和、富足、谦卑。”

  这段话让他颇有共鸣。贾勇网名“天涯”,也在群博上发表过一些历史书评。他曾经为看《古拉格群岛》通宵熬夜,还为了《喇嘛王国的覆灭》在书店连续泡了三天。

  然而,他最近一次发表书评,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这两年间,群博日益荒芜。博客文章,只要超过一千字,就有朋友向他“诉苦”说看不下去了。而且在这两年间,他转行成为一名金融领域的自由职业者,生存压力日益张狂。

  他仍然不停地买书,但总是静不下心来。“其实我有很长时间看不进去书了。”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很长时间是多长?”记者问。

  他怔怔地停住了,避而不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