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留守儿童的痛与梦

2011年09月08日15:32
来源:湖南电视台-etv《法制周报》 作者:何金燕

  迷失在残缺的亲情里 像野草一样生长

  留守儿童的痛与梦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台-《法制周报》

  《法制周报》记者 何金燕

  “好久没人牵我的手,好久没人摸我的头,冰凉的小手发烫的额头,生病是最想你们的时候……”曾几何时,这曲《留守儿童之歌》唱出很多孩子的心声。千万“留守儿童”的命运,成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大潮中遗留的创伤。

  庄塌乡,一个以月岩茶闻名的小乡,是张家界慈利县唯一的“全乡一校”乡镇。庄塌乡九年制学校是该乡仅有的学校,共580名学生,其中农民工子女406名,占总人数的70%。

  “我们在这儿看到中国农村最真实的未来,显然,这只是一张缩影。”长沙理工大学汽机学院志愿者贾广鲁感叹,贫穷、闭塞、边远正制约着当地儿童的成长。在刚过去的暑假,贾广鲁和另外7名同学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调查发现,这些孩子都中了留守的“毒”:孤独、寂寞、自闭、叛逆、厌学。“生活无照料、行为无管教、学习无辅导,留守子女迷失在残缺的亲情里,像野草一样生长。”长沙市心理学会资深亲子教育研究专家刘亚分析说。

  “孤独、自闭、叛逆、厌学”

  大山深处的庄塌乡幽静祥和,7月9日,长沙理工大学汽机学院8名大学生意外的“闯入”,打破了山区的寂寞。

  在庄塌乡年仅4岁的黎梦记忆中,“爸妈”只是一个符号。只有收到父母从远方寄来的玩具时,她才能感受到自己并不是孤儿。(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小黎梦说,爸妈在她两岁时就外出打工,常给她寄东西回家,“可是,布娃娃不能说话,也不能哄我睡觉。我好想爸爸妈妈。”

  在这里,几乎每个孩子都会把父母的手机号码或是工厂全名熟记于心。但他们很少拨通父母的电话,即使好不容易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大山将村子分得七零八落,每个村子都显得那么孤零。”志愿者胡凤宗感慨,村落的布局让孩子们无法一起玩耍,同龄人之间缺少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志愿者张宏志发现,这些孩子大多中了留守的“毒”:孤独、寂寞、自闭、叛逆、厌学。

  7月10日,志愿者分组行动,历经数小时徒步跋涉,共家访31个留守儿童家庭。次日清早,来自全乡13个村的35名小孩陆续赶到学校参加拓展活动。与志愿者玩了几天后,孩子们渐渐卸下心理防线。第五天,志愿者为孩子们举办了“我最大的愿望”演讲比赛。

  9岁的林南小朋友最大的愿望是收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日蛋糕。

  “希望成为宇航员,能够在宇宙中飞行。”10岁的陈粤说,他想得到一本介绍宇宙的书。当志愿者问陈粤他心中宇宙的模样时,他说,游乐园就是孩子的小宇宙,虽然他从未去过。

  “我希望爸爸的病好起来,妈妈快回家,一家人还能够像以前那样生活。我不想当语文课代表,想有更多时间回家干活。”13岁的吴雪华在讲台上几度哽咽。(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原来,小雪华的爸爸由于工伤瘫痪在床,妈妈离家出走,家中还有一个双耳失聪的奶奶。一有空闲,她就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到外婆家给妈妈打电话,她告诉妈妈,家里房子逢下雨天就漏水,她的住宿费还没交,家里有很多重活,她干不了……“妈妈说,如果我跟她走,她供我上学。”小雪华最终没跟妈妈离开,她每天要帮爸爸擦身子换药,还要帮奶奶干家务活。

  在之后的调研过程中,长沙理工大学老师费长江发现,因为当地很多男性的经济能力有限,有些妻子忍受不了贫困离家出走,有的或者干脆选择离婚。据统计,庄塌乡九年制学校贫困学生342名,占学生人数的60%。全校共有单亲家庭孩子116名,占总人数的20%。

  留守儿童的“读书无用论”

  “想读书吗?” “不想。”“想干啥?”“修车,挣钱。”

  这是留守儿童黎军与志愿者的对话,15岁的黎军刚从庄塌乡九年制学校毕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13岁就学会了骑摩托车。他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有辆摩托车。和志愿者聊了几句后,他骑着亲戚家的摩托车飙走。

  “像这样不符合年龄、无牌无证驾驶机动车的情况在乡村比较普遍,甚至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走上偷盗、打架斗殴的犯罪道路。”庄塌乡九年制学校团委书记吴仁龙说,不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和学习障碍。

  志愿者石贝向《法制周报》记者回忆,在一次交流活动中,一名15岁的小女孩告诉她,自己的梦想是考上北京大学。(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石贝后来才得知,这名女生并非庄塌乡学校的学生,而是就读于慈利县城某中学,家庭条件很不错。

  “我明显察觉出令人痛心的差距。”石贝说,当一些家庭条件、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在梦想进入清华、北大深造时,乡村里的留守儿童却在清点要背到集市上贩卖的山货,或是帮爷爷奶奶分担家务,“知识改变命运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句空话,他们看不到知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经调查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已陷入 “读书无用论”,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有33.6%的留守儿童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51.7%的人初中毕业后就打算“外出打工”和“做生意”。

  庄塌乡九年制学校是该乡仅有的学校,全校共9个班,每个年级一个班。教学楼前挤出一片空地做操场,风起尘土飞扬,场上唯一的篮球架是学生家长自制的。这里的学生每天必须翻山越岭3个小时才能到校。为确保学生安全,学校规定,一二年级的学生必须由家长护送上下学。

  然而数据显示:该校共580名学生,其中农民工子女406名;由父母负责监护的仅15%,祖辈监护的占70%,其他直系亲属监护的占14%,还有约1%的寄养在非直系亲属家中。

  为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参加调研的志愿者把从长沙募捐来的1500多册书,陈列在学校特意腾出来的一间会议室中,给留守儿童建了个“爱心书屋”。

  “孩子们看书时的幸福表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费长江分明感觉到,孩子们对书籍的兴趣。

  情感缺失致心理障碍

  在志愿者看来,这里的孩子似乎没有撒娇、没有想念、甚至没有埋怨。“他们用稚嫩的双肩扛载全家人的生活,做着大人的事,也说着大人的话,‘过分’的懂事让人诧异。”

  让志愿者更为痛心的是,学校附近小卖部卖的不少零食都已过期。走访中,一位奶奶用来招待志愿者的食品也早已过期,“这是老人特意招待我们这些客人的好东西,自己的孙儿平常也要省着吃。”见此场景,志愿者后来自己掏钱,在集市上买了很多零食分给孩子们。然而,让志愿者始料不及的是,这场友善的分发活动竟引起不少学生的“反感”。

  “你们不要乱花钱,要节俭。”11岁的范宏斌一本正经“教育”志愿者,她因此拒绝志愿者分发给她的零食。

  “你们是拿零食在我们面前显摆吗?”10岁的赵结一句话戳痛志愿者的心。据其他学生告知,这名小女孩来自组合家庭,总用“仇视”的目光待人接物。

  长沙市心理学会资深亲子教育研究专家刘亚分析说,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存有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学习成绩差只是留守儿童令人担忧的一个方面,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才是留守孩子面临的最大潜在危机。”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副院长陆士桢认为,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很容易就会影响他们。

  “我们一句话、一本书却给留守儿童难忘的回忆和心灵的震荡。明年,你们还会把关爱带给留守儿童吗?至少我还会坚守。”三下乡志愿者贾广鲁在下乡感悟中写道。(本报博客地址:https://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