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 9月8日 8:30
上午8时30分至下午1点20分,华西医院14楼病房,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
抵京 9月8日 23:00
19点30分绵竹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廷安带着采集好的170毫升造血干细胞,搭乘航班连夜进京,于当晚23点抵达北京304医院
输入 9月9日 1:20
23时45分,医生开始为患者付先生输入。至9日凌晨1点20分,170毫升造血干细胞,全部输入了患者体内
陈荣付旭华西都市报记者姚茂强制图姜宣凭
●她,28岁,绵竹的品酒师,成功捐献170毫升造血干细胞,全部输入白血病患者体内
●他,39岁,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位白血病患者。输入四川捐赠者罗德莉的造血干细胞后重获新生。
●历经17小时,飞越2000公里,这场从四川到北京的生死速递成功上演,从死神手中抢下了一条生命。
9月8日19:30,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一架飞往北京的川航3U8891航班划破夜空,消失在夜幕中。在这架航班上,一位乘客怀里紧紧地抱着一个急救箱。他,就是绵竹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廷安,急救箱里装着的,是刚从四川华西医院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这些宝贵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是来自绵竹的28岁女品酒师罗德莉。受捐者则是远在北京304医院,急等手术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年仅39岁的白血病患者河北唐山人付先生。
昨日,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连线采访了北京304医院医生刘蓓。记者欣喜地得知,付先生在采集当日就输入了罗德莉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截至昨日,一切正常。一个曾被死神死死拽住的生命,在这场爱心传递中被抢了下来,目前重获新生。
而罗德莉,也成为了绵竹历史上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一人,四川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四十五人。
爱心·采集
历经5小时 170毫升造血干细胞流淌爱心
9月8日上午8时30分,四川省华西医院14楼病房。
面容清秀,面带自信的女品酒师罗德莉,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她一边向关心她的人发出会心的微笑,一边玩转着手中的小红球。这个小红球,就是帮助她血液输出的握力器。
医生轻轻地把两根采血针,分别插入了罗德莉的右臂和左脚,长长的管子连接着血液分离机。分离机上清楚地显示着绿色跳动的字符,显示出罗德莉的心跳和血压。
很粗的针管扎在罗德莉的手臂上,针管上贴着胶布,周围泛着血痕,罗德莉额头上很快渗出豆大的汗珠。但是,她始终一言不发,坚强地把笑容留在脸上。坚强的背后,是她不愿让在场的人为自己担心。
不久,收集血液的袋子里开始流进罗德莉的血液,色彩单调的病房似乎活跃起来。鲜红的血液,将千里之外、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紧紧连接在了一起。
造血干细胞随即开始采集。一直到当天13点20分,采集工作才顺利完成。在5个多小时里,罗德莉必须一直保持同一个姿势同一个动作:保持平躺,手和脚不能动,也不能翻身。
“这比平时累多了”。完成5小时艰巨捐献任务的罗德莉,笑着对身边的人说。此时她的思绪,早已飞到了北京304医院,飞到正在病房里焦急等待的那位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身边。
13点20分,采集好的170毫升造血干细胞,被医生小心翼翼地装入了一个白色专用储存箱。箱内存放着冰块,有非常好的隔热层,保证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万无一失。
16点,绵竹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廷安带着采集好的170毫升造血干细胞,赶往双流机场,准备搭乘19点30分直飞首都的航班连夜进京。
爱心·传递
飞越2000公里 输入患者体内
23点10分,飞越2000公里,紧急从成都送到北京的170毫升造血干细胞,终于送达北京304医院。23时45分,医生在对造血干细胞进行了所有术前必检后,开始为患者付先生输入。至9日凌晨1点20分,170毫升造血干细胞,全部输入了患者体内。
受捐者付先生躺在北京304医院无菌病房里,他告诉记者,他忘不了远在千里外的四川好人,给了他战胜癌魔的勇气和力量。
“这次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与之配型的造血干细胞,不能不说是一次爱心和生命共振的奇迹!”北京304医院医生说,罗德莉和患者付先生非血缘关系,这种配型成功率非常低,一般在4万到10万分之一,“比中彩票还难”。
付先生此次能绝处逢生,他的妻子非常激动。她紧紧地握着杨廷安秘书长的手说:“我丈夫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一名幸存者,一名普通的农民。请一定代我向捐献者转达我们一家的感谢。”
爱心·声音
全川第45人 呼吁更多人献爱心
9月10日上午10点45分,绵竹市入口处。一大群人早早就守候在此,迎接罗德莉回家。
“罗德莉是个非常坚强而又富有爱心的女孩子,面对人生这样一个重大的抉择,她始终没有退缩,她是我们绵竹人的爱心大使。”
记者了解到,罗德莉是中国造血干细胞库第2383名成功捐献志愿者,也是四川省第45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第45位,对于罗德莉而言,是一个足以令她引以为骄傲的数字。
罗德莉是绵竹的一名女品酒师。在公司里,她是一名富有爱心、人见人爱的女孩。身材瘦削,但骨子里却透着果敢与坚毅。
“去年9月份,绵竹市红十字会第一次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时,我就报名参加了采样,今年4月份接到电话通知被选中,与河北一位患者的血型匹配度很高,我当时觉得既意外,又幸运。”作为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绵竹市的市民,罗德莉得知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用以拯救一名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生命的消息后,心情更加激动。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昨日,罗德莉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平静地说出了她的心声:希望更多富有爱心的人们,一起加入到拯救更多白血病患者生命的行列中来。
各方声音
医生:
北京304医院医生告诉记者,这次能够成功手术,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之前有很多患者,因为无法寻找到与之配型的造血干细胞,而不幸离开人世。即使是在中华骨髓库,由于捐献者数量不多,每年能够成功为白血病患者实施手术的并不多,很多患者不得不放弃治疗。
付先生:
一次又一次想象着,两个孩子见到病愈后的父亲那无比高兴的样子,以及一家四口重新开始幸福生活的情景。
付先生妻子:
请她好好休养。她的无私大爱,必将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拯救白血病患者的行列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