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温州蒲岐鲨鱼村血腥加工场面遭谩骂 拒绝采访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9月19日14:45
  三探温州蒲岐鲨鱼村

  压力巨大,鲨鱼加工企业一见拍照就紧张:“我们不专门捕鲨鱼,只是加工”

  如果把时间倒退个把月,或许还没有多少人了解温州乐清市一个叫做蒲岐的边缘小镇。可一位妇女一手拎一个血淋淋鲨鱼头的画面让这个蒲岐鲨鱼村迅速“蹿红”网络。“残忍”、“血腥”等字眼让这个原本闭塞的小镇一下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批评声甚至谩骂声不断传来,这让当地企业和居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富人遍地、豪车满地的温州,蒲岐只能算是个穷地方。仅有的让他们感到骄傲的“中国鲨鱼加工基地”牌子一时间也似乎成了烫手的山芋。血腥的加工场面让蒲岐鲨鱼加工饱受争议,眼下小镇是什么情况?在众多人眼中,鲨鱼是应该受保护的,一个如此小的地方怎会成了全国的鲨鱼加工基地?

  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远赴蒲岐,想把最真实的鲨鱼加工情况原原本本地展示给公众。可没想到,当地人对来访的反应却出奇一致:惊吓、抗拒。话不愿意多说、照片坚决不让拍,“被骂死了”是听到的最多一句话。

左图:蒲岐的鲨鱼加工厂外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戒备也很森严。右上图: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一家鲨鱼加工企业松口:只准拍一张。右下图:一家鲨鱼加工企业内摆放着两只鲨鱼标本和系列产品。

  左图:蒲岐的鲨鱼加工厂外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戒备也很森严。右上图: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一家鲨鱼加工企业松口:只准拍一张。右下图:一家鲨鱼加工企业内摆放着两只鲨鱼标本和系列产品。

  采访中,蒲岐人觉着满腹委屈:正规做生意,为何招来如此骂声?他们的心情也很复杂,既担心祖传的营生被毁,却又无可奈何。

  关上门、闭上嘴是他们唯一能做的……

  A 探访 深陷舆论漩涡,当地企业一见拍照就紧张

  第1次探访

  一说采访,门卫直接“闭门谢客”

  “蒲岐挺偏的,一进村就能闻到很浓的鱼腥味和血腥味。现在味道淡了,网上骂得太厉害了,没有人敢路边加工了。以前到处都是,现在都藏起来了,路边看不到了。”

  当地出租车司机郑师傅

  乘坐9月16日一大早的飞机,赶往温州,又乘坐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车,终于到了乐清市。“师傅,您知道蒲岐鲨鱼加工的地方怎么走吗?”询问出租车司机郑师傅。“蒲岐啊,那个血腥味很浓的地方,知道。”郑师傅说,蒲岐挺偏的,一进村就能闻到很浓的鱼腥味和血腥味。听说是从青岛过来采访的,郑师傅说,“现在味道淡了,网上骂得太厉害了,没有人敢路边加工了。以前到处都是,现在都藏起来了,路边看不到了。”

  搭上郑师傅的车,一路赶往蒲岐镇鲨鱼村,走着走着就闻到一股很浓的鱼腥腐败的味道。一路上发现,沿途有很多水产品加工冷冻厂。而看到最多的还是路边频频出现的“鲨鱼宴”的广告,“这里的鲨鱼宴很有名的,每年都有不少人慕名过来吃鲨鱼的。”郑师傅说。

  来到一家当地大型鲨鱼加工企业时已是下午3时多。敲了敲门,看门的师傅出来了,表明来意后,没想到这位师傅直接说,厂长不在,不会接受采访的。赶紧拿出了相关证件,而且说已经跟政府相关部门协商好了,就是过来了解一下鲨鱼加工的真实情况,能不能跟厂里的负责人联系一下?可该师傅直接来了一句,“没用的,不会接受采访的,这些天都被你们搞怕了。”说着,人进去就把门关了起来。

左图:蒲岐的鲨鱼加工厂外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戒备也很森严。右上图: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一家鲨鱼加工企业松口:只准拍一张。右下图:一家鲨鱼加工企业内摆放着两只鲨鱼标本和系列产品。
  站在高处,透过外墙,看到厂里面工人正在加工,空地上晾晒着很多的鲨鱼肉,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胺”的味道。再次敲门,除了刚才的师傅,又出来一位工人,管事人的样子。“走吧,我们不会接受采访的。”

  只能一遍遍耐心地表明来意,是要给公众一个真实情况的报道。软磨硬泡之下,该工人才稍微松口,不过他要求,必须乐清市政府渔业部门的领导打来电话,才可以进厂。幸亏早有联系,在给乐清市渔业部门主要负责人打过电话以后,就往前门绕。

  该工厂在一条河边上,绕到河边正门的时候看到了鲨鱼加工的画面,乍一看确实挺血腥的,一股股臭鱼的味道熏得干呕了好几次。不过,走进厂里却不见了负责人,好说歹说,门卫师傅终于眼神一示意,负责人在前面的楼上。费尽周折终于见到了这个厂的负责人王经理。王经理很客气、连说抱歉,可不管怎么说,王经理就是不同意拍照,对于询问的问题,他说,没什么好讲的,能讲的网络上也都有了。“我们只是加工鱼的,只是种类不同,而且国家允许的,不是所有鲨鱼都保护的。可有些媒体歪曲事实,加上网络推波助澜,很多网友不理解,我们真是怕了。”

  “宁可不宣传,最好不报道,我们希望安静下来。”到最后,王经理才“很无奈、很苛刻”地让拍了一张鱼翅最后加工的照片,不准拍人和衣服而且只一张。

  第2次探访

  20位工人正在加工鲨鱼头

  “之前有人来过,拍了我们干活的照片发到网上,我们都被害惨了,接二连三的电话打过来,我们都快被骂死了。”

  正在加工鲨鱼的工人

  翌日清晨,打车再次赶往“鲨鱼村”。出租车顺着大路一头扎进村里,靠近路边的一个长约30多米的黑色遮阳篷吸引了的注意力。“会不会是加工鲨鱼的小作坊?”想到这里,旋即下车,掉头步行回到黑色遮阳篷的附近。

  越往那里走,血腥味就越来越重。从侧面绕到后门,伸头张望,但被里面血腥的场面恶心了一把:三位手戴橘红手套的妇女正坐在地上切割被剥了皮的鲨鱼头,污血满地!

  拍了几张照片后,试探着往里走。遮阳篷里面大概100多平方米的面积上,散落着各种大小不一被剥了皮的鲨鱼头。20多个工人正低头持刀分解,不远处是一口大锅,里面冒着热气,白花花的鲨鱼头骨就在里面煮着,旁边就是另一个简易的遮阳篷,四个女工正在清理煮熟的软骨。

  这时,一名年纪50多岁的男子发现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迷惑。当看到手中的相机后,迷惑迅速变成了一种不安的愤怒。“别拍了,哪里来的?有什么好拍的?”

  “你们是在加工鲨鱼吗?”“你说什么?我不知道,我听不懂。但是你不要拍了。趁着老板现在不在,你们赶快离开,不然让他看见,有什么后果我们可不负责!”那名50多岁的老师傅大声喊着。

  当耐心说明来意,对方态度才有所缓和,但是仍旧坚持不要拍照。“之前有人来过,拍了我们干活的照片发到网络上,我们都被害惨了,接二连三的电话打过来,我们都快被骂死了。”这名老师傅边拖着鱼头边忿忿地说。

  这时向正在蒸着鱼头骨的大锅前凑了凑,这是一口架在石台上的大铁锅,锅的周围一圈满是黏稠的黑色油污。一名三十多岁的男工拦住了的去路,“你要拍的已经拍好了,拍完就赶紧走,别耽误我们干活了。”说着工人就往外赶。嘴里一直叨叨着,“被骂死了,见不得人的,被骂死了,快走吧。”

  帐篷外,碰到了一名中年男子,手里一把鲞刀、一块磨刀石。拦下询问后才知道,男子姓王,也是这个路边作坊的一名工人,平时负责将大型鲨鱼加工厂切割下的鲨鱼头运送到这里,闲暇的时候也帮忙分解鲨鱼。

  王师傅告诉,蒲岐这里大型的鲨鱼加工厂并不多,而这种小作坊却有20多家,散落在蒲岐镇各处。这些家庭作坊以这些鲨鱼加工为主,收购的成本更低,也更赚钱。据他介绍,小作坊的师傅手快的一天能加工上百个鲨鱼头。这活很辛苦,一坐就是一天,重复着机械的解剖动作,加上鲨鱼被剥皮后散发的强烈的血腥味道,沾上手人都不想吃饭。

  第3次探访

  午夜拍照,直接被赶

  “前段时间的一些媒体的报道,让这些从事鲨鱼相关工作的当地人不堪其扰,看到拿相机的外地人都非常抵触。”

  拍照遭驱赶,当地司机解释

  9月17日下午,准备返回乐清市。没拍到一条完整的鲨鱼,让感觉心有不甘。在回程的路上,路过一片比较大的木棚,里面只有两个工人模样的人在收拾木头架子。司机师傅告诉我们,午夜的时候,这个地方通常是灯火通明,加工一些海产品,但是否是鲨鱼制品,就不得而知了。“现在加工都是晚上的,白天不敢了。”听师傅这么说,决定半夜的时候,再来一趟。

  9月18日凌晨1点左右,又回到了白天看到的大木棚附近。由于地处郊区,时间又很晚,一路上除了路灯就不见其他光源,在距离木棚还有2公里左右的地方,就能看到木棚里已是灯火通明。走近一看,里面有20多个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木棚中间的梁木上悬挂着已经切割好的红色肉块,剩下的人都在低头工作。

  穿过灌木丛,木棚就在眼前了。但是这个木棚建在一个空旷的平地上,没有了灌木的保护,能够隐藏的就只有夜晚的黑暗了。相隔有20米远左右,能看清楚里面人的模样,木棚里的工人们基本都是男的,他们互相之间都不说话,全部低头忙着干活。案板上摆着鲜红的大块鱼肉,从颜色和大小来看,是鲨鱼肉无疑。

  正当举起相机准备拍照的时候,一名男子抬头发现了,随后便大声呵斥着从棚里冲了出来,随后几名工人也跟了出来,用当地话追着质问。同行来的出租车司机听见喊叫声,也跟了过来,在分开了众人之后,司机帮助与当地人进行了沟通。没说几句话便转身拉着离开。

  回去的路上,司机说,“由于前段时间的一些媒体的报道,让这些从事鲨鱼相关工作的当地人不堪其扰,看到拿相机的外地人都非常抵触。”

  B 当地回应 乐清没有一条渔船是专门捕鲨鱼的

  鲨鱼加工企业“我们不专门捕鲨鱼,只是加工”

  三次探访鲨鱼村的过程中,都遭到了“沉默的敌对”。就连原本非常欢迎媒体报道宣传的企业也跟说,“我们真被搞怕了,现在炒得这么凶,谁还敢说话?”当地企业的负责人、家庭作坊感觉自身是委屈的,不捕捞鲨鱼,只是加工死鲨鱼而且国家都是允许的,为何却招来如此多的骂声?“我们只想安静下来,不管是对、是错,最后是有法律的。”一位企业负责人说。

  9月17日,探访鲨鱼村的时候,终于见到了真实的加工场面。单纯从画面来看,场面确实脏乱而且血腥,再加上空气中弥漫着腥臭的味道,挑战着人的视觉和味觉。在网上最大的批评声音也来源于此。对于铺天盖地的批评声音,蒲岐人却很委屈。第一次探访时遇到的王经理就说,首先要澄清的一个事实是,整个乐清的渔船本身并不算多,而且没有一条是专门捕杀鲨鱼的。“真正来自蒲岐的鲨鱼很少,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而且都是误捕的。”王经理说,现在捕鱼多是用那种拖网,一网下去就是四五个小时,而鲨鱼是吃鱼的,在追赶鱼群的时候也可能误入渔网,而网拖上来以后鲨鱼早就窒息死掉了。王经理说:“我们不专门抓捕鲨鱼,只是加工。”

  网上现在转载率极高的鲨鱼加工的血腥场面是引来非议的直接导火索。对此,王经理反问了一句,宰杀动物有不血腥的吗?“人是见不得血的,可去屠宰场等地方看一看,那里更血腥。宰杀动物都是得见血的,再加上相机一拍摄,画面肯定更血腥了。”

  “还有一点,鲨鱼并不是所有的都要保护。全世界的鲨鱼多少种我不知道,但常见的也有400多种,列入保护的也就几种。我们蒲岐加工鲨鱼的历史已经有几十年了,而且国家是认可的,要不也不会给企业办证,还颁发"中国加工鲨鱼基地"的牌子。杀掉鲨鱼只取鱼鳍那种事确实是太残忍了,应该谴责。可在我们这没有,我们加工的都是已经死了的鲨鱼,如果不加工只能白白浪费的,我们是对可利用资源的好好利用。”王经理说。

  除了委屈,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让鲨鱼村的人不再愿意接受采访。自从图片发到网上以后,鲨鱼加工企业就不断接到来自各地人士的骚扰电话,有的开口便骂,一位公司经理给说,他最多一天接一二十个电话,连自己孩子在学校都受到同学的质疑和嘲讽。不止一家鲨鱼加工企业向表示,他们现在对媒体唯恐避之不及。

  渔业部门自始至终不同意“血色经济”的指责

  残忍、血腥,无数的指责声让蒲岐人压力陡增。如何回应如此多的质疑?专程采访了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李琼文副局长。一见到,李琼文就说,这个问题他已经回答了很多遍,而他自始至终不同意对蒲岐“血色经济”的指责。

  李琼文说,自己专门搜集过相关资料。首先,蒲岐目前没有一条可以下海的渔船,整个乐清市,眼下只有17艘渔船可以下海作业。这17艘渔船都是近海渔船,没有一条是把鲨鱼作为捕捞对象的。而近些年,蒲岐一年加工鲨鱼的量是非常稳定的,维持在六七千吨左右。

  同时,现在很多的指责声说,中国占据了世界鲨鱼捕杀量的一大部分,这也是错误的。“虽然这个量占据整个中国鲨鱼加工量的八九成,但是放在整个世界,只是占了小小的一部分,真正鲨鱼捕杀比较多的集中在国外,东南亚、欧美等地区鲨鱼的捕杀量都远远高于中国。“国际权威的资料显示,日本一个很小的县一年鲨鱼的捕杀量就高于蒲岐。”

  李琼文说,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全世界鲨鱼类每年的渔获量近几年维持在七八十万吨,中国只占了其中的百分之一。 (来源:大众网)
(责任编辑:UN017)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