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袁隆平称招博士生要下田吃苦 科技腐败没好下场

来源:央视网
2011年09月21日00:32

  解说:

  做科研自然需要充足的科研经费做支撑,而说到钱,又总是会有免不了的敏感。2000年一家打算上市的农业公司提出,用袁隆平的名字来命名股票,最初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但是又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知识与资本的结合。

  袁隆平:

  我们要推广这个品种,过去主要是靠我们科研单位和政府,现在还有个企业,三方的力量。

  解说:

  2000年12月11号,以他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在深圳上市,袁隆平成为上市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每年除了固定的国家科研经费之外,还能再得到200万元的科研经费,尽管两年之后他就辞去了董事长职务,但是直到现在人们依然对他价值千亿的身价津津乐道,有人打趣说,袁隆平是中国最富有的农民。

  画面提示:

  2007年7月《面对面》

  袁隆平:

  一千亿,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背来背去。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好,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没有,送给我,我不要。

  解说:

  而除了财富对于杂交水稻的现实作用,也曾有人置疑过。今年4月,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在《南方农村报》发表了写给袁隆平的公开信,信中李昌平希望袁老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这篇公开信在当时被广泛传播,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袁隆平:

  我认为这是让我倒退,你知道吗,这个杂交水稻是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产量,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现象,普通规律,叫我放弃杂交稻那是不可能的。

  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几个助手就坐在像瀑布一样的稻谷下乘凉,我把这个梦叫做禾下乘凉梦……

  李小萌:

  我曾经面对面得听袁先生讲过他这个禾下乘凉梦,我可以记得他讲的时候脸上那种孩子似的天真,确实做科研工作需要一份孩子似的天真和不畏惧。而在当今的科技界,有说这个科技界可以形容为是拉关系、跑项目、重论文、轻实用,在这样相对浮躁的气氛之下,这种坚持恐怕更难。而袁先生是如何形容自己的,我们来看看。

  他说,我是搞育种的,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够根深叶茂,枝粗果硕。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事业的一粒种子,我们是不是一粒好的种子。

  再来看一个评价,这个是时事评论员李千帆的观点,他说,解决近14亿中国人吃饭问题,无疑是一项崇高而艰巨的事业,绝大多数人现在已经温饱无虞,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袁老这样的科技工作者。但是在为袁老成就感到自豪之余,也应该反思,放眼当下,且不论学术成就高低,能跟袁老这样甘于风险,呕心沥血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公众看到更多的是学术造假、专家不专,这固然和媒体报道倾向有关,但的确需要全社会的重视。

  从水稻人们已经开始想得更多。那么对于袁先生来讲,他对于当今的科研人员又有什么样的建议呢在今天我们贵州电视台的同行,帮我们做了一段采访,来听听袁先生的观点。

  袁隆平:

  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他也要到田里面种出水稻。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我想他一定还是会出成果的,你一次不行,两次、三次、五次、一百次,他会出成果的。他有些反正有一些思想不大正点,他就搞腐败了,包括搞科技工作者也有腐败现象,弄虚作假、哄骗人家,欺人欺己,最后没有好下场的。

  李小萌:

  袁先生说,书本很重要,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里种不出水稻,他说他挑徒弟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他是不是喜欢下田,而我也记得袁先生自己的家跟他的试验田距离非常近,想到什么抬脚就走。

  40年前袁隆平只是一个偏远农村的乡村教师,而后来正是这位乡村教师改变了当时世界的一个共识,就是说水稻是不能杂交的,今天他已经成为了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成为了世界的袁隆平。

  亩产900公斤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而成为养活千百万人的现实,中间还要经历什么,来看短片。

  (播放短片)

  袁隆平:

  一般我们示范田条件比较好,大面积推广打八折或者是七五折,这么一个情况就是可以700公斤的水平。

  解说:

  在全国上下都为超级稻产量的全新纪录欢呼时,包括袁隆平在内很多人是冷静的,因为900公斤的亩产从袁隆平的试验田到每一个农民的承包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负责本次验收的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也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角度阐述了亩产900公斤所必须的条件。

  画面提示:

  天时

  2011年9月17日新闻

  解说:

  羊古坳超级稻亩产冲900公斤目标能否实现,天气变化是关键因素之一,哪怕出现几个小时的大风降雨天气,测产验收都会受很大影响。

  电话采访:

  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 程式华:

  今年这个气侯比较好没有大的雨水,整天下雨病虫害爆发这个品种不可能高产的。

  解说:

  据介绍一直到9月8号,超级稻亩成熟率还只有74%,而此后的晴好天气却能帮助水稻倾谷,通过二次灌浆成熟起来,使产量再增加。

  羊古坳乡农技站站长 肖利民:

  这个都是第二次灌浆期。

  记者:

  让它长的更成熟。

  肖利民:

  更成熟、更饱满,增加它的千粒重,就是增加产量了。

  画面提示:

  地利

  解说:

  此次超级稻种植在海拔300多米湖南羊古坳乡,这里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为超级稻高产创造了优越条件。

  程式华:

  生态条件比较好,光线也比较好,所以它的生育期,它的物质积累比较多。

  肖利民:

  一般的超级稻品种、中稻品种到我们这里生育期可以达到一百五十天,甚至更长一点。生育期长,产量相对高一点。还有我们这里的气侯条件,由于昼夜温差比较大,就对这个稻子的营养物的充实度有利,所以产量相对要高一点。

  画面提示:

  人和

  解说:

  多种优势的聚合,成就了超级稻的高产新纪录,而在程式华看来900公斤亩产在全国不可复制。

  程式华:

  管理也到位,袁先生讲的嘛,品种是核心,技术是手段,投入很大的程序管理。

  记者:

  您觉得900公斤可以在全国推广吗?

  程式华:

  不可能的,良种、良法、良田、良态通过这么好的资质,这么好的条件,(才)能把900公斤发挥出来。

  解说:

  据程式华介绍,新超级稻目前虽然得到湖南省审定,但也仅能在部分适宜种植区推广,而要推广全国还需进一步的科学验证。

  程式华:

  要根据《种子法》还有一个品种试验,然后国家审定,出一个适应的区域,在哪一个区域可以种,不是说在这个点上取得了900公斤就能推广。

  李小萌:

  袁隆平是科技工作者他不是魔术师,一粒好的种子要变成人们餐桌上的主食,要变成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还需要什么,听听袁先生自己怎么说。

  袁隆平:

  那个技术要落实到基层,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记者:

  就是怎么样推广是吧?

  袁隆平:

  我们的推广站是个基层,关键是他们要起很大的责任,现在我们的农机推广站一般不安心工作,因为他待遇很低,这个条件也很差,我现在呼吁国家要对基层农机站的干部要给很多的优惠政策,使他们能安下心来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新的品种。我们搞协作就是要求有关单位在一起交流经验、交流材料、成果分享。就是这么一种方式搞这个全国性的,或者是兄弟省之间的协作来推动科研成果早出成果。

  李小萌:

  一粒种子要想能够真正的茁壮成长就像袁先生说的,他还需要良田、良法、良人,需要对于农业本身,对于农村还有农民的这种保护和体恤,袁先生也经常呼吁说,除了种子之外,对于农业的水利方面的投入,包括对于土地的保护等等方方面面都还需要做很多。

  今天我们说的是超级水稻,也许我们还需要超级玉米、超级小麦,从一个人的超级技术变成一群人的超级技术,恐怕才是国家和公民的心愿。好的,感谢您收看今天的《新闻1+1》。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UN96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