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人民网:惊闻驻京办升级为会馆了?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9月21日21:56
  国办去年1月29日发文明确:县级驻京办及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驻京办一律撤销,严禁在京设立新的办事机构。11月9日,625家被撤驻京办名录公布。然而,撤销令发布一年之后,地方政府驻京办改头换面,依旧在京“潜伏行动”。现在的驻京办,有的叫会馆,有的叫联络中心。

  对此,有专家分析认为,因为地方政府设驻京办的诉求没变:拿项目跑拨款、招商引资,还有接访维稳任务。地方政府违规私设驻京办,根源在于行政审批制度以及接访劝返机制,“关键问题还是惩戒不到位,违规成本低。”(详见9月19日《人民网》—《新京报》)

  让我们回过头去看一下国办曾发的一个“文”。该文称: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驻北京办事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有关工作,在加强地区间协作、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处置突发事件、维护首都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驻京办“加强地区间协作、服务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句话很好理解,等于说各地都有人在最高衙们边上侍侯着,随时听旨随时“公关”,争取“政策”获得“项目”,从而从大人们那里为本地区获得最大的好处,或者叫利益,这大约就是驻京办存在的最大经济意义。只是“处置突发事件、维护首都稳定”一句,要理解其意思就要费点周折了。因为处置突发事件、维护首都稳定的任务不是落在各地驻京办头上的,而是北京卫戍部队和警察们的职责,一个处理日常政务的驻京部门怎么忽然间跟警察们争起头彩来了呢?转念一想,对呀,前一阶段不是有某地的进京上访者被当地驻京办做了“工作”而“送”回了本地吗?原来,各地驻京办的“截访”在国办看来,是“处置突发事件、维护首都稳定”,是为“国”办事。因为驻京办的“积极”工作,终于在“最后关头”没让上访者惊动朝庭,没让上访者给首都人民添堵,因此,驻京办的成绩是大大的。

  不过,驻京办事机构同时又存在设置过多过滥、职能定位不准确、公务接待不规范、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要撤销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开发区管委会以及其他行使政府管理职能单位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撤销县、县级市、旗、市辖区人民政府以各种名义设立的驻京办事机构。

  前头对驻京办说了那么多的好话,后面又要撤销,这就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的味道了。首先,人家在京设办事处,花的是自己的钱,而不是你京城的钱,他们住在京城,只会给京城经济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这就好比是大酒店来了住客,而你又空着房间,凭什么不让人家住进来呢?要知道,拆了驻京办,对京城经济将是多大的损失呀?不是有个茅台酒的故事吗?人家一个驻京办一年在北京要拉动多大的消费!活生生把客人赶出去,这是在做生意吗?是市场经济法则容许的吗?依笔者之见,国办的这个“文”实实在在是巴掌打错了地方。打个比方,有臭屎的地方必有苍蝇。打苍蝇是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要把那臭屎铲掉。屎还在那地方摆着,你赶走了一波苍蝇,很快就会来下一波的。

  驻京办这个“机构”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国办文件里没挑明,但长期以来,“跑部钱进”的过往让民众早就看清了它不过是个“交易所”,至于交易的内容咱就不说了,咱还是给它打个比方。它就是一把伸到部府衙门被子里的夜壶,是专为巴结大人们设立的。如果部府大人们个个清正廉洁,那这把夜壶是伸不到大人们的被子里去的,就是伸进去了,你只要不尿它,它也就自动关门歇张了。只要有人还爱着这把夜壶,那撤销之后不久,就又会换个方式重新开张的。

  现在明的驻京办好像是拆了不少,可“转入地下”的却不在少处。因为那把夜壶,实在是某些大人们离不掉啊! (来源:人民网―强国社区)
(责任编辑:UN91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