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货"之后,汉正街的商家只能雇人用板车拉货。 |
“不知道生意还能做多久。”在武汉汉正街做服装生意的袁丽忧心忡忡。8月15日,武汉市对汉正街区域的大货车和客车实行24小时禁行,外界认为,汉正街搬迁改造从此拉开了大幕。
这条曾被称为“天下第一街”的商业街有着长达5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小商品经济的发源地之一。上世纪80年代初,《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称赞其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风向标”。在这块仅2.5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焦了19000户商家和10万市场从业人员、22个客货运输站,日均吞吐货物400余吨,市场日均人流量16万人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渐显,汉正街的交通拥堵和火灾隐患逐渐成为武汉市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
中国许多城市都拥有自己的“汉正街”,它们就像一块块结石,阻碍着各大城市的机能发挥。武汉汉正街的改造经验将为其他城市提供一个参考的样本。
文、图/本报记者何涛
40多岁的刘华在汉正街上生活了10余年。他回忆说,10年前就有人说要搬迁汉正街,他一直不相信,但这一次他真的信了。
禁行大货车和客车
一个多月前,武汉市对汉正街区域的大货车和客车实行24小时禁行,此举被外界视为拉开了汉正街搬迁改造的大幕。
8月2日,武汉市公安局发布通告,规定:全天禁止货车、长途营运客车在月湖桥、晴川桥以及“沿河大道-沿江大道-三阳路-京汉大道-桥口路-沿河大道”合围区域内道路通行。
武汉市公安局表示,此举“经武汉市人民政府同意,(是)为加强汉正街及周边地区的道路交管”。
8月15日零时起,禁行措施正式实施,武汉市交管部门共出动300余名警力,设60个流动岗。
9月1日,货车司机马某因违反“禁货令”,不听劝阻强行通行,被行政拘留15天。马某由此成为汉正街“禁货”以来首名被拘的司机。次日,另一名货车司机王某也因违反“禁货令”及使用伪造驾驶证被行政拘留20日。
“禁货”后物流成本翻倍
司机被拘留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这让刘华坚信:这一次汉正街真的会被搬迁。在不少汉正街商户的眼中,汉正街“禁货”是为了“逼批发商户外迁”。
9月9日,记者来到武汉市沿河大道集家嘴路段,汉正街就位于沿河大道旁,沿河大道是汉正街货物进出的主要通道。
记者看到,沿河大道边几个商城的门口堆满了纸箱,搬运工正用板车拉货,还有商户用私家轿车运货;马路上看不到一辆货车。这就是“禁货令”的威力。
在汉正街的一家皮具城里,营业员们告诉记者,“禁货”后生意受到了一些影响。
皮具城的楼层管理员彭晓琼说,“禁货”后许多商家都把仓库搬到了约10公里外的古田一带,运输成本大增。以前一包货的运费是10元,现在需要20元。
关闭问题较多的市场
对于“禁货令”,汉正街街道办工作人员老王并不觉得奇怪,他表示,汉正街的搬迁改造早已开始,“禁货”只是一系列措施的延续。
武汉市设有“汉正街综合整治和搬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该小组的工作人员表示,汉正街将分3个阶段、在3年内全部搬迁完毕。对于拆迁范围内的市场,年底启动土地收复的流程。
今年4月,刘华发现汉正街的多个市场里都张贴了“武汉市汉正街综合整治与搬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的通告,通告措词严厉:凡是无照经营的,一律依法取缔;凡是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一律依法处置;凡是违法搭建的建筑,一律依法拆除……
随后,汉正街的一些市场开始搬迁。4月9日,荣盛皮革鞋料市场整体搬迁至汉口北市场。这个由旧仓库改建而成的批发市场几年前曾因存在火灾隐患被强制关停。
目前,汉正街有一批问题较多的市场已被依法关闭,部分区域启动了整理收储,汉正街将“全面整治、整体搬迁、彻底改造”。
“禁货”让交通大有改观
对于汉正街,武汉人“又是欢喜又是愁”。它曾是武汉人的骄傲。
市场内已建成服装、皮具箱包等10大专业市场,营业面积共计60多万平方米,销售额达200多亿元。
但汉正街的繁荣也给武汉人带来了不少麻烦。汉正街处于汉口的精华地段、咽喉位置,沿着长江和汉江,从东往西依次是江岸区、硚口区和东西湖区,汉正街是必经之地。其所在的沿河大道常年堵车,是司机最不愿走的一条路。
老冯是武汉市港航局的一名公务员,上班地点位于汉正街内。老冯说:“以前每到傍晚6时~7时,从沿河大道的集家嘴到晴川桥短短的几公里路常常要堵一个小时,连自行车都骑不过去。”
“禁货”后,交通得到极大改善。“以前坐公交车回家要一个半小时,现在只需要半个小时。市民们都很赞同这样做。”老冯从自己的角度如是评价“禁货令”。
税收多年未增长
火灾隐患是汉正街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说,今年汉正街发生的“1·17火灾”夺去了14条生命,这让武汉市痛下决心对汉正街进行全面改造,“现在必须去做”。
刘华说:“武汉市政府早就有意搬迁,但涉及税费收入问题,辖区政府不愿意。一旦搬到汉口北,这块税收肥肉就从硚口区搬到了黄陂区。”
老王否认了这种说法:“这里的生意已经大不如从前。多年前,汉正街的年税收就达到了1亿多元,这么多年过去了,年税收还是1亿多元。我们也愿意汉正街搬迁,让环境变好。”
利益博弈和政府的账本
因为搬迁涉及商户、投资商和地方政府的多方利益,武汉市政府遇到的阻力不小,多年来一直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刘华介绍说,目前汉正街上的商户以中小规模为主,其中,一年赚几十万元的小经营户占80%,一年赚100万元以上的大经营户仅占20%。
彭晓琼说,她所在皮具城的商铺2005年对外出售,很快就卖光了。开盘时,二楼商铺卖1.08万元/平方米,三楼卖8000多元/平方米。如今,那里的均价已接近5万元/平方米。三楼电梯口有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门面,业主一年可收取租金27万元。“投资回报率很高。”
彭晓琼说,皮具城属于新建物业,政府打算保留,不会被拆。但一位姓张的营业员说:“货车不让进,今后只能做零售生意了。以后是走是留,得看生意如何。”
刘华说:“现在很多商户都是熬一天算一天,垂死挣扎,他们想从政府那里多拿点补偿。政府承诺对搬迁的商户给予一些政策优惠。”
汉正街的搬迁改造也会让许多房东利益受损。刘华的一位朋友在汉正街上有一套房对外出租,年收租金几千元,一旦汉正街搬迁,肯定会受影响。
从土地的角度看,汉正街人口密度极大,没多少可以整体开发的土地,最近几年又建了很多新的商业楼宇、住宅,拆除这些新建筑几无可能。
没有太多的土地置换出来,武汉市政府搬迁汉正街似乎是一桩亏本的“生意”。但刘华认为,从长远来看武汉市政府还是“赚”了,因为武汉的城市发展将因此提速,而且能带动汉口北所在的黄陂区的开发。
汉口北:汉正街“2代”?
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21日,汉正街迁出方和承接方所在的硚口区和黄陂区政府就汉正街外迁举行了首场承接转移联系对接会。据老王透露,汉口北是汉正街市场搬迁的主要目的地,但并不是唯一目的地,有些市场会迁到其他地方。
9月10日,记者乘车来到汉口北市场,发现这里已经建成了纵深长达数公里的庞大市场群,有的市场建成已多年。记者看到,一间皮具城外观富丽堂皇,内部装修也十分豪华,但显得有些冷清,顾客寥寥,一些商铺未开门营业。
市场的冷清并不妨碍商铺的热销。9月10日下午,在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售楼部里,前去选铺的人络绎不绝。商人冯强说:“汉正街‘禁货’后,连夜跑到这边买铺的商户很多。”
市场销售人员刘向成向记者介绍,皮具城二期即将对外开卖,汉正街的老商家购买可享受优惠。这是为了吸引更多汉正街商人到那里“再续前缘”。
新商圈造新首富
许多已经转战汉口北的商户都相信,再过三年汉口北一定能旺起来。“汉正街的市场要么拆掉,要么转做零售,批发生意都会转到这里来。”一位商户预言。
另一位商户抱怨说:“几年前这里的商铺价格是3000多元/平方米,现在已经卖1.5万多元/平方米了。”刘华说:“以前汉口北拿地成本是极低的。”
开发汉口北的民营企业卓尔发展不久前在香港上市,企业老板阎志一跃成为武汉首富,他公开表示:“汉口北的商铺还有10倍的增值空间。”
9月12日,民生银行武汉分行与卓尔发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向卓尔发展及汉口北商户群整体授信120亿元,支持该市场加快建设和发展。目前,汉口北市场正全面承接汉正街及沿海商贸物流产业的转移,打造内需型商贸物流集散中心。
记者手记:
从武汉汉正街到广州一德路
作为唯一一条以街名命名电视剧、并被搬上央视荧屏的商业街,汉正街是独一无二的。在商品短缺的年代,汉正街的小商品批发业务热得发烫,其商业业态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能够快速满足大众的物质需求。由于生意特别好,汉正街的地盘在武汉越圈越大。
然而,我国的商品经济此后快速发展,武汉汉正街不再独领风骚。全国许多城市的繁华路段都出现了类似经营模式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比如广州的一德路海味批发市场、濂泉路服装批发市场,以及上海的七浦路马路服装批发市场和重庆朝天门综合交易市场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这些市场极大地繁荣了当地经济。
此后,我国各大城市的市政建设突飞猛进,把这类市场推到了尴尬的地位。它们不约而同地被各个城市的政府和市民视为制造交通拥堵与火灾隐患的“元凶”。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都规划把城内的批发市场往城外迁,但几乎全部遭遇了“搬迁难”的问题。难搬的背后,是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和新市场缺乏吸引力。在这一点上,武汉市政府主导的汉正街搬迁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武汉市出台针对汉正街的货车禁行和拆除违章建筑等措施,不仅体现出了政府对搬迁改造汉正街的决心,而且弱化了汉正街的商品批发功能。
其次,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新市场的建设,政府从土地、市政规划、交通布局、宣传引导和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大力配合。
目前来看,汉正街的搬迁改造已高调启动、稳步推进,但其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的经验。无论成败几何,在新一轮的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汉正街的搬迁改造都为兄弟城市提供了一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