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科学家称国际空间站未来将有控坠海 并产生光亮

来源:北京日报
2011年09月28日08:50
国际空间站未来将有控坠海

  伴随着近期美国宇航局高层大气研究卫星有惊无险的失控坠毁过程,人们对未来国际空间站这个太空庞然大物的坠毁过程产生了担忧。如果当前重6.5吨、公交汽车大小的高层大气研究卫星坠入地面,就引起全球媒体和民众的轰动,那么总重量达431吨、像足球场大小的国际空间站坠入地球,岂不是会出现全球性恐慌?

  日前,美国宇航局空间站任务副主管科克-舍尔曼对国际空间站坠毁安全性进行了详细的科学解释。他表示,体积巨大的空间站将在控制状态下进入地球大气层,坠毁时形成的碎片残骸将落入空旷的即定海域。

  引导国际空间站逐渐降低

  美国宇航局和其他国际航天机构计划至少持续运行国际空间站到2020年,或许一直运行到2028年或者更久。但当它的服役期满时,控制人员并不会让它仅以非控制状态下坠入地球大气层。

  美国宇航局官员称,坠毁国际空间站需要长时间计划,从计划坠毁至实施操作大约需要1年时间。到那时,美国宇航局工作人员会使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逐渐降低,之后会停靠一架或者多架航天器至空间站,为未来进入大气层燃烧作好前期准备。

  国际空间站轨道降低至一定高度时,空间站宇航员将进行撤离。当国际空间站降至距离地面186公里处,地面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指令,使国际空间站进行一系列的脱离轨道燃烧,其残骸有望坠入广阔的无人海域。

  舍尔曼说:“美国西海岸的南太平洋海域是一个非常广阔的海域,延伸6000公里。这里是国际空间站残骸最理想的坠毁区域。”

  从米尔空间站坠毁事件中汲取经验

  俄罗斯米尔空间站于2001年脱离太空轨道坠毁,在工作人员的控制下这个重达135吨的空间站坠入南太平洋。舍尔曼说:“美国宇航局官员仔细地观看并学习了当时俄罗斯工作人员如何控制米尔空间站进入大气层坠毁过程。”

  同时,美国宇航局还仔细检查了航天器进入地球大气层如何进行分解。舍尔曼说:“所有事情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精确国际空间站如何分解,以及这些残骸将坠落在何处。”

  因此在2020年或更远的某个时间,当国际空间站坠入地球大气层时,应当不会有任何残骸碎片危及人们的安全。但如果某人碰巧乘坐船只位于国际空间站坠毁海域时,他应当抬头观望一下,国际空间站残骸穿过大气层时会产生一定的光亮。

(责任编辑:UN01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